原来汉语的思路更接近计算机语言(0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NewLearner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我不要欲望,我要钱,因为我的欲望已经多得泛滥了,而钱却少得可怜
 
我晕,我讨厌用汉字编程。
 
呵呵,要是一这些作为依据的话,那世界官方语言就用汉语,而不会是法语了
 
汉字有个特点,写得正正规规的是小学生字体,写得歪歪扭扭,没人看明白的,那反而叫美,这反映了中国人什么心态,这不是一种病态吗,而且是千年积累的病态,是对“认真”嘲弄,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机器,国产的就是易坏。
 
楼上哪里来的东西呀,难道英文写长得长长的,就是美吗?
而且谁告诉你,汉字的特点是:汉字写得正正规规就是小学生字体,歪歪扭扭就是美,那也是你的想法.不会书法,没文化,字写得差,不懂事,就不要在这里丢人了.
而且它又能反映出什么心态来了呢?是中国人的病态?你有什么事实根据和严密的推理呢?看来你无线上纲的本事真是厉害.你靠这样捕风捉影就得出"高明"的结论,哈哈,你可真是"病态".
 
汉字拼音化,毛主席也是这样认为.他主要认为:拼音化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其次,他认为有于计算机处理.可惜,人无完人,毛主席虽然伟大,但不会所有的看法都是正确.汉字难学,只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就可以了.台湾香港地区至今还在使用繁体字就是证明.计算机的处理方面,有了汉字输入法之后,一个切换键就可以让计算机非常轻松地输入汉字.而且有讽刺意味的是,汉字的输入速度远远超过了英文的输入速度.解放军举办的一次五笔字型录入比赛中.冠军的汉字输入速度超过了200字/分钟.可又有谁的英文输入速度,可以达到200个单词/分钟呢?
所以我是支持楼主的.汉字所能表达的信息量大,易于学习表达新事物,这正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当然,汉语也有表达不够严谨的地方,因为单字信息量大,信息量大的语言严谨性就会相对差了.不过,在我看来,一些人用汉字表达信息不够严谨清淅,很大程度上是表达者不懂得利用好汉语罢了.所以我是支持楼主的,对楼主发扬汉字的呐喊行为深表敬意.
 
我转载一篇文章.
英语的词汇量(转载)
学英语单词就象买积蛋吃,很快得到,很快吃完,得经常去买;学汉字就象养鸡,要吃到鸡蛋,花的时间长,但鸡开始下蛋时,一直有鸡蛋吃。
学英语单词就象挑水吃,很快能吃到水,但吃完了还得挑;学汉字就象安装自来水管道,花的时间长,但管道修好以后,永远有水吃,用不着再挑水。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堪称经典,家喻户晓。讲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老财主,就为了弄清关公与秦琼哪个本事大,竟要演员打来试试。于是,中间差着好几百年的汉唐两朝名将,只好粉墨登场,兵戎相见。
不料,堂堂的语言学界居然也闹出了如此天大的笑话!
例如,康德便认为:“中国人的局限性,第一显示在他们的绘画中。他们无论在肖像画还是建筑绘画上,都不喜欢暗影;第二显示在他们的文字上,它需要八万字来使人理解,而我们只需要二十四个……”(《德国思想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144页)
大哲学家的这番宏论高见,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笑破肚皮——八万与二十四,有这么比的吗?任何一个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汉语的“字”与西方语言的“字母”完全是两码事,相互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可比性。我们用不着搬出什么高深的语言理论予以反驳,只需来个“以毒攻毒”,例如,德语24个字母,英语26个字母,套用康德的原话,岂不是可以说:“英国人”的局限性,显示在他们的文字上,它需要26个字母来使人理解,而我们只需要24个?
再进一步,假如世界上还有字母比德语更少的语言,比如20个甚至10个呢?照此而论,语言学家岂不是可以从此确立一条原则:字母越少越不受局限,从而也就越是优秀?
康德毕竟不是语言学家,而且,那个时代的人对中国的了解也极为贫乏,更不用说亲自学中文了。根据一些道听途说,便信口开河,其荒唐可笑,自然难免。我们也就用不着跟他较真了。
遗憾的是,这种“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在语言界居然代有传人,长盛不衰。例如,密执根大学语言学博士莫大伟便说:“我们知道,同其它国家的同龄人相比,中国儿童必须多花好几年的时间来学习书写自己的母语的符号。”很明显,他这里比较的就是汉字与字母。而正是根据这种错位的比较,他将“汉字易学易记论”判为“不顾明显事实的又一个事例”。
莫大伟并且引用了DeFrancis的话以资佐证:“有人经常指出,中国儿童花在学习读写上的时间要比西方儿童至少多两年……一位作者引用了人们经常提到的一种算法:‘如果我们不改革我们的汉字,我们的人口近十亿,如果每个人浪费两年的时间,那么每代人要损失二十亿年。’”
语言学习当然包括学习书写“自己的母语的符号”(“别人的母语的符号”恐怕一时半会还顾不上),但书写自己的母语的符号却并不等同于语言学习本身。二者显然只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种事物的某个局部不如另一个事物,并不等于作为整体也必定低于对手。打个简单的比方,乒乓球团体赛,每方三位选手,逐次上场,轮番对阵。甲队第一场输了,并不见得后面两场也必定跟着输,反败为胜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即使我们承认在“符号书写”的难易竞赛上,汉语不敌英语,但比赛并未结束,胜负还难预料,怎可遽下结论,说汉字难学,以至于断定中国儿童在语言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国家长呢?
西方语言——以英语为例——由字母组合成词,再由词组合成句(以及更大的单位如篇、章等)。同样,汉语一般也是由字而词,由词而句。表面看来,双方都是由小到大,分为三个层次,的确两两对应,互相比照。然而,我们只要略加思索,就不难发现,字母与汉字根本就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因此也就无法相比。
英语字母仅仅只是一种构词单位,除了a, i(大写)以外,均不能单独成立;而汉字个个都能独当一面。真要比较的话,字母仅仅只是相当于汉字的构成部件——笔画,而汉字则相当于字母的上级单位——词(word)。很显然,一个讲汉语的人若仅仅学会“横竖撇捺”,毫无实用价值;同样,讲英语的人,若仅仅学会二十六个字母,也仍旧是个文盲。
显然,真正的比较应该在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之间进行。那么,到底是“字”容易呢,还是“词”容易?我们就不妨在这个“量”的问题上来做文章。
1 汉字的“字数”
黑格尔与康德大概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故而同说汉字多达八九万。这一听就知道完全是不懂汉语的人所说的外行话。他们或者是听信传言,或者是有所目睹,比如见过《康熙字典》等等。然而,大型的英语词典,收词也有多达百万之巨的。照此而论,我们岂不是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指责英语难学,甚至大大超过汉语吗?
从古至今,历史上是否曾经有过记字八九万(或记词上百万)的饱学之士,我们不敢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今日之社会,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种可能。
那么,一个讲汉语的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学习的需求,究竟需要掌握多少汉字呢?
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7000字。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有人做过统计:
司马迁的《史记》,全书用字518284个,用字类型4987个;
孔尚任的《桃花扇》,全书用字80121字,用字类型3315个;
曹雪芹的《红楼梦》,前80回用字501113个,用字类型3264个;后40回用字237134字,用字类型2,589;全书120回用字736245个,用字类型3384个;
叶圣陶的《倪焕之》,全书用字138000个,用字类型3039个;
老舍的《骆驼祥子》,全书用字107360个,用字类型2413个;
赵树理的《三里湾》,全书用字124000个,用字类型2069个;
毛泽东的《毛泽东选集》(1-4卷),全书用字660,273个,用字类型2,981个。
我的资料来自本站 chenshuyuan的帖子。大概都是清华大学的研究成果。
我的帖子请参见王良辰专辑,目前发到第4400个汉字。认识 100个汉字覆盖面就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若认识5000个汉字覆盖面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多。遇到这以外的汉字,就查一查字典吧。或者请作者注明读音和含义。
出现频率是万分比。
使用字数 6763 字(国标字符集),范文合计总字数 86405823个。
假若认识 500字,则覆盖面为 78.53 %。其余类推,列表如下:
字数 覆盖面( %)
500 78.53202
1000 91.91527
1500 96.47563
2000 98.38765
2500 99.24388
3000 99.63322
3500 99.82015
4000 99.91645
4500 99.96471
5000 99.98633
5500 99.99553
6000 99.99901
6479 100.00000
6500 100.00000
6763 100.00000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识字量为2400,中学为识字量为3800,而整个中学的识字量为6600。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只要初中毕业,便可以阅读《桃花扇》、《红楼梦》等古典名著,至于老舍、赵树理等现代作家,只需小学毕业便足以对付。
我们下面引用一段《红楼梦》: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靠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再来一段《骆驼祥子》:
我们所要介绍的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如果说,《红楼梦》还有点古色古香,文白并用,那么,《骆驼祥子》简直就是平白如话,近乎聊天。这样的文字,即使小学文化也不难对付。
语言学家陈原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认得多少汉字,曾做过一次自我测试:“说也可笑,我测量的结果,只认得两千四百几十个字,只有小学毕业的水平……当然我读不出准确的音而又‘大致’知道它的含义的字,可能有一大把。”(陈原《陈原语言学论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这当然不妨视为学者大家的“谦谦之语”,但即使翻一番,也不到五千,尚未超出高中水平,而现在一个人读完高中又算什么稀罕事?
诚然,3800个汉字也并不容易,但一个人只要按部就班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就绝对能够顺利过关。中途辍学者当然不少,但主要是出于经济(极少数为健康)原因,??理化学不下去倒是十分常见。
2 英语的“词数”
中国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红楼梦》的基本条件——至于读不读得懂,有没有兴趣,那是另一回事。那么反过来,英语民族的中学生,能否阅读相应的英文古典名著比如狄更斯、萧伯纳呢?
且看一个间接的证据:纽约市立大学唐德刚教授说,该校十万学生,能看懂“纽约时报”的不到一半。
《纽约时报》我们没读过,不知到底有多难,但若做一个横向比较,顶多不过相当于《光明日报》、《南方周末》吧。中国大学生甚至中学生,若看不懂这样的报纸,简直堪称“世界第九大奇迹”!不料,这种“天方夜谭”的的确确就发生在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我们当然不怀疑美国的教学质量,更不相信这些大学生都是“混混”。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英语实在太难,词汇量实在太大,中学毕业远远达不到实用的程度,故而其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必须贯穿大学甚至终身。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为了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们从英语《21世纪报》中摘取两篇短文,一篇介绍捕捉蟑螂的新方法,一篇谈论鸟类的智商。很显然,这都不是什么专业文献,而且,《21世纪报》肯定也要比《纽约时报》简单得多。那么,就请读者认真一阅,并计算一下,到底有多少生词。
New trap for cockroaches
The sexy scent used by female cockroaches to attract males could be the best tool against these nasty pests, according to US researchers.
They have come up with an artificial version of the mating pheromone used by the bugs. They hope it could be used to lure them into traps. Other insects are often trapped using pheromones, but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unable to capture the cockroach’s rare aroma.
US researchers used a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to breakdo
wn the precise chemical formula used by the German cockroach. Now it can be synthesized and used against them.(February 23, 2005)
Smart birds? Hah!
How smart is your “clever” parrot or that crow in the back yard? Ask Louis Lefebvre, inventor of the world’s only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measuring bird’s IQ.
This test of intelligence 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novel feeding forms shown by birds in the wild.
Unfortunately, according to Lefebvre, parrots, that favourite pet of humans, were not high in the pecking order---despite their relatively large brains.
The bird’s intelligence index is based on 2,000 reports of feeding “innovations” observed in the wild. These have been published in ornithology journals over a period of 75 years.
“From that we established different numbers for different birds.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re some kinds of birds that score higher than other,” said Lefebvre, of McGill University in Montreal, Canada.
“The crows, the jays, that kind of bird, are the best;
then
the falcons are second, the hawks, the herons and the woodpecker rank quite high,” he said.
Lefebvre said that many of the novel forms of feeding behaviour he included in the work were ordinary.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birds could be spectacularly inventive about obtaining their food.
One example was recorded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 in Rhodesia (1945-1980),Africa, now Zimbabwe. A soldier and avid bird watcher observe vultures sitting on barbwire fences next to mine fields waiting for gazelles to wander in and get blown into pieces.
Many of the birds that ranked high on the innovation scale are the least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When you look at published reports on whether people like birds ordo
n’t like birds, theydo
n’t relate well with intelligence,” said the McGill researcher. (March 2, 2005)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汉字的学习属于“一劳永逸”——中学毕业便可宣告结束;相反,英语词汇的增长却是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且看几个简单的数据:Samuel Johnson博士编的第一部英语词典收词43000;1961年的韦氏大词典第三版收词450000;1989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收词615000。
一般认为,英语每年新增词为一千,《纽约时报》(1989年4月13日)一篇文章甚至估计为15,000至20,000。兰登书屋1987年再版了十二卷的大词典,与21年前的第一版相比,增加了五万个新词以及七万五千个新定义,对二十万词条进行了改写。其中,光是新增加的食品名称就多达八百个。
Samuel Johnson博士当年有一句名言:“No dictionary of a living tongue can ever be perfect, since while it is hastening to publication, some words are budding, and some are fading away。”(任何一种活语言的词典堪称完美。一部词典匆忙付印时,一些新词便又冒出来了,一些旧词又消失了。)
可惜他不懂汉语,否则话就不会说得这么绝。汉语的“词典”当然也在不断更新、扩充,但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字典”却是几十上百甚至上千年亘古不变。正所谓“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就是凭借这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汉字,中国人从容不迫地组合出无数的新词条,用以表达无数的新术语、新概念。相反,西方语言却是一个新概念一个新单词,从而引发词汇量无限制的膨胀,最终导致大学生看不懂《纽约时报》的悲剧。
2004年底,东南亚地区遭受了一场海啸的袭击,十多万人被夺去宝贵的生命。这种自然灾害的英文名称为“tsunami”。
我们不妨拿“海啸”与“tsunami”来做个比较。前者是两个现成的汉字,后者是一个全新的单词。
请问读者,难道您体会不出其中的本质差别吗?
3 西方文盲知多少
长期以来,汉字落后论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难学,所谓“比西方儿童至少多两年”,以及导致大量文盲等等。汉字到底难不难,中国文盲之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暂且不论;反过来,既然拼音文字这么简单,那么,想必个个识文断墨,能读会写吧。但事实如何呢?请看下列有关报道:
1993年9月8日,路透社发自华盛顿的一则消息:“教育部今天报告,美国成年人几乎有一半——9000万人——文化水平较低。官员们是根据去年对2。6万16岁以上的人调查得出这个结论的。调查表明,4000万人几乎不会阅读或把银行存款单上的数字加起来。”“在文化水平最差的一类人里,许多人从不看报或很少看报。”教育部长里查德·赖利觉得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法国《科学与生活》月刊1003年11月号发表题为《近一半的美国人是半文盲》的文章。文章说:“由教59页的正式报告《美国的成人文盲》”“有4200万美国人属于最低级的半文盲,另外还有5200万人稍好一些,但远没有达到雇员要求。”“法国科学院院士让·迪图尔认为,文盲与半文盲的区别是:文盲就是不认识、也不会该字母表中的字母,而半文盲则是不明白字的意思。两者只不过是同一类(不会使用书面语)中稍有区别的两种人。”
1993年10月11日,法新社于巴黎发表一则消息《法国40%初一新生读不懂课文》。消息说,:“法国国民教育部根据1992年开学评价结果指出,40%的初一新生读不懂一篇普通课文,12%不掌握基本能力。”“1992年初一开学时,12%的学生掌握知识低于一级水平,一级水平是能理解单词和简单句子。28%仅达到这一水平。41%达到二级水平,即理解课文、句子的时态的因果关系,19%达到完全理解课文及其内涵的三级水平。”
1997年9月10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法国1/10年轻人阅读有困难。该文指出: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在它最近的一份材料中说,法国“1/10多的年轻人都存在着阅读困难的问题。”
1993年9月9日,德国《明星》周刊发表文章:《文盲羞于见人》。文章说:有一位妇女在超级市场汗流满面的寻找白底蓝字的白糖口袋,包装上面还应印有一个红色汤勺。可怎么也找不到,当她看见另一位顾客从身边经过时就随便取了一包东西往购物车里一放。她的名字叫西莫内·佐特。这位德累斯顿的红发女郎说:“在别人发现前,我宁愿买一点别的东西。”这位34岁的妇女既既不会读,也不会写,她认识个别字母,但不能把字母拼成一个字。像这样超过15岁的文盲估计有300万到400万。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特劳戈特·舍夫特哈勒说:“我们说不出确切的数字,因为大多数文盲试图用一切方法掩饰他们的‘残疾’,掩饰最常用的方法是称没有戴眼镜,或者手上包着纱布去办事,这样,他们在邮局、银行或政府部门就可以请别人为他们填写表格。”
1994年12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欣华先生的一篇通讯:《英伦三岛青年文盲知多少?》。该文指出:“今年3月,英国教育部门公布了一年前在全国青年中组织进行的识字与算术测试的结果:每五个青年人中就有一个在识字与算术方面有很大的困难,既看不懂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也做不出最简单的代数题。这一数字立即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若以这样的比例计算,则全国共有900万青年文盲,比原先的统计数字整整多出300万。”(引自李敏生)
Newman写道:“People are realizing how far the decline in education has gone,” says Newman. “The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is being affected. Business is worried about getting people they need, and companies are providing courses in English. Thirteen percent of the US work force is made up of functioning illiterates. The Army has begun to give courses to recruits to bring them up to the ninth-grade level.”(人们日益意识到教育滑坡有多严重。整个国家的竞争力正在遭受影响。商界担心找不到需要的人手,公司自行举办英语实习班。美国劳力的百分之十三属于功能性文盲。美国军队早就在为新兵开课,希望能使其英语达到九年级的水平。)175 About Language
遗憾的是,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如此惊心的数据,西方人(亦包括少数东方人)依然还在津津乐道地大谈特谈汉字的改革,却完全没有意识到,真正应该改革的是拼音文字。
John P. Hughes在《语言科学》一书中写道:“But it is estimated that 70,000 to 125,000 characters exist (not all, of course, used with equal frequency), and it is said that a scholar takes seven years to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Chinese if he already speaks it, while over 80 percent of the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are illiterate in their own language。”(据估计,至今仍在使用的汉字多达70,000至125,000(当然,使用的频率有大有小)。据说,一个人即使已经会说汉语了,还得花上七年时间来学习读和写,故而还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为文盲。)701
可惜我们不知道该书的出版日期,因而也就无法得知这样的数据取自什么年代。但Clark等1985年在编写《语言》一书时,将其收入,则至少证明,到当时为止,编者对这种观点是予以认可的。
然而,我们要问读者,您认为当今中国的文盲仍然高达百分之八十吗?或者,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汉字的难学吗?
Hughes教授继续写道:“704 The step from pictographic to syllabic writing is an easy, logical and, it might very well seem, self-evident one;
yet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nations which developed the first without ever proceeding to the second. It would probably be safe to say, however, that a majority of those who came as far as pictographic writing took the step to syllabic script。”(从图画文字迈向音节文字是简单、逻辑的而且也不妨说,是不证自明的一步。然而,迄今仍有一些民族仅仅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尚未走向第二步。不过,我们也不妨大胆地说,发展到图画文字的民族,绝大多数都走向了音节文字。)
不用说,汉语民族就是这“极少数”的典型代表;而且,读者不难体会他的言下之意,即:汉语“违反语言发展客观规律”,汉语民族更是“顽固不化”、“拒绝进步”。
按惯例,编者在该之后也提出了一些讨论题目,我们且看其中几个:
1.According to Hughes, “ideographic writing” is “properly in no sense either language or writing”. Howdo
es he support this statement?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Defend your answer.(Hughes认为,“表意书写”“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既不是语言也不是书写”。说出你的观点并予以证明。)
4.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syllabic writing systems from pictographic system.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 former? How might a limited syllabic system develop into an alphabetic system? Is such a logical progression more or less inevitable? Why or why not?(描述一下从图画系统到音节书写的发展过程。后者的好处是什么?一种有限制的音节系统又是如何发展为字母系统的?)
5.Why is alphabetic writing “the most efficient writing system possible”?(为什么说字母书写是“最有效的书写系统”?)
9.Hughe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as a “lucky accident” and as “truly tremendous.” Describe the kind(s) of cultures that might have developed had an 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not evolved.(Hughes形容字母书写系统的发展是一个“幸运的事件”,而且其发展“真是惊人”。请描述一下,那些没有进化成字母书写系统的民族,会有怎样发展) (注:这句话是用虚拟语气写的,很难用汉语表达。懂英语的读者最好直接看原文)
Language Introductory Readings Virginia P. Clark Paul A. Eschholz Alfred F. Rosa editors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1985
笔者不再多加评论,读者不妨自行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拼音文字至上主义”。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2005年2月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谈到中国问题时说道:“we hope and pray (China) enters the civilized world in an orderly way.”
既然“??一种“有序的方式”——则其前提必然是:中国依然游离于文明社会之外。
我们不知道部长先生是根据什么做出这种判断的,也不想对此做出评论,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汉字落后论”者肯定非常乐意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给他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前面已经从性、数、格等语法方面领教了英语之难,然而,英语更难的还在于它那庞大得毫无节制的词汇量。语法不精,错误百出,诸如I is a student, He go to town yesterday之类,不会对日常交流造成任何阻碍,唯独词汇是个绕不过去的弯子。没有恰当的词,比如“tsunami”,就无法表达确切的意思。然而,几十上百万乃至永无止尽的词汇量,不仅让外国人苦不堪言,即使是本族语者也不堪重负,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文盲。
 
Good! very Good!
非常好,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英文实际上也在腐蚀着汉语,像什么阿斯皮林,派对,巴士,粉丝.
 
大一的时候,我曾经给一个韩国人做家教,其实也就是陪他聊天,提高他的汉语水平。他告诉我,他们中学都要学习汉字,我不理解,韩国语里不是没有汉字吗。他对我说,他们的文字是几百年前发明的,之前只用汉字,我很震惊以为是他汉语不好,说错了,我认为文字应该是很古老的东西,古老到无法考证,怎么韩国仅仅几百年前才有文字? O2/p^>
     现在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多少现在用的文字比汉字的历史更加悠久了,不是每个民族都和中华民族一样伟大的,文字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应该有的,应该在原始社会就创造出来的东西,而对于有些民族,这只能是梦想。 ;/p6h
    我明白了汉语和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深刻影响,我更加理解了中国文化对日本韩国的意义,也许当时的唐朝人对日本遣唐使不屑一顾,认为自己不过在开化蛮夷,可是如果他有机会站在今天繁华的东京街头,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也许摸不到头脑,但他一定会看到广告牌,路标,文件上太多他熟悉的汉字,他会明白,自己当时的行为是如何深刻的影响了现在的日本和世界。我也明白了,汉字汉语的确是优秀的表达方式。 ?p:^9?YDO
     说到这里,我对现在很多人对汉语汉字的侮蔑感到很气愤,强调汉语拼音化的人根本就是无知。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更重要的是它是优秀的语言。这样都不懂得珍惜它,实在让人同情和无奈。 9TFRBn
    这些人说,汉语语法不严谨,怎么说都行,歧义多。很多英语都不能翻译成准确汉语。我真觉得可笑,你自己的表达有问题,你自己说不好话,却侮蔑汉语不严谨。英语的确有严格的语法,比如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等等,通过改变动词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时间概念,可是它的动词变化多么不规律,有多少特殊的动词存在?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只能靠背,这么愚蠢的语言,靠着死板的人为限制来达到所谓严谨,有什么好自豪的?这就是优秀语言吗?汉语也根本不是没有表达时态的功能,只不过汉语聪明的多,我们不变换动词,我们只是在句子里加一个正在,就表达了现在进行时,比如我正在吃饭,加一个过了,表示过去时,比如我吃过了。如此规律,没有例外,根本不需要多背什么特殊情况。说汉语不严谨,更是侮蔑,事实上任何一个英语句子都可以严谨的翻译成唯一的汉语句子,没有任何歧义,如果你说你翻译不出,那只能是你水平问题.可是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句子似乎的确有很多歧义,这不是汉语的问题,而是我们为了图省事,简化句子的结果,但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人不是猪,人有脑子,人会判断!比如我们聊天,我问你,人参吃过没?你肯定理解成问你是不是吃过人参,而不是问你人参是不是吃过东西了。其实这个句子可以严谨的用汉语表达出来,那就是,你是吃过人参这种东西还是没有吃过人参这种东西呢?可是我们不用这么费力的表达,用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使得双方都不产生误解,同时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所以这恰恰不是汉语的弱点,而是汉语的灵活和优秀所在。可是英语呢,没这么聪明,不会省略,或者外国人就是笨吧,不会理解句子?所以什么话都要说全了。结果还自吹严谨呢。 `e4RBZ-
    英语对任何新事物都需要找一个新的词语来表示,但这些新词更多的不是描述,而只是定义,比如猪肉,它不说猪(PIG)肉(MEAT),而只说PORK,从这个PORK里我们看不出猪也看不出肉,但没办法,它就是猪肉的意思,你只能靠背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英语的所有词都靠汉语的方式进行组合叠加,那他的词就太长了,所以它只能定义新词,而不能描述。所以英语词语已经超过100万,而汉语只有5000字足以。汉语是闭合系统,而英语是开放系统,汉语基本不必发明新的汉字,依靠原有的词语组词足以,而英语,则不得不不断发明新词,同时抛弃原来不用的词。不说理论,再来一个例子,对比一下汉语和英语吧,公鸡, COCK,母鸡,HEN,小鸡,CHICKEN。看得出公母,大小,和鸡的意思吗?可是没办法,这就是鸡的一家子,彼此毫无联系。当然了,公狗,母狗,小狗,又是另外三个词啦。妈的,真有点受不了,这么愚蠢的语言,结果还想成为世界语?汉语的逻辑严密和整齐,已经很明显了吧,只靠固定的规律组词就可以了。很多意思都可以规则的表达,即使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你也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动脉硬化,好吧,我是一个农民,我只会种地,但是对于这个医学名词,我也大概可以理解,动脉硬化,大概的意思就是运动的管道硬了。呵呵,对了,这就是它的大概意思,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完全可以推出这是血管失去弹性的意思。可是在外国,医学名词律师就不明白,电子术语历史学家就不明白,这个不明白不是说具体意思不明白,而是压根可能就没见过,压根就不知道它说的是啥,完全没有概念,因为他们各个专业领域都有各种稀奇古怪新发明的词。没什么好说的,这种语言之劣等很明显。 o:]Iiu>j0
    汉语整齐划一,看看我们的三字经,五言绝句,七律就明白了,汉语就是可以做这样的游戏,就是我们三个或五个字或七个字一句写诗,就可以做的到,最后一个字对一个字,整齐漂亮,还有对联这种艺术,不但字数一样,平仄都有讲究,而且词性词义都相对。英语可能吗?它一个词和一个词都不一样长,谁跟谁也对不上,乱七八糟。顺带说点题外话,和古诗相比,我很鄙视所谓现代诗,酸了吧唧,肉麻兮兮,还破坏了诗本应该具有的整齐的美感。无非是崇洋媚外之表现而已。学习西方的所谓自由诗体。滚一边去吧。 Z#u7oc
    有人说汉语不适合输入,不适合编程,可惜现在汉语已经是输入最快的语言了,而且已经在汉语编程方面进行尝试了,有理由相信未来这方面汉语会有良好表现,更重要的是,未来语音输入必然是趋势,而这方面汉语也非常有优势,因为汉语字正腔圆,简单说吧,汉语是一个字一个字说的,所以也完全可以一个字一个字进行识别,这样简单方便的多,现在汉语也的确是识别率最高的,可是英语呢,是一串一串说的,人听着都费劲,何况电脑。用个时髦的比喻吧,汉语是数字化的离散的语言,而英语是模拟的连续的语言。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所以,看来汉语的价值将更明显了。 wrU189/N
    汉语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一个汉字重要的是它的意思,而不是它的读音,这样就使得它是普适的,我国各地方言不同,甚至彼此听不懂,可是写出字来,大家都认识,也都理解,汉字甚至在外国,如韩国日本都是一样的意思。这客观上对于中国的大一统很有好处。而英语呢,是拼音文字,只要是会读,就可以拼出一个词来,所以欧洲碎裂成许多小国,因为每个国家都可以随意的拼写自己的语言。如果汉语拼音化,那陕西和湖南的语言一定是不同的吧。没有统一的语言,何谈统一的国家? #(BW?2x{
    有人攻击汉语,说汉语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所以是落后的。靠,这是什么逻辑?古老就是落后吗?语言没那么复杂,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一旦发展完成,就不必再做过多改动,事实上,汉语已经基本完成,也许以后几万几十万年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它会越来越古老,可是它不落后,如果有人不理解,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吧,我们现在的数字0123456789,是古印度发明的,很古老的,可是你看这么多年了,它还有变化吗?它还用变化吗?它已经完善了啊,无论多大的数字都可以用这10个符号表示!无论小学的加减乘除,还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用的也都只是这10个符号啊,难道还要再发明新的数字吗?当然了,有人要说圆周率,那只是一个字母,不是数字,但其实圆周率也是3.1415926.....的数字表示的吧,用字母不过是为了简化,好了,意思到了,不要狡辩了。所以汉语的意思也是一样,汉字就那么多就可以了,就可以表示所有意思了,已经基本完善了,以后也就是小修小补一下就行了,不用大的改动了。所以汉语古老怎么了?就代表汉语落后了?就代表汉语要背淘汰?! p]OoOe
    另外还有就是汉语简练,基本上一个意思翻译成汉语都是字数最少的.因此用汉语表达一个意思也就更快.比如同样数数,从1到10,用汉语的速度就要比英语快.而人类的一部分思维是基于语言的.比如,中国小孩,数到10的时候,他的脑子也想到 10了,而英国小孩,也许这个时候只数到7,那么他的脑子怎么可以想到10呢?所以潜移默化的,说汉语可以提高思考速度. k/f i:~
    以上论据我想足够说明汉语的优秀了,但是,也许大家心里还有疑虑,世界这么大,语言那么多,汉语只是其中一种,即便比英语强,怎么可以说就最优秀呢。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世界上,非洲的民族基本没有什么发达的文字体系,可以忽略了吧,剩下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这样依靠汉字发展的语言,不可能比汉语更优秀吧。还有就是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等等这样一大类语言,这些语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拼音语言,这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以上我的比较并不单纯是把汉语和英语比,而是把汉语和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进行比较,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汉语的确是特殊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和英语以及其他拼音语言完全不同的一类语言,所以汉语的处境只有两个,要么是最优秀的语言,要么是最劣等的语言(不考虑非洲和其他小部落的奇怪语言),通过以上和英语的比较,你们认为在这两个可能里,那个更可能一些呢? ltan!}1%m
     我想基本会认为汉语比较优秀吧. c0.Mtv$
     但是既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是优秀的,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使用象形文字,而是使用拼音文字呢? B* !ymUc
    事实上,在早期的文明里,比如埃及,两河流域等等民族都是使用的象形文字.这并不是因为当时的人能够意识到象形文字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只是因为早期人类自然的利用画画的方式记述事情,由此发展来的也必然是象形文字.但是古代象形文字有一个缺点就是难学.很难普及.而由于埃及和巴比伦这样的文明最终都被毁灭了,他们的文字自然也就是失传了.而当地的人们生活是离不开文字的,怎么办呢?恰好这个时候,有人发明的拼音文字.也就是,我们用这样几个字母,把我们的语言拼出来不就可以了吗??这的确是一个很投机取巧的想法.任何人,只要会说话,然后认识几个字母,马上就可以写字了.比起象形文字来说,实在方便快捷的多.而由于当时,欧洲和中东又根本没有成熟的象形文字可供借鉴,于是拼音文字迅速普及流传开来. >[NDY;T
    但是,有得必有失.拼音文字在获得了方便简单容易学习的优势以后,付出了很多代价,就是上面我列举的那些英语的缺点.因为拼音实在太懒了,只要一套字母和一个拼写规则就可以写字了.如此偷懒,怎么可能产生有效率的文字体系呢?他们学习拼音时候省下的力气,都要在以后背单词,和发明新词中浪费掉,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PnW2e3K
    而汉语正好相反,我们每一个字的来历都是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一点一点发展来的.由最初的复杂的和画一样的字,慢慢简化简化到现在,这是很难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发明出来所有汉字,好像发明拼音那样.汉字是中国人,甚至还没有中国人的时候,从那些原始社会的部落人中一点一点创造磨砺,经过时间的梳理,才渐渐成为今天这样一套完整科学方便的文字体系.每个字都可以表达一个确定的意思.而不论它读什么.人们可以通过字的形象而不是读音来判断意思. #p[;~7[
    所以,我们发明汉字,一直到汉字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是花了很大精力,经过很长时间的.我们费了这么大力气得到的一套文字,价值是什么???价值就是我们不用去背单词,我们不用去创造生僻的新字和新词.我们可以根据字的意思去推测一个你没见过的词或者你没见过的句子的意思,甚至去读古文,去看日语.这就是我们语言的好处.汉语能有以上说的很多方便之处,在于,我们的祖先已经付出足够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使用汉语的人可以享受到如此的便利. |z |9nsJ
     而英语,投机取巧的发明一套规则,然后大家都照着学,不用思考,用最笨方法去拼写他们的语言,结果就是看来他们得了便宜,而实际上是吃了大亏. x (/)7*
    的确,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要经过几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来学习几千个汉字,而其他国家的孩子可能几天几个月就学会了他们的拼音.可是中国孩子小学付出的这几年的努力,所取得的效果是他们以后一生的方便.古代,不可能有系统的学习,所以很多古人是文盲,只有地位和家庭环境好的人才能知书达理认识汉字. 但是今天这种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学到小学课程,从而掌握汉字. ce3{2S_
     因此,不得不说,在未来,汉字应该作为世界上最科学的文字,汉语应该作为世界上最科学的语言来推广. 2$+Eu3,nr
     可是这个世界并不是这么思考问题的,推广那种语言不是看它是否科学,而是看使用它的人是否有力量. -5 rU:a.`
     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尽管英语和汉语比是那么的笨绌,可是我们还是要学.但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们自己的语言才是最好最科学的,引用一句著名的话: 2*M3_F3PI
     我们现在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让全世界学习汉语.
 
我不要欲望,我要钱,因为我的欲望已经多得泛滥了,而钱却少得可怜.
----- 你要的钱,不也是为了满足你的欲望? 世间的一切烦恼就皆这个"欲"字.
 
顶,应该把这些话给那些说汉语不好的人看看
 
其实汉字在东南亚过去一直都在用,包括朝鲜,后来他一起搞排华,不再用汉字了.
自已就开发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符号来代表本国语言.
 
所以,日本至今保留有汉字.韩国在恢复汉字.
 
我感觉楼主说得有道理,严重支持
 
dedema “所以,日本至今保留有汉字.韩国在恢复汉字.”
汉字当然不能被丢弃。源于像形的文字和单纯的拼写相比,汉字要优越多了。
人工智能里的研究不是发现,汉字更有利于对事务进行描述吗?正像楼主说的,汉语比英语这类拼写的语言更接近计算机语言。
但是看看现在的社会,要求4、6级不说,你见过哪个学校只开设《大学语文》而不开设《大学英语》的?连小学生都被要求必须学英语了,而汉语却根本不在考研、读博的考察范围之列。甚至有的毕业生写个论文都结结巴巴,汉语在中国怎么了?
要知道,中文可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为什么没有普及?反倒是英语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两个字——“国力”!
 
语言的普及程度与经济的影响力同步。
 
1、实力证明一切!!!秦始皇能统一文字,我们呢?所以我们要发奋图强,科技兴国,保持技术领先,用我们的文化去影响他们,比如用汉字印说明书、科技书,象唐朝一样万国来朝,我就不信他们不跟我们学汉语。
2、我们为什么学英文?自明、清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了,封建社会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禁锢了我们的大脑,火药是炼丹术士为求皇帝长生不老发明的,指南针是风水先生看阴阳宅搞的,历朝历代大兴文字狱,不许言论自由,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造纸印刷出来全是四书五经,我们不落后才怪呢。当成吉思汗的铁蹄踏上欧洲时带去了我们的文明,包括跳蚤,使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几百年后,当帝国主义在指南针的引领下航海来到中国,用坚船利炮--我们的烟花爆竹,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不是来拜师的...,而我们老佛爷的欢迎词:“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吓的卖国了。最后有文化人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英语。
3、唉!还是毛主席说的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2/xinsrc_bfa23ce1eb6448838ef7df48668e08f4.jpg
4、我的英语不太好,用金山词霸翻译了一下《沁园春.雪》
《 Park spring of 沁 .Snow 》
The northland landscape, a long distance ice seal, ten thousand miles snow float.
Hope the outside inside the Great Wall, however remaining is vast;
Big river top and bottom, lose surging.
The mountain dances the snake of silver, the original 驰 wax elephant, desire and a Mr.s try the ratio high.
The beard a sunny day, see red to pack the vegetable to bind, separately outside flirtatious.
So many 娇 of river's mountain, lead numerous hero 竞 bow in courtesies.
Cherish QIN2 HUANG2 HAN4 武 , lose the literary grace slightly;
A Sung of Tang 祖 , slightly lousy coquettish.
A 骄 of generation, Genghis Khan, knows the curved bow to shoot the big 雕 only.
The 俱 goes toward the 矣 , counting the romantic person, still seeing today.
怪不得周星星同学说:I 服了 You!
 
征服全世界、统一全世界,全部学汉语!
 
汉语也可以从其他语言中吸取先进的东西,充实自身
有谁研究过盲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