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转贴一些别的论坛让对此文章的讨论:
******************************************************************************
陈家大少爷 列兵
>>终于全部看完,好长,好受震撼
十佳谋逆 少尉
>>几乎完全同意,但对于简化字的完全否定也有失偏颇,简化字一蹴而就固然粗糙,
>>但我认为只不过可以更科学的简化,更缓慢的简化,而不是不简化、不变化
黄埔 上士
>>好文!
>>1.声音种类越多,表达越简单(快),从而有利于思维
>>2.联体词可以大大的减少记忆事物所需要的符号,有利于人类应付信息爆炸.
>> 条件是"联"了词以后不能太长
>> 声音种类越多的语言符合此条件
>>3.拼音语言的缺点之一是当发音变化时,书面的词也变了(我个人以为这不是
>> 经常出现的毛病)
>>4.颗粒问题
>>作者的意思好象是说,下降到单词的层次,英语单词表达的概念粗,
>>汉语的单词表达的意思细,我个人反对这样的结论,有统计证据吗?
>>单个的例子是无法说明的.
>>并且,作者的论证基础有点问题.
>>我们知道,汉语里分字,单词和词组
>>单词和词组有时易混淆.
>>比方说大黄鱼是单词而不是词组.
>>大黄鱼并不一定是大的黄鱼,年幼的大黄鱼并不是小黄鱼.
>>黄鱼并不泛指是黄颜色的鱼,道理就是大黄鱼是一个单词而不是一个词组,
>>他是不可以做加减法的.
>>小母牛虽然文字结构和大黄鱼很象,但它是词组而不是单词,
>>汉语里面组成词组的单词之间不必空格.小母牛是词组,
>>可以作加减法的,它和heifer去比,词组比单词,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比较.
>>字是汉语里的特殊现象,当他可以单用的时候本身就是词,否则就是比单词低一层次的.
>>"毅"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字,它可以与其他字组成词,如毅然,毅力等等,
>>但没有单用的(古法有),它和stamina,resolutely, fortitude等单词去比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比较.
>>然而这不仅仅是层次问题,语言在各民族中形成,单词并不完全对应是正常现象.
>>有的一个英语单词,汉语要用几个词才能翻译的清楚,heifer=小母牛,本身就是一例.
>>而汉语的"气功",恐怕要一堆英语单词才能翻译清楚.一对多,多对一,你来我往,
>>大家都有.不能马上就得出汉语的颗粒比英语小的结论.
>>5.汉语语法不如英语严谨.
>>是的,但是它仅妨碍了词组级别,一两个句子级别的简洁(讲简洁更准确一点,
>>写得稍微长一点的话就可以达到相同的严密)
>>但是,一种语言的严谨,不谨可以从语法,也可以从句式,描述法去实现.
>>大家不妨去看看汉语的大型的外交公报,经济合同,专利描述等等,到了篇章级别,
>>汉语完全可以达到相同的严谨,而且一点也不比英文版长!
>>6.汉语也有很多缩略语,比方说"经委",和英语一样,使得太多会有麻烦.
>>伟哉汉语,有1,2优点在,就足以称雄世界!
天龙八部 武英殿格瓦拉大学士 参议员 (注:这小子光管辖就一大堆呀!)
>>讲汉语必谈汉字。
>>汉字是二维的,英字是一维的。
>>可见谁是优谁是劣。
老刀把子 贵宾 中尉
>>楼主,谢谢了!
>>好文章,有理有据!
>>几乎全部认同,黄埔的总结挺好。
>>1,2是根本上决定了汉语的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3,4是普遍意义上的特点,基本认同
>>5,就严谨来讲,古汉语确实是欠缺,但是随着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内容
>>的丰富和大量联系词的产生,汉语已经可以表达结构关系复杂的内容了。
>>对于词组层面的严谨,汉,英都有问题,这也就是很多正规文件、文章附有厚厚的词义注释。
>>6,认同
>>7,有人考虑过汉语中笔划这个元素在英文中有无对应可以比较的?
>>他的意义有何在?
>>8,典故的产生可以改变一种语言传达信息的效率,也就是文化传承。
>>比如中文“十面埋伏”传达的信息已经远超字面,英文也是如此。
>>这些在分析语言效率也不可忽略。
>>个人是非常喜欢汉语的,至于今后汉语的地位如何,也要看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了。
>>如果用如此高效的语言,而我们在文化思想,经济建设上无法领先的话,
>>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kabul 中士
>>对从小学简化字的人来说繁体字很难学吗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
>>不见得吧!我一个理工科出生,从来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阅读繁体字没有任何障碍。
>>在高中时候看了部《倚天屠龙记》(繁体版)后,就基本掌握了。
ppoiu 列兵
>>看完了我对于简化字也有几个想法:
>>1:我们的汉字多是象形、会意、指示、引申而来。
>>现行字中其中象形、会意、指示已经不占多数了,特别是象形字。
>>这是说光看字体能体会其中的意思的字已经很少了。
>>这类字在简体中大多还是保持了原状,因为它们是很难简化的。
>>而引申类型的字简化并不会过多的造成对理解汉字的障碍。这样说不知对否?
>>2: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
>>越是完整成熟应该越要摆脱初期的束缚,使之能完全适合自己角色的功能。
>>汉语的发展方向不是向后寻找规律,而是应该向前接受外来语言中合理的东西完善自身。
>>简化能加快书写速度,这就是个很大优点,不然的话我们不要改了,还是在用小篆吧。
>>我想简化应该是汉字必然的趋势,如果只是担心无法看懂古籍而一定要固步自封,
>>我认为不一定正确。
(楼主注:也不可太过于简化了,对了汉字可更进一步抽象它,使他不失为象形字,又可简单书写。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第二代简化字,也有第三代的,但过于简化了,不好。)
swangxh 列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是长知识,小时侯学写汉字的时候就觉得繁体字比简化字好看,
>>写完后,有一种成就感,写简体字却没有这种感觉,很是奇怪!
>>只是老师只让学简化字,所以只好......原来繁体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熟,
>>而简体字却是为了一个可笑的想法而发明的,孰优孰略,一想便知。
kabul 中士
>>繁体字还有个缺点,就是印刷的时候比较费油墨^_^
请问 上士 (注:请问是发帖人的网名)
>>语言是思维方式。
>>英语简单,法语浪漫,德语死板,阿拉伯语倔强,俄语顽强,日语温柔,韩语任性,蒙语随和,汉语是个大杂烩!
>>不过说回来,这帖子完全应该加精!
(楼主注:帖主的意思是汉语因为所用音调范围广泛,同一句话可以说的浪漫,也可以说的死板,也可以显得倔强顽强也可以温柔任性,拥有各种风味。
不是有人说,同情人说话要用法语,同敌人说话要用德语,。。。。)
小刀 上等兵
>>简体字并不代表就和传统文化断绝,毕竟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文字也多次出现重大的改变。
>>诸子百家时期所用的文字,也不是许多人推崇的繁体字。
>>随着社会环境、书写环境的变化,字体必然会发生变化,可这并不妨碍使用楷体的古人阅读春秋古籍啊!
>>道理很简单,把典籍中的古汉字翻译成“今汉字”,花费的时间精力远小于让当今所有人学习比较难学的古汉字。
>>另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是西方文字,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乃至圣经,都不是用英语、法语、德语写成的,
>>但这并不妨碍西方人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另有摘录如下:
***********************************************************************
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这一局势除了政治、经济原因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今天我们没有汉字,我们很难说中国多民族是一个统一国家。香港一位著名学者说,香港是第三个国度,原因何在呢?他说他们的语言是广东话,与大陆的语言不一样。而我们自己也在自毁长城――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地要废除汉字,起码要拼音化,拼音化其实就是废除汉字。三四十年代,钱玄同提出过;七八十年代,高层领导人提出过。我们简化汉字一共四次,最后几乎都很滑稽。设想一下,如果我现在用拼音读一句古文,我看没几个人可以听懂。它不是被电脑时代取代的,而是废除汉字取代的。如果一旦废除汉字30至60年,中国汗牛充栋的善本古书《十三经》《二十五史》将毁于一旦。上海人发上海人的音,广东人发广东人的音,福建人发福建人的音,我们还能听懂吗?语言的内在肌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同意日本提出亚洲是“筷子文化”,而坚持认为亚洲是“汉字文化”。如果是筷子文化,那可以改变习惯,用叉子就行了,可是汉字的思维逻辑进入文化精神是不能随便更替的。我们今天做文化的事情并不是不重要,但很多人都认为做文化还有什么意思呢?赶紧做新闻,使得今天新闻传播学院要比中文系考分高得多,而且去向要好得多。原因就在于从“诗意时代”进入了“新闻时代”。但是新闻时代不是人类的终结,也不是人类的高峰,它只能是人类过渡时期的一个平面化时代。终结这个时代的将会是一批新的思想家,一批新的为中国文化复兴努力的人文工作者.
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过去一直是保持多元宽松精神,对第三世界民族持一种很友好的态度,但最近一次的发言却表现出无可奈何的西方中心感。这种无可奈何有两个原因:第一,多元的现代性是不可能的。西方有西方的现代性,中国有中国的现代性,日本、印度、非洲也有自己的现代性这种理想情形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有一个现代性,那就是西方霸权式的现代性。而且他有一种说法,全球化的结果是什么?它可能的结果是全球殖民化。这种说法令人吃惊。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学者也提出一种看法,他说我是一个中国母语论者,中国是汉字单字最多,历史也最长,到今天是五千年,还有人认为从最初的形态开始已经有六千余年。问题是按照现代性的一元化模式,按照后殖民化的本质模式来看,全球化最终却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只有一种文化,就是美国文化。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了。这种说法同样令人吃惊。
问题不仅仅在于西方人怎么看,还在于东方人自己怎么做。
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外不与我们比军事、经济、科技,却要跟我们比我们自己看不起眼的文化?为什么我们自己都不重视的东西,他们这么重视呢?这说明了什么呢?文化在未来社会到底重要不重要呢?一波未平,二波又起,日本一个考古学家,不断地往地下埋东西,最初的时候大家不明就里,以为他要出新。于是他把一些距今一千多年、两千多年大概是相当于中国先秦时期的东西不断地往地下埋。屡屡得手,大名远扬。一位科学家愿意拿自己的声誉和学术生命就开玩笑,他想做什么呢?最后一次他把距今2600年前,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东西埋在地下,被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经过红外线摄像仪照射,召开新闻发布会曝光。在挖出文物的时候,大家都大跌眼镜。他想证明的是日本文化没有受中国影响。我们都知道汉唐时代,中国对日本影响非常之大。他把年代推到2600年前,你还能说我们影响了他们吗?西方人如此妖魔化中国,东方国家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