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大纲修订 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 (0分)

沱川是婺源最偏僻和最神秘的地方之一,据传当年秦桧的一个儿子曾逃亡到此,藏匿下来,并去秦头改姓余,因而余姓至今仍是沱川大姓。
..............
当年有位叫余道潜的流落此地,拣了根罗汉松枝倒插地上,暗祷上天:如果树枝成活,便在此安身。结果,树枝发了芽,余道潜也成了篁村的开山鼻祖。由于怕人家忌讳,没有问这余道潜是否就是秦桧的儿子。村中的“余氏宗祠”是个神秘的地方,一般人很难进入,
............
================================
这是一篇文章的节选,看了上面的你就知道余桂圆为什么要该历史了
 
俗话说,各为其主,没有对错之分
但都是人和人打架,死的都是人
吾辈当以世界为家,不要拘泥于出身民族
 
:)
出门在外,老婆交待,少喝酒多吃菜
当当当,椰岛鹿龟酒。。。。端出来了。。。。
哎,白喝了,白喝了,这么多年的酒白喝了
十年寒窗,老妈交待,多读书少玩乐
当当当,京城余龟元。。。。爬出来了。。。。
哎,白读了,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
虽然历史在发展,还有不久前的与时具进,可:
如果现在他为历史正名是对的,那么我们以前是不是一直在被愚民?
如果我们以前学的都是对的,那么他现在是不是在人为地制造民族分裂?
如果稳定是大局,那么他是不是在从根基上影响国策?
如果各民族的团结从根本上有隔阂的,那他这算不算祈求或讨好
如果他是汉人,如果他是少数民族,如果他是南方人,如果他是北方人,
如果他不是中国人,如果他不是亚洲人,如果他不是地球人,如果他不是人,
如果他。。。。

我很久前看过一个帖子,一个自称满人的北京人,在驳斥一个疯狂的汉族至上主义者,
他只说了一句,世界的金钱大部分掌握在犹太人手里,你知道在中国关键领域满人占的决定地位吗?
姑且不论他的正确性,当时反正我是浮想联翩
不过我倒认为评论余这件事情,标榜民主投票是没什么用的,好象汉族多点吧:)
没想到中国也会出一件和日本教科书一样的事件,又有人会偷笑了
这件事情,在不恰当的时间提出,总感觉是不是和刚开完的会有什么政治牵连
这几天,一直关注网上这方面的辩论,除了一些“地球英雄,宇宙大爆炸?”这类的夸张言论
还看到一条搞笑的:“把长城拆掉,那可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大敌,北边的人很在意的哦”
呵呵,不说了,再说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什么什么主义者了
 
陈至立女士,您好:
中国教育系统在您的带领下,高举“与时俱进”的大旗,将岳飞、文天祥拉下“民族英雄”的神坛,让全国人民(尤其是曾经受压迫受迫害的少数民族人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数百年的冤假错案终于水落石出拉。
俺认为,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名单中枪毙掉,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中国现实国情的需要,是坚持三个代表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
,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揭露岳飞、文天祥等一小撮“伪民族英雄”的虚伪面纱,必将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件大事。
自从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发表以来,全国各部门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抓紧贯彻落实。陈至立女士带领国家教育部,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当代中国国情为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使中国教育系统,
在贯彻三个代表精神的工作中,走在了其他各部门前面,再一次向我们敬爱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军委主席,贡献上一份厚礼。
一、坚持“以当代中国国情为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的历史观,深刻揭露中国历史上一批“伪民族英雄”的丑陋面目。
岳飞,一个裹着“精忠报国”的外皮,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实现个人野心的沽名钓誉之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错误地认为是“民族英雄”。他算是哪门子民族英雄?为他打仗的“岳家军”,是中原广大人民群众的
儿女,他所屠杀的“金兵”,是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的儿女,他所擅长的,不过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拙劣把戏。
岳飞的错误,就在于“精中报国”四个字上,他报的是哪一个国?是那个腐败黑暗的宋朝!而不是伟大光明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岳飞所犯的历史错误,是永远都不可以原谅的!
岳飞的错误,还在于他为了实现个人出名的野心,不惜牺牲祖国的统一事业,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千方百计地阻碍统一进程,事实证明,他是“宋朝的陈水扁”,与历史为敌,必将遭到历史的无情淘汰。
二、这种“以当代中国国情为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的历史观,为中国历史上一大批含冤受屈的“卖国贼”平反昭雪。
秦侩,一个呕心沥血,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奋斗了终生的人,长期以来,竟被当作成“汉奸”“卖国贼”,遭到人民的唾骂。中国人民被一小撮狂热的“爱国野心家”蒙蔽了双眼,竟让秦侩极其家属的金属塑像跪在地上数百年,并
且肆意地忘秦侩夫妇的铜像上涂抹唾沫、臊尿和粪便。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陈至立女士带领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坚持“与时俱进”的历史观,敢于向陈腐的落后观念挑战,发扬“敢把岳飞拉下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将岳飞请出“民族英雄”的神坛的同时,也将秦侩同志高
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忍辱负重的革命情操充分揭示了出来。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擦亮了眼睛,重新摆正了秦侩同志的历史地位,交还给中国历史一个公道!把秦侩夫妻身上将近一千年的唾沫和粪便,统统交还给中国人民。
虽然将近一千多年的屎尿多了一点也厚了一点,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为了还历史一个公正,每个人都要分担一点,相信广大中国民众睡一觉就会忘掉身上的污浊,起来后又是一条条好汉。
三、这种“以当代中国国情为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的历史观,必将对中国的未来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统一,是永远的事业。
在这里,俺代表人类,再次感谢陈至立女士和您的同志们,正是由于您们的工作,为全球一体化指明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现在为标准来衡量历史”,就要学会“以将来为标准来衡量现在”。
未来的世界,必将是统一的世界。人们应该看到,目前地球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世界大统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家教育部的正确带领和引导下,中国的下一代必将破除“民族英雄”的狭隘观念,正确理解“英雄”
的深刻含义。
什么叫民族英雄?民族英雄不是哪个部族的英雄,不是哪个朝代的英雄,不是哪个国家的英雄,而是整个人类的英雄,是宇宙的英雄!
当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的时候,当八国联军再次在中国国门架起大炮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必将问自己,应该做岳飞那样的险隘的“伪民族英雄”,还是应该象秦侩那样做一个真正有益于统一事业的人?
中国教育部无疑给中国人民的子孙提供了一份正确的答案。
为此,让我们高呼:
伟大的中国教育事业万岁!

 
质疑“历史教科书事件”
作者:房宁 Sat Dec 7 00:08:11 2002 回应
近日在网上浏览,偶见讨论“历史教科书事件”,原以为东海那边日本国里的右翼人士又大放什么厥词。信手点开一看,原来竟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事件”。文中说,有关方面正在酝酿修改历史教科书(我想应是中学历史课的教科书),其中将民族英雄岳飞改称“爱国英雄”,其“修改理由如下:今天的中华民族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不分彼此,岳飞当年抗击的金亦属其一,为了民族团结,不宜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故改为爱国英雄”云云。
想必众多网友看罢此帖后的感觉会和我一样 ── 惊诧不已。后经打听,从一位了解内情的朋友那里得知,此事背景原本是为了减轻中学生负担,历史课程进行删简,其间可能将南宋及岳飞一段简化所致。看来,如果这一情况无误,就事论事地说,此事恐怕未必算得上“事件”。但考虑到此确实涉及一些重要的理论及现实问题,我仍觉得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讨。看到网上一些网友的跟帖,更感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很有意义。
在此我提几个问题:
1、将岳飞由民族英雄改称爱国英雄实在是画蛇添足,不能成立。岳飞是民族英雄 自古已有成论。民族英雄是那族的英雄?答曰:中华民族英雄。在我印象里,至元末,岳飞这位南宋时期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汉族英雄”已可祭奠。至同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岳飞、文天祥等“汉族英雄”已有官方的祭奠。请注意这些重要史实!如果按岳飞是汉族人抗击了北方少数民族,就不能称民族英雄,那清朝官员祭奠岳飞岂不荒谬?!难道清廷忘记了岳飞是干什么的了?也忘记自己是从那来的了?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即使是身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实际上已将自己视为中华民族正统,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的代表。冯友兰先生对历史中的文化继承问题,有一精辟见解,曰抽象继承法。物转星移、事过境迁,流逝的时光已拂去了历史情境中具体的矛盾、冲突与对立,历史转化为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升华为精神现象。如岳飞,他具体抗击的是那一家、那一族,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的“精忠报国”。对于女真人后裔的满族统治者来说,精忠报国同样是值得发扬光大的。横扫天下的满族精英们,如果因肯定了岳飞,就怕引发出汉族人“壮志激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雪”的情绪来,他们也就算不上天之娇子了!那么,今天,我们中有一些人讳言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英雄岂不有些神经衰弱?
2、这一讨论背后隐含的是中华民族的概念问题。在我国现实的话语体系中,爱国主义是通用的政治、文化术语,爱国主义在许多情况下又用以替代民族主义使用。原因即网友提及的害怕触及“敏感”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问题。当然这次所谓的“教科书”事件可能并非是这个背景。但这种顾虑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我们所说的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主义呢?这些所谓的担心、顾虑不就都烟消云散了吗?问题当然不这么简单。问题是出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上,实际上凡是担心讲民族主义、患有民族英雄过敏症的朋友的内心是没有中华民族的观念的,至少这个观念和意识很淡漠。准确地说他们的观念里也许是有国无族。所以讲爱国主义可以,讲民族主义不行。实际上今天的民族主义已远不是欧洲历史政教分离时代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不是种族主义,当今的民族是利益共同体,或者说利益联系远强于血缘、种族联系。自不必说,全球化时代,全球分裂化的政治、经济结构使全球日益分化为西方、非西方两大对立民族。仅就中国情况而言,按蔡元培先生的说法,中华民族自元明之际形成,至今应渐渐成长壮大。中华民族是客观存在,是客观现实。我们不应讳言中华民族、讳言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我们的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就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意识基础上的政治诉求、理论表达。摆在我们面前的真实的问题是:我们在主观上应怎样做?是过多地顾及加入、融入中华民族的原来的“元素族群”的特性和传统,还是应理直气壮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我以为,现在是弱化 “元素族群”意识,强化民族意识的时候了。
3、我本人作为专业的政治学者,自然很容易从现实政治的角度再评论上几句。有 些身在“江湖”的网友也许不以为然,也只好请多多包涵了。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高高地举起了爱国主义的旗帜,将我们党定义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此举意义深远。如果现在的学术界和整个中国国内的语境中讳言民族主义、讳言中华民族,那么何论中华民族先锋队?如果政府审定的教科书都缺乏中华民族意识,都不能理直气壮地讲中华民族,肯定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那么中国共产党这个民族的先锋队,究竟是那个民族的先锋队呢?!现在应当是认真审议我们的民族意识的时候了。
 
标题:教育部为什么要褫夺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
作者:鲁智深 Sat Dec 7 00:25:01 2002
潇湘夜雨无情子 12月6日
岳飞是民族英雄,这在中国人民心中早已定论。岳飞英勇的抗金事迹和他那臻于完 美的品格受到中国人永远的赞颂。可是,教育部要褫夺岳飞民族英 雄的称号。教育部新编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用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 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xi墙,家里打架”有正义 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在是非问题上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一概说成是汉族统治者的民族 压迫,也不可把少数民族对汉族地区的进攻统称为掠夺和破坏。评价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也一样。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 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称之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 之为民族英雄。”
透过这段冠冕堂皇的党八股文字,我们不难洞悉“教学大纲”编者的心思。这些编 者不是民主国家里的那种纯粹的教育工作者。教授、讲师们尚且都依“官本位”制比照 某一级别的官吏享受各种政经待遇。遑论供职教育部的士 人了。其所言乃是政权意向的宣示。换言之,“教学大纲”所表达的观点诸如褫夺 岳飞民族英雄称号等,都是编者秉承政权的意图所为。
其实,这一褫夺并不始于当今。1979年山东大学等十院校所合编的大学历史系教材“中国古代史”仍称岳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中国古代 史”中册407页)
1985年,此教材经修订后重新出版时,这一句话被悄悄地拿掉了。
只不过由于大学历史系的就读者毕竟有限。不动声色地进行“褫夺”没有产生多大反响。中学历史课的就读者千百倍于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要在中学历史课本中进行 这一褫夺,恐怕难以在无形无痕中进行。于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们乾脆明火执仗地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了。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政权的执掌者们为何要作这样的指示?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 后果?当今中国社会还需不需要岳飞那样的气质和品格?如果再把视角向社会的各 个领域、横断面扩张,还会凝出更多的疑问。当今中国的民主运动也不无民族问题 的困扰。因此,中国民族问题实在是一个绕不过去,回避不了的课题。鉴此,笔者 不顾驽钝直陈管见以请教于各界朋友。盖希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转型及长治久 安。诚挚之心望获体恤,偏颇之言敬请赐正。
      一、是华夏民族还是中华民族
在当今汉语词汇中,中华及中华民族这两个词哪一个资格更老一些?笔者没有能力作严密考证,感觉上是中华一词资格更老一些。因为起码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的北 伐檄文中就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之说。这里,中华显然指的是中国,其完整的意思是,重新建立不受外族奴役的华夏民族的国家。那么中华民族一词典出何处 呢?笔者所能知晓的是出现于抗日战争的激情中。其代表作系1935年田汉为“义勇 军进行曲”所填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尔后,由于“义 勇军进行曲”被 定为国歌,中华民族一词便家喻户晓了。
中华民族究竟是哪个民族?半个世纪来这个问题的解释权如同所有社会问题的解释 权一样,都在 的口含天宪里。在教育部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中,由领取中 国 政权官俸的士人再次传递出这样的训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五十六个民 族的总称。这个观点还表述为:现中国境内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份。照这个说法,中华民族是母集民族,包括汉族在内的五十六个民族是子分民族, 人类社会中到底有没有母集民族、子分民族这回事?有!如斯拉夫民族就是母集民 族,其子分民族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东支。波兰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西支。塞尔维亚族、保加利亚族、 马其顿族等,此为斯拉夫族的南支。此外,日耳曼族、拉丁族亦可视为母集民族,因其下均包括许多子分民族。
母集民族与子分民族是不可强拉硬扯的。其归类必须有所根据。以斯拉夫民族为例, 欧罗巴人种(白种)分东、西、南三个亚种,斯拉夫民系多属东支亚种。(日耳曼民系 多属西支亚种,犹太族属南支亚种)。斯拉夫人高而直的鼻粱就使之颇易于与鼻粱高 而弯(鹰鼻)的日耳曼人区分开来。斯拉夫人操印欧语系中的斯拉夫语族,区别于日 耳曼人所操的日耳曼语族和拉丁民系所操的罗曼语族。斯拉夫人多信奉基督教中的 东支--东正教。区别于日耳曼人信奉的天主教和新教。这些都说明了 ,从人种、语言、宗教三大要素上来界定,斯拉夫族作为一个母集民族是没有疑问 的。
回过头来看看咱们中国的情况。从人种分类来看,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 孜别克族、哈萨克族等属欧罗巴人种与蒙古利亚人种的过渡型,与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相貌迥异。从语言分类来看,塔吉克操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族。维吾尔、乌孜别 克、哈萨克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蒙古、达斡尔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满、赫哲、鄂伦春等操阿尔泰语系中的通古斯满语族。藏族操汉藏语系中的 藏缅语族、汉族操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等等。从宗教分类来看,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信伊斯兰教、佛教、和各种原始宗教以及基本不信教的。三大要素中如此之大 的区别历历在目,凭什么认定有一个涵盖五十六个民族的母集民族中华民族的存在 呢?换言之,差别如此之大的几十个民族怎么能组成同一个母集民族--中华民族呢?
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对民族一词作过这样的表述:“民族系人类中的各个群体。 在某一相对确定的地域内,由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人种等原因使某一群体形 成了它自己的生活习性、生存手段、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等。而这一切又较明显地与其他的群体相区别。从而就形成了人类一个个不同的民族。”在此我要作补充的是,作为一个子分民族的成员在那几个方面(生活习性等)是 相当统一的。而母集民族的各子分民族间则是相对统一,即有某一程度的差别。母 集民族不同的人群之间差别是相当明显的。
华夏民族本来会成为一个母集民族。它的子分民族有可能是中原族、吴越族、鄂楚 族、南粤族等等。极为类似斯拉夫族系。但由于自秦代开始汉字的统一使用,并于隋唐开始以这些汉字去进行科举取士,终至广袤数千里“书同文、心同伦”。华夏 族系提炼为更统一的汉民族。以至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出自南粤僻壤。近代民主先 驱孙中山亦来自海疆边陲。即他们都不是出自华夏腹地,而是来源于渐次被华夏文 明所覆盖的原蛮荒之地。
既然从历史民族学的意义上去分析,并不存在那样的一个“中华民族”,那为什么 当年会“创造”一个“中华民族”出来呢?应该说当年这样作是出于一种现实上的 需要。是可以理解的,不必予以批评的。
三十年代中华民国在苦苦挣扎之中。军阀混战烽火未息,红军又起事湘赣。与 此同时日本大举入侵。在大和武夫挥舞屠刀之时,大和奸宄则全力策动“满蒙独立”, 以期兵不写刃地据有中国北疆。中国武备落后,在无力以战驱敌的情况下,由学者们“研究”出来一个起码涵盖蒙古和满清的中华民族。遂向“满族同胞”、“蒙族 同胞”喊话:我们都属中华民族,情同手足,须以民族大义为重,不可中东倭之奸计云云。可惜喊者声泪俱下而听者无动于衷。满洲终另立一国,蒙古也在脱幅飘摇 之中。说来也真够心酸。如果国势强盛自有以军力制裁入寇和叛逆,何须要学者们的“学术”救国?
日本侵华的历史一页终究翻了过去,而中华民族一词却沉淀下来。这是因为在新的 历史时期对它仍有新的需要。 以暴力颠覆了中华民国以后,把它一党专 政的政治格局延伸到全国各个角落。为了求得各边疆少数民族对政治体制的认 同, 又祭起了“中华民族”论的法力。而另有一些人持这种“中华民族”论 则是希企以此来营造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融合和睦,然而,以生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 涵盖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来取得中国境内民族和谐的愿望,只是一个善良的迷思。既然所谓“中华民族”从道理上来分析确实不能成立,那么无论它看来多 么美好,也只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当您一再向人诉说这花是多么美丽时,知您者谓您心痴,不知您者谓您心诈。事实上某些维、蒙、藏等族人士已经激烈反弹了。 他们据理强烈质疑这个“中华民族”的真实性,进而推论制造这样一个虚幻的“中华民族论”无非是想从文化上消灭少数民族。
丢掉那一厢情愿的幻想,放弃那缺乏说服力的理论,实事求是地会到现实中来。中 国现在的民族构成是华夏民族和若干个少数民族。华夏民族是由汉族和那些已经和 正在自愿融入华夏文化--汉文化的各少数民族如苗、瑶、壮等所组成的一个民 族。而根本不存在由汉族和另外五十五个--其中有些与华夏文化差异很大,而且极 为排斥华夏文化,坚决保持其固有文化--少数民族所组成的所谓“中华民族”。
      二、“民族英雄”之辩析
1、英雄与民族英雄
汉语中“英雄”这个词是褒义的。而其内涵又不同于楷模、先进等其他褒义名词。 它是指那种不畏强暴、正气凛然、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人物。故此,同为三国时期的武艺高强者,关云长被公认为英雄,而反复无常、助纣为虐的吕布就得不到这 种认定。至于影响力更大,叱吒风云、于全局举足轻重的曹操,则因狡诈多疑心毒手狠被列为满涵贬意的“枭雄”。
在“英雄”一词前面加上一个限定词“民族”谓之“民族英雄”。此词是专指那些 在民族斗争中的英雄人物。据此,关云长虽是英雄但却不是民族英雄。因为他建功 立业于汉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争斗里,而不是在与他民族的征战中。对民族间 的征战并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其间必有侵扰的一方和被侵扰的一方。烧杀掳掠的一 方和被烧杀掳掠的一方。在这个斗争中,带领本民族去侵扰、烧杀掳掠他民族的风 云人物,无论他武艺多么高强,计谋多么神妙、战功多么赫赫,都不应视为民族英 雄。只有那些处于被侵害、被掳掠、被残杀、被欺压的民族中的奋起维护本民族的 尊严、生命财产的安全而英勇战斗的杰出人物,才能视为民族英雄。依此作评判,哪些杰出人物可视为我们华夏民族的民族英雄?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岳飞、文天祥。 可是,“教学大纲”要取消文天祥、岳飞等人民族英雄的称号,理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 只把那些代表“整个中 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称之为民族英雄”。于是岳飞等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了。
2、有没有“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据说是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历史 条件中去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都 有纰漏或过时的话,那么,核心观点如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倒是仍然可取的。然而只 要稍加分析便可看出,恰恰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们在宣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 的同时却完全是在采取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历史。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吗?戚继光平定东南倭患 是国家人民的大功臣。当然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如果去问一问黄河上下、长江内外、 珠江两岸、天府之国的民众,戚继光是不是民族英雄?回答一定是:“是”!但是如果去问一问漠南草原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在明庭行政治理权之内的蒙古各部、女 真各部(即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戚继光是民族英雄吗?他们的回答则很可能是,戚继光关我们什么事?他不就是被你们汉人称颂的一个什么英雄吗?
戚继光平定倭患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汉人民众,但由于平定倭患有利 于国家的安定。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政府为平定倭患加征的税赋亦可藉此取消或 减少,故平定倭患于所有民众都是好事。但是此时蒙古、女真中某些部落则正在策 划或已在实行南下掳掠。平定倭患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好事。如果倭患能把明庭搞个 半垮对于他们的入寇不是更有利吗?所以说戚继光的壮举只是代表了华夏民族即汉族和那些已经或正在自愿融入汉族的,即基本与汉族成为生命共同体的少数民族(如 瑶、苗等)的利益,而不代表离心乃至反目入寇的少数民族的利益。硬说戚继光壮举 是代表了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利益,完全是在唯心地 解释历史。
郑成功有幸让“教学大纲”封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根据是他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这里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时间表。1644年满清入关鼎定北京。1645年满 清灭南明小朝廷基本建立起全国政权。1647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决反对并从此走上自树一帜的抗清道路。1659年郑成功组织了满清入关后汉族人民 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清战役--收复南 京,但失利。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坚持抗清斗争至1683年。历史 事实是如此的清楚明白。郑成功为反请复明贡献了他一生,是满清毫不妥协的敌人。 其收复台湾也是为了支持反清事业。他毫无疑问是华夏民族的民族英雄,又怎么会 是代表了包括满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的呢?丝毫不顾事实地曲解历史 到了这样的地步,哪里还有半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子!
笔者在上一节的论述中已讲明了中华民族是迟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创造出来的新 词,论证了即使在当今也不存在一个涵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的中华民族,遑论古代。 由于根本不存在一个由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所组成的“中华民族”,故也没有什么代 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而只有各个民族的民族英雄。汉族有汉族的民族英雄,蒙族有蒙族的民族英雄,藏族有藏族的民族英雄等等。岳飞、文天祥等 就是汉族的民族英雄 各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各自的民族英雄?这由他们自己去选定。我们无权过问。这是各民族自己的权利。但我们则有权客观地对各少数民族中的著名人物所作过的事 情进行实事求是的陈述和评判。即使这些突出人物被他们选定为民族英雄也罢。比如成吉思汉被蒙族奉为民族英雄、努尔哈赤被满族奉为民族英雄。这完全不妨碍我 们如实地陈述他们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所造成他民族的生灵涂炭,并给他们赋予屠 杀者、侵略者的评判。
3、汉族在对民族英雄的界定中所表现出的悲情
有人说,1206年以前的成吉思汉、1618年以前的努尔哈赤应视为民族英雄。因为那 时他们所做到事业主要是统一本民族。还没有发动对他民族的侵略屠杀战争。如按 此类比,那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华夏民族的民族英雄了。可是我们汉族从来没有把他们列入民族英雄。固然,这三个皇帝的统一事业是正面的。但当华夏民 族只把岳飞等视为民族英雄时,这里面首先深深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悲情。
在世界上各大民族中大概都难幸免于这样三种战争的戕害。一是王朝或贵族间为争 权夺利所进行的战争。二是底层民众难忍统治阶级的压榨盘剥而举行的起义。三是民族间侵害与反侵害的战争。当然,有些战争会同时具有以上某两种乃至三种的性 质。战火烽起、兵燹遍地之时最遭荼毒的还是底层民众。然而这三种战争相对而言, 还是以民族战争最为残酷。
第一类战争有一定的妥协机制。尤其在秦汉以后,华夏民族的生命共同体观念已经 形成,王朝之间的并吞战争往往不以杀戮为目的,只要对方肯臣服交权,事情会有 戏剧般的结果。这在隋、宋两代的统一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纵观秦汉两千年以降, 此类战争表现得较为残酷的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明初的“靖难之役”。但这毕竟 只占少数。至于中唐以后藩镇战争的残酷,则很大程度上是渗入了民族因素,当作别论。
第二类战争也有一定的妥协机制。其最经常的表现是王朝对起义军“招安”。而由 于有汉高祖起自民间的先例,士人可以不认为非皇族贵胄不能得天下。故出身低微如朱元璋者也有可能是“真命天子”。这就使农民起义有向王朝战争转化的可能。 明末农民起义起初被视流贼,但当势力坐大之时,明庭的武将文臣都审时度势,伺机改换门庭。如1644年2月大顺军 自北路入京。途中“戈甲坚利、将士雄豪”的大同最令李自成忧心不已。但没想到 大同总兵姜穰体认明庭气数已尽,遂开门献关。以至大顺军迅达北京城下。
第三类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它缺乏这样的妥协机制。这是由于,(1)相当比率的民族 战争并不以王权转移为目的。其目标 就是烧杀掳掠,即使没有进行反抗或已正式投降也逃不过被屠杀的噩运。如1630年 满清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在永平撤退时就把城中已投降的汉民和明庭官吏全部屠杀, (仅孟乔芳等三人幸免。孟乔芳后官至陕西总督,为清庭平定西北立下汗马 功劳)。(2)尽管华夏民族中汉奸甚多,尤其是明季之末。但还是有某一数量的士人 持“华夷之辨”,投降有一定的心里障碍。一些百姓也不愿沦为异族的奴才,故反 抗尤会激烈。(如江阴、嘉定等地)而这又将会招致更残酷的报复性屠杀。自汉代以 降在第一、第二类战争中较少有屠城战例。而在宋末、明末的民族战争中屠城惨祸则不胜枚举。如1642年松锦之战后,皇太极下令对这两城中除属祖大寿族系者外一 律屠杀。一时间,毫无反抗力的汉人民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第三类战争的残酷性还不仅在于它杀人之多,还在于它杀人的纯兽性。黄巢、张献 忠起义亦是杀人如麻。但这种杀人系有一定的社会成因,即它是在此之前社会阶级矛盾积累的渲泄,以及战场仇恨的延续。第三类战争则不然。和平善良的汉族黎民 根本没有冒犯过北方游牧民族,而他们被后者惨无人道地掳掠屠杀则纯粹是弱肉强 食的森林法则。这完全区别于农民起义军和官吏富豪之间的仇杀。成吉思汉的名言 为此类暴行作了最好的注脚。他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 财产,令其亲属痛不欲生,再强奸他的妻子和女儿。
暂且撇开自然因素,仅就社会因素而论,是谁对华夏黎民造成的灾祸最大?是华夏的封建统治者吗?毫无疑问,农耕的汉族黎民所受封建剥削十分严重。帝王贵族官 吏对农民的横征暴敛使之经常在饥饿线上挣扎。正是“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以至华夏黎民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中代代相传,沉淀下了远非强壮 的体质。
然而封建统治也有清明宽松之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可为代表。从而也会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农家乐。即使是备受抨击的明代,也有明宣宗、 明穆宗相当关心民间疾苦。减免税粮、安置流民、抑制兼并,使底层民众的负担大 为减轻。就算是某些昏庸的封建君主,其弊政亦并不是杀黎民之性命,毁百姓之家 园。只有在相当特殊的情况下( 统治者个人品质特别恶劣如杨广,或连年天灾、外族入侵参杂其中,如明末)黎民才 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揭杆而起, 发动了使封建统治者与黎民百姓两败俱伤的农民战争。而战争之后就是“让步政策”。
纵观历史,可知自秦汉两千年以降,给华夏百姓造成最大灾祸伤害的是北方游牧民 族的南侵。其烈度使王朝战争、农民战争、和封建统治日常的剥削压榨都相形见绌。 华夏民族的每一个朝代都毫无例外地处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之下。这迫使华夏民 族不得不腾出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防御。从修筑万里长城到保持一支防御 军队,都使大量的劳动力脱离了生产。为支付军费中原王朝不得不增加税收,从而又加重了民间的负担,激化了华夏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这还是就相对稳定的时期 而言,如果北方游牧民族一旦强大到能够斩关入塞、烧杀掳掠之时,华夏黎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就更非文字可以形容。
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会在数千里不停止地南侵呢?这系基于两个原因:一是需要, 二是能力。
囿于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北方游牧区某些生活、生产必需品如布绢、茶叶、铁器等十分缺乏。需要从汉地获得。其正常途径有二。一是官办的“马市”、 “榷场”或民间的“市易”。二是“朝贡回赐”。
华夏中原王朝为了边境安宁常采取“破财消灾”的作法。让周边游牧民族派代表进 京朝贡,再给予其大量的回赏。朝贡之物无非是一点北地土产如人参、貂皮、壮马, 以此换取大量白银、绢帛。这种经济计量上“剪刀差”极大的“朝贡回赐”已成为 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的生财之道。他们乐此不彼,甚至为了争夺朝贡的资格展开激烈 的内部争夺。在中原王朝看来,这种“朝贡回赐”尽管经济上极为得不偿失,但总 比游牧者寇边掳掠好。因为那样不但同样有经济损失,而且子民还会有性命之灾。 更何况这种“朝贡回赐”表面上还维持了中原王朝的正统威仪,满足了华夏君主的 虚荣心。(除此之外中原王朝还采用“和亲”政策。)
然而“马市榷场”、“朝贡回赐”都不可能长久地满足北方游牧民族的需要。当他 们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便会采取更直接了当、效果更大的方式--南侵。南侵的效果有二。一是直接以烧杀掳掠的方式攫取大量的物质财富,二是用暴力 所铸造的权威迫使中原王朝签订城下之盟,给予其大量“岁币”,即按年向其交纳数万至数十万两的白银和数万至数十万匹的绢帛。当然还有更彻底的方式就是摧毁 中原王朝,取而代之,直接对华夏黎民实行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
北方游牧民族具有南侵的能力。能力之一在于其性格上的强悍。
这种性格的形成首先与其生活形态有关。草原放牧,策马狂奔,养成其粗犷。与豺 狼虎豹为邻,养成其勇敢。北地严寒,自然条件恶劣,养成其坚忍。强悍性格形成 还与其文明程度有关。北方游牧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或只有初创的粗糙文字。与文明水平低下相伴的就是缺乏礼仪教养而至行为方式的躁动横蛮。
游牧民族的强悍首先是用于他们各族之间和同族之内的冲突。他们“好为盗窃,互相凌劫”。“攘夺财货,兄弟交嫉”。”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 肉相残“。这是北方游牧民族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兵30万被冒顿单于的40万控弦士包围于平城,几乎被俘。由此推算,当时北方游 牧民族中仅匈奴一族的人口当在两百万 以上。一千八百多年以后,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创全民皆兵的女真八旗制度,得兵 六万。再加上努尔哈赤和各贝勒的巴牙喇(直属卫队)总共亦只七万余人。由此推算 女真总人口为三十万左右。1635年皇太极创蒙古八旗,实际兵员为两万五千。故当 时蒙古族总人口顶多与满洲相若。经过近两千年的繁衍,汉族人口从三、四千万增至明代的在册人口六千万,实际人口一亿二千万至一亿五千万之间。而塞外游牧民 族的人口反减为当初的几分之一。这当与其悍战的性格导致他们之间长期、频繁的杀夺有关。
汉族的中原王朝曾很不光彩地利用过北方游牧民族的悍战性。东汉时期鲜卑崛起。 东汉王朝唆使鲜卑攻杀北匈奴,并以银两购买其所斩杀北匈奴的首级。后因首级重而且腐败发臭,遂改以两耳代替一首级论价。于是,鲜卑人连放牧都懒得做。专以 攻杀北匈奴向东汉王朝换取银两为业。这亦是促使北匈奴败亡的原因之一。
北方游牧民族南侵能力之二是他们体格上相对汉族人民的强壮和普遍习武。虽同属 蒙古利亚人种的北支,但由于汉人米食游牧者肉食,汉人躬耕劳作游牧者骑马奔驰, 形成两者体格上的差异。汉人的日常劳动作息与武备无关,游牧者放牧时的骑马射 箭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武备色彩。汉族一般民众与武人分离,游牧民族全体成年男子 都是战士。尤其是在赵宋以后汉族贬低武夫,而游牧民族一直都以刀箭尚武为荣。
南侵能力之三是其社会组织的军事化。战争动员极为简便迅速。所有战士--成年男 子应召即骑马携刀箭而来。农耕的汉民族则须在和平居民中征集士兵,还要再加以训练。并从遥远的各地把士兵调集起来。
南侵能力之四是由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利益的明确性所铸造的高昂士气。由于游牧的 运动性,使其民族的活动半径大,在很大区域内都能形成民族认同感。农耕民族则“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邻居尚且如此,遑论别州别郡了。比如令川蜀、 浙闽籍的士兵长途跋涉到长城沿线去作战。那里离他们的家乡实在遥远,因而难以 产生保护家乡的感觉。当地语音风俗的差别更使之产生外乡之叹。他们心中只有被迫从军离别亲人家乡的无奈,而缺乏为国家民族作战的英雄气慨。
游牧民族南侵掳掠,系属正常作业,所得各种财物亦在他们之中分配,因之有明确 的利益感。作为在本土防御作战的汉军,其军纪是禁止掳掠的。汉族军队的长官从 来就有克扣军量之弊,士兵给养差,得不到爱护。“被驱不异犬与鸡”,又没有掳 掠分配战利品的刺激,这些都无可避免地使之士气经常低于南侵者。
汉族的中原王朝能彻底击败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只有汉朝。之所以如此,其一是由于那刚形成的汉族还保持有先秦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尚武精神。其二是汉朝的胜利 在相当程度上是生产力的胜利。那时汉族已纯熟地掌握冶铁技术,汉兵使用的是锋利的铁兵器。匈奴不会冶铁,其士兵还多用青铜兵器。战斗时兵器相击,匈奴兵的 青铜兵器锋卷刃断,汉兵即挥舞着锋利的刀剑去追斩逃窜的匈奴兵。亦正因为如此, 一旦当铁兵器不再为汉族所独有,一旦当先秦战国时期留下的尚武精神磨蚀殆尽,华夏民族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就每况愈下了。更遑论赵宋以后的重文轻武、奸 臣辈出,华夏民族的亡国之祸实在所难免。
在北方游牧民族一波又一波的南侵烧杀掳掠下,无力抵御的汉民族进入了绵延千年 的屈辱受虐和苍惶离难。从西晋到南宋,部份汉族民众为了躲避战火苦求生存,遂 扶老携幼举家南迁。路途遥远、风餐露宿、疾病袭击、野兽侵害,多少人到毙路旁, 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逃难人群从黄河到江淮,从江淮到钱塘。再越五岭过梅关直至 滨海、雷州,从而形成汉民族的一个特殊分支--客家人。客家族群的形成充份说明了华夏民族在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之下的颠沛流离、生灵涂炭。
只要愿意正视历史事实,就可知,两千多年来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延宕脱序、生产力的破坏损失、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伤害的最大祸害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侵。 在这种情况下,忠贞报国、人格完美、武艺高强、战功彪柄的岳飞就成了华夏民众 心目中最受崇拜的民族英雄。
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英雄人物当不止岳飞、文天祥等。 实际上还有一些比他们战功更为显赫的人物。如卫青、霍去病、窦宪、明成祖等。但华夏民族并没有把他们尊为民族英雄,何故?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华夏民族 在民族英雄认定中所表现出的悲情。
卫青等与岳飞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进攻性抗击,后者是防御性抗击。前者是胜利者, 后者是失败者。
华夏民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一开始就采取了防御性抗击的姿态。始于战国 时期,北方诸夏各国均筑长城以防鬼方、戎狄的南下。秦始皇统一华夏后,更着手 把各国长城连接起来以至万里。这充份说明了华夏民族的防御心态。但是万里北疆 岂会只因一堵长墙便可消灾弥难?尽管那长城砖下埋藏有无数个催人泪下的孟姜女 悲惨故事,其防御功能亦只是华夏民族一厢情愿的善良幻想。无数的事实使农耕的 华夏民族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遂在休身养息,积聚到足够的力量后,越长城、出朔方、入漠北,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卫青、霍去病只是基本击败了匈奴。彻底击败匈奴使之分崩瓦解、远遁欧洲的是东汉窦宪。他出塞三千里,大破匈奴兵,登燕然山刻石颂汉威德而还。明初成祖鉴于 历史故事深知业已退往漠北的元蒙势力仍为中原王朝的潜在大患。遂五次率兵亲征, 为明初获得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北疆安宁,人民得以挥别昔日噩梦。明成祖对待建文帝的忠臣残酷杀戮,甚至辱其妻女,其行为的确令人发指。但他为谋求华夏安宁的 努力则不应磨灭。汉武帝只是深居宫中,御接战报。明成祖则是披挂亲征,并终究 死于征途,确实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帝王论之,堪称千古一绝。
从纯军事观点上去考量。霍去病式的反击完全应当。消极防御并不能产生积极效果。 正是由于他们的奋起反击才使中原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宁。而与之相对的是两宋明末 只进行消极防御则终难免亡国之祸。然而华夏民族悲情至深。他们关注的焦距只是 定在于自己本土抗击烧杀掳掠的英雄上。而且由于华夏民族终究数次局部和全境亡国,最能体现忠肝义胆,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之将倾的是那些个人命运与国家民 族命运相若,并终究慷慨赴难、以身殉国的义士。而不是那些战功赫赫、凯旋而归、 晋爵封侯的人物。
其实,以反抗打击北方游牧民族对汉民族的欺压而论,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人物--南 北朝时代的冉闵。对于他,汉族民众 都极为陌生。莫说只在高中读过中国历史的人,即使是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如果他读历史不是出于对历史的爱好,而只是应付考试的话,也会对冉闵一无所知,因 为在历史系教材中关于冉闽只有寥寥数笔。老师不讲,考试也不涉及。  
冉闵是 后赵皇帝石虎(羯族)的汉人养子。石虎性如野兽,对人民极为残暴。后赵国里的汉 族民众真正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公元349年,石虎死,其儿子们为争夺皇位互相拼 杀。冉闵趁机而起杀石氏一家。并号召汉族人民起来反对羯族对汉族 的民族压迫。一时间爆发了近半个世纪来汉人对入塞胡人肆意欺凌汉族人民的积怨, 遂群起四处击杀羯人。入塞羯族入约二十万在那场暴乱中大体杀尽。在此基础上冉 闵建汉人政权魏国,并联络江南东晋,促其举兵北伐、共同驱逐戎狄恢复华夏。东 晋不应。冉闵只得独立面对由各游牧民族组成的为石氏复仇的联合兵团。冉闵神勇 当胜项羽。经常身先士卒横冲胡人联合兵团,以少胜多十战十捷。但终究于陷入鲜卑大阵,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就戮。
时下不少蒙古族人仍把成吉思汉尊为民族英雄。以此作标准,冉闵当为华夏的民族 英雄。但千多年来汉人从未尊奉冉闵。这是由于冉闵除掉石氏家族尚可称义举,但他滥杀无辜,对羯人实行灭族则确属残忍。华夏民族是个温和善良的民族,不主张 纯粹的民族仇杀。华夏民族更是一个充满悲情的民族。在民族斗争中经常处于被凌虐的失败的地位,故很能体会一个弱势民族的悲苍。遂对冉闵的屠族行为不予认同。 如果说华夏民族的悲情使之对卫青霍去病都未足尊奉,遑论颇为可议的冉闵!而在 华夏民族悲情如此之深的情况下竟还要褫夺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于心何忍?
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社会才基本从森林法则中走出来。数千年历史都充满了弱 肉强食的恐怖血腥。华夏民族最终能挥别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烧杀掳掠的噩梦和恢复 自己最起码的民族尊严,系拜赐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精湛火器的发明使 游牧民族的骑兵不再所向披靡,民主曙光的投射使人民有了划时代的觉醒。然而, 神州的噩运并没有完结。接踵而来的日本侵华和专政又把华夏民族推入另一种 至今尚未结束的灾难。
 

goddy的文采不错![:)]
 
goddy,妙文,哈哈哈哈
 
作者:最后的莫希干人(morgen) 日期: 12-07 09:16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主题:一个女真后代的历史观

首先声明,我是个满族人.我们的祖先是女真人,也就是岳元帅当年抗击的兀术.粘罕的族人.
我认为,岳元帅是民族英雄,这是谁也?杀不了的事实!他不但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也是我们少
数民族心目中的英雄.他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更是全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惊闻鱼桂元要将他赶出民族英雄的行列,我不禁感到好笑.不知他出于什么心理.可能是脑袋
进水了吧.不错,岳飞元帅是一千多年前的汉族英雄,英勇抗金,杀了许多金兵.但是,他是在抵
抗侵略者,是正义之师!何况,一千年前的事情,怎么能用现代的观点评判呢?我又想起十多年
前的事.也是教育部吧,给岳飞硬加上一个罪名,叫镇压农民运动.不错,岳飞是打过杨么,可他
当时是政府的方面军总司令,能不为政府出力吗?打个比方.如果现在某个地方比如东突暴动,
兰州军区司令能不出兵吗?是不是几百年以后,又被打成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何况当年南
宋大敌当前,军民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杨么起义,本身是不识大体的行为.我不知道为什么
教育部是怎么搞的,专门和岳元帅过不去.是不是因为软骨头的文人基因都有遗传,自南宋的
秦大人一直到今天的文人,都怕岳元帅这样的硬汉,所以妄加诋毁?
我不知道鱼桂元是哪里人,我是内蒙人.听说整个北方的人,90%是混血,也就说是没有纯正的
汉人,也没有纯正的满人,也没有纯正的蒙古人.大家都是中国人.(汉文不好.记得有一首词,
叫什么我侬两个,哪个大侠知道,贴在后边,谢谢!!现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就是这种关系)所以,
汉人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人的民族英雄.蒙古族人也会承认他是民族英雄.
另外,少数民族最敬重英雄,哪怕他是敌人.像苏武/岳飞/文天祥/,霍去病,辛弃疾.最瞧不起
软骨头.比如张邦昌,秦桧.如果鱼桂元生在一千年前,我们会唾上他一口,让他去吃羊屎.

作者:54231(xlhk) 日期: 12-07 21:30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主题:我是蒙古人的后代

英雄是个大的概念,英雄是为了正义而战的,英雄是为了维护公正而战的,英雄是为了国家的独
立而战的,英雄是为了心中的善念而战的.所有这些都是英雄的作为,也是英雄应该做的.英雄
是公正,正义的代名词.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他就不是英雄.日本天皇,他不是英雄,因为他
为了他的大和民族而杀害几千万亚洲同胞,他是邪恶的.岳飞,他是英雄,因为他领导下的军队
是为了反侵略反掠夺反欺压而战的,他是那个时候的南宋的民族英雄.朱元嶂,他是英雄,因为
他领导了人民反抗元朝统治者的暴政,同是他也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因为当时的蒙古人在
国内实行的是等级制,就是把各民族划分成几个等级.那为什么现在他们已不是民族英雄呢.因
为无论满蒙汉回藏维等族在现在的中国地位都是平等的,中国政府为了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大家现在都是一家人,叫中华民族.岳飞,文天祥,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民族
英雄,历史的车轮在转动,过去的敌人现在已是同一屋檐下的兄弟,血是浓于水的.有谁能说现
在的全国各民族的人都是百分百纯本民族的血统?我江苏南通人,我的祖先就是来自北方的蒙
古人.我现在只知道我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是个历史范畴,虽然现在民族融合了,也不
叫民族英雄了,但是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每一个
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称呼的改变不但没有使其英雄事迹埋没,反而会使其思想发扬光大.我会
告诉我的儿女,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英雄叫文天祥,他为了正义和他的人民阻止了我们的祖先
对南方的征服,他在被俘后,刚正不阿,不要利诱,不怕死亡,他的精神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他
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向英雄看齐.

作者:横刀向天(bill_lsh) 日期: 12-07 04:38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主题:我也发表一下我对岳飞是不是英雄得看法。

首先,我不是汉族。我是朝鲜族的。
可是我一直生活在江苏。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说岳全传。岳飞在我心中一直是民族英雄。
其实叫民族英雄有什么不好?真正好的做法是应该给金兀术等等也加上民族英雄的头衔,因
为他们也是女真人的民族英雄。他们都为本民族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才是
最宝贵的。而不是他们本身是什么民族的人,他们杀了多少敌对民族的人这样相对来说细枝
末节的事情。现在既然56个民族已经大团结了,那所有56个民族自己的英雄就都是中华民族
的英雄。我们学的是他们为本民族奋斗的精神。何必去计较他们到底是为了哪个民族奋斗呢

虽然关羽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尊战神,但是在我心中似乎岳飞离我们的距离更近一点,因
为关羽已经不是人,是神,而岳飞是英雄。现在突然之间岳飞被赶下神坛,心里总是缺少点
什么。
康熙是不是民族英雄?我觉得是的,他统一全中国,把中国推向康乾盛世。一样的道理啊。
大家都应该冷静一点了,不然真是伤害民族间的感情。

何 发现不是汉族的清王朝(金国后人)最崇岳飞 50字 12-07 04:22
作者:奈何(hhh-www) 日期: 12-07 04:22 到顶部 上一帖子 下一帖子 到底部 回复

主题:发现不是汉族的清王朝(金国后人)最崇岳飞

在清朝手中全国修起了岳王庙,包括杭州的.....可见他们也把他当成自己的民族英雄.....

 
是不是给秦桧开个平反大会阿!!!
 
日本人拼着让整个东亚不和, 都要去参拜神社, 我们中国却否认自己的民族英雄,
我觉得这事不如来个全民投票, 然后每个民族都按比例算出来, 多数民族超过50%即为同意.
 
秦桧绝对个人才[:D]
用Windows的人都知道宋体,宋体就是秦桧创造的
 
什么社会!
 
如果中国不是一个大党, 这事肯定造成全国游行.
 
不错,看了很让人感动
不过用不着和政治术语较劲,那玩意儿太复杂了,主要原理是,先打晕自己,再打晕别人[:D]
 
民族英雄应该是一种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而不应该被政治利用.
 
我叫文信翔,不承认岳飞是民族英雄,我抗议,不承认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我抗抗议[:(!]
等啊扁哥收了大陆。民族英雄只有他和啊莲这个发廊妹了。 啊辉也功不可没呀!
 
叫胡锦涛收了荷兰了吧。
这样郑成功也不算民族英雄了。
 
有理的上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