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大纲修订 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 (0分)

F

form2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可悲!
http://bbs.163.com/news/read.php?forumcode=3&postid=366842&all_threadpage=&pageid=1&kind=readthread
历史教学大纲修订 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
中新网12月6日电 中国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
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不再将他
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香港昨天有报道说,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代对此表示遗憾。
  据报道,由余桂元主编的《大纲》今年首季公布,当中提到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
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
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
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
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早在我读书那会,老师就说过岳飞是“抗金英雄”而不是“民族英雄”
 
新浪也有,你要为他平反吗
 
我觉得是对的,不要再提倡大汉族主义,还有我看到国内战争片子就反感,自己打自己还拍
得有劲得很。此种片子少播少拍为妙,不利于华人团结,过去就过去了。
 
这是对的,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民族英雄,只不过是个时期两伙人在打架吧
 
靠!如果哪天把小日本给收了,是不是南京大屠杀也算了呢?左权、杨靖宇等也不是
民族英雄了?哪天把荷兰给收了,是不是又要改教科书了呢?
什么叫历史?!这是政治历史!这是用唯物来分析的吗?我看是唯心才对!
至少他们是汉族的民族英雄!
 
你是汉族人啦,当然觉得没有什么啦。
如果你是一个蒙古族、满族学生,在课本里看到这些“抗击外族”的英雄,不知做做何感想?
 
余桂元主编的《大纲》提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
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
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
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余桂元的论点实在荒谬。首先,就岳飞所处的年代,金朝就是“外国”,宋太祖建立宋国时
,北边的疆界直到与辽朝接壤的河北、山西一带。有人会说:唐朝不是在东北建有黑水都督
府等等机构么,所以宋朝应将其视为领土。那么照这个逻辑,现在的俄罗斯、外蒙、越南等
国都应归还领土给我们了?我们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是不是“金宋对抗”之现代版了??可见
,以此为立据实在荒谬之极?
再者,岳飞本人不可能知道800年后会有个由56各民族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好比我们
不知道800年后中国和日本会不会是一个国家一样。难道要800年后的子孙认为南京大屠杀只
不过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毛泽东等一大批抗日先烈又该怎么称呼?
再看历史上,连满清政府都以岳飞为民族英雄,我们又何必弄得像做贼般的。我们宣扬民族
精神不是针对满族,只是肯定英雄在当时所体现的价值,比以次为榜样来激励后人。就像鸦
片战争一样,不少满族将领英勇就义不是照样体现了民族英雄的精髓所在么?
最后,我来谈谈文天祥。他当时抗的可是蒙古人,现在世界上有个蒙古国。而我们国内也有
俄罗斯族,以此类推,当年沙俄侵占我外兴安岭之黑龙江的广大领土不过是“国内民族之间
的战争”。康熙亲征雅克萨不过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根本不是为了老百姓!!!
 
每件事都有两面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
 
to writer:什么意思?
 
就是,当年清兵入关,也不是有‘扬州×日,嘉定×屠’,早被人忘了,春秋战国的打杀游戏倒打的津津有味。
那时候还没有‘汉’这个说法,我们以前学的就是汉族历史嘛。啥时候得人,做啥事嘛,那只是个说法,‘汉’也是的嘛。
那么有‘民族观念’,请教是轩辕老大的的第几代嫡孙啊。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国古代史部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
余桂元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民族团结教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教学目的中思想教育的“爱国
主义教育”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就中国古代史来说,实际是一个
问题的两个层次。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谈到:“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面,试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这两个层次的思想教育问题,分别予以说明。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一)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
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史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具有许多爱国主义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而且,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灿烂,本身就是一部十分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材。这就
决定了
 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史之有关国本者至大”(章太
炎《讲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3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
,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史学论著三种》,第3页)。古代中
国,有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就主张大力论载历代“明主贤
君忠臣死义之士”,使之成为后世楷模。这种好的传统值得继承。建国后历次制订的
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无一例外地都强调要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古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备受重视。新大纲突出了这方面的内容。
(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中国古代史的时代特征和学科特点。
爱国主义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
体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也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
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瑰
宝。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充实爱国主
义教育的内容,做到突出时代特征和突出学科特点。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就应当把
古代中国放到整个古代世界的大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军
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及其特点。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
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容,以及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
任感。
(三)中国古代史中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突出的重点。

(1)突出介绍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连绵辉煌的事实,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历史悠久,有两层意思:一、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七
十万年以上;二、我国文明历史的悠久,超过了七八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至少
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以前。
大量的关于我国文化起源的史实和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从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算起,我国已有一百七十万年以上的历史。假如从安徽繁昌
人算起,我国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时间会更加久远。如果从文明史算起,我国的农业
文明已经超过七八千年的历史。那时,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祖先,首先开始种
植粟和稻。至今,这两种作物依然是人类的主要粮食品种。他们发明的蚕丝织布,使
中华民族被誉为“丝的国度”和“丝的民族”。四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我国已阔步
迈向人类文明的勃兴时代。
连绵辉煌,是指我国文明历史的源远流长,没有间断。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古老而历史
又从未中断过的国家和民族。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周三代,中经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
,上溯几千年甚至百万年都可以找到历史的依据和根源。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或六
大文明区域的古老民族和国家中,我国是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具有文字的国家之一。至今,中国的古文字并没有变成死文字,它一直绵延流传
下来,演变成现今通行的汉字。
中华文明在无数个世纪当中连续辉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自强不息”的
文明,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我们应当珍惜这份文化遗产,并让她发扬光大
,展现新姿。
(2)展示中国古代的伟大成就与贡献,歌颂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
自信心。
中华民族是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民族。中国的文明在世界遥遥领先
,我国长期以来是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
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包括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
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古代中国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
、科学家、史学家、军事家等等,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经典著作,这份丰富
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一向为世界所公认。19世纪初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雷缪塞说:中
华民族是“一个一向培植和尊重知识的民族”(转引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一卷第一分册 83~84页)。著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学生坦普尔把中国称为“发
明的国度”,他列出了中国主要科技发明的100个“世界第一”。中国古代,我们的
祖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
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达的古代物质文明,既体现在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也体现在以“四大发
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等方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最早培育了水稻、粟等农作物,并
于春秋战国时形成农家学派。公元前256年,李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后,出现了郑国渠、六辅渠、白渠、芍陂等许许多多的水利灌溉工程。古代的农
具多种多样,并且不断得到改进。农业从粗放向精耕细作转化,产量不断提高。古代
史上,还出现了贾思勰等著名的农学家和《齐民要术》等不少的农学专著。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最早最多的国家。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丝织品生产。汉朝以后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丝织品出口国。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直领先世界。三千七百多年前,中华民族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
代司母戊大方鼎的铸造,表明我国古代的青铜制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至迟在春
秋中期开始采用的冶铁技术,比欧洲要早一千五百年。商朝时,我国就出现了原始瓷
器。随着原料和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到汉代时,瓷器生产已进入成熟阶段。以后,
出现了柴、钧、汝、哥、定等五大名窑,以及瓷都景德镇。中国瓷器大量外销,我国
因之被誉为“瓷器之国”。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毛泽东指出:“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
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
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2~623页,1991年 6月版)。上述四项,世界上称之为中
国的“四大发明”。马克思也对它们给予高度评价,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
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西方近代科学之父培根也曾说,这些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其实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浩如烟海,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远不止四大发明。例如,我国
古代以计算为主的数学成就,被马克思称为“最妙的发明之一”。《九章算术》已被
证明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巨大的科学推动作用。它的计算方法,不仅能证实世
界上许多新的科学成就,而且还是一些新的学科的促进力量。科学家们正在重新认识
我国古代人民建筑长城和修筑大运河的建筑技术,得出它们的许多方面是“世界建筑
史上的奇迹”的结论。其他方面,如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医药学、交通、冶炼铸造
、酿酒、制漆等等,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有人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公元前6世纪以前,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共54项,其中由中国发明或发现的为31项,
占57.4%;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1年,全世界87项,中国44项,约占50%;公元前
1年至公元400年,全世界45项,中国28项,占62%;公元401年至公元1000年,全世
界45项,中国32项,占71%。到公元1500年为止,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占58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李约瑟先生说:“谁要是不嫌麻烦,从头至尾
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他会惊奇地看到,欧洲从中国汲取去的技术是何等的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同样辉煌灿烂。劳动人民和无数的哲人先贤,以其丰富的精神
文明成就,不断充实着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例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博大
精深,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百家争鸣,儒学在与佛学、道家思想的对立与融合中,历
二千多年不衰。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精粹宏篇不胜枚举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异彩纷呈;中国古代艺术美不胜收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等优秀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古代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古代中国
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步发展的。首先是周邻的国家和地区,如朝鲜、日本、东南亚
,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是欧洲、东非和北非。与之相适应,中
国古代文明先后出现了东渐和西传的局面。主要内容有:①丝绸、瓷器、茶叶等方面
的物质文明对东西方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②礼乐制度对一些国家发生影响
;③儒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日本为例,
秦汉以后几乎各朝各代都受中国文明的影响,上至政治制度、国家组织,下至文学艺
术、风俗习惯等方面,无不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中国汉、唐、元等中央王朝的都城
,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上的大都会,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作出了重要贡献。
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古代物质文明和辉煌的古代精神文明,是一份珍贵的历
史遗产。通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过去的了解,增强建设祖国的自信心。
(3)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革
命情操,使之树立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自尊心。
中国古代文明中,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有许多值得我们学
习的英雄。鲁迅先生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全集》第 6卷119
页)。鲁迅先生笔下的“脊梁”人物既包括政治家、改革家、科学家,也包括清官等
。其精神品格,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中国古代有崇尚气节的优良传统。所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流露出令人敬仰的气节。苏武、张骞、岳飞、
文天祥,一个个正气凛然的英雄,他们是“脊梁”人物。
②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我国历史上有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那些不怕
死的农民起义的英雄,敢于同封建统治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了我国社会的
进步,他们也是中国的“脊梁”人物。
③中华民族历来不能忍受外来侵略者对我国领土的侵犯。明清时期,我国人民进行了
反抗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反抗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反抗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
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意志,使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传
统得到进一步发扬。戚继光、郑成功等民族英雄,更是中国的“脊梁”人物。
返回本页页首
二、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广大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民
族团结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
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熟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在心
灵中塑造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做到“知我中华,爱我中华”,会使
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概括说来,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清
醒的认识:
(一)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是因为:(1)我们伟大祖国发展
成为今天这样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占全国人口6.7%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国 60%的土地上,他们对国土的开发,作
用极为重要。古代史上,“东夷族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苗族、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
、珠江和闽江流域,藏族最先开发了青海、西藏,彝族和西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
区,东胡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各族先后开
发了蒙古地区,回族和西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
族最先开发了台湾”(范文澜《中华民族的发展》,三卷一期)。
(2)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民族都对祖国发达的古代物质文明和辉煌的
古代精神文明做出过贡献。著名史学家齐思和曾经从农业、饮食、服装、居住、战术
、音乐、美术、语言、科学、思想等方面分别说明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对于古代中国
文化的伟大贡献。例如,农业方面,他提到用驴骡耕种、引进高粱、玉米、花生、芝
麻、棉花、大蒜、黄瓜、胡萝卜、石榴等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并归功于少数民族;饮
食方面,他重点谈到了面食的发明与推广、葡萄酒和烧酒酿制的方法;服装方面,主
要是胡服、马褂、旗袍等;居住方面,主要是桌椅的使用;军事方面,主要有骑兵的
应用;艺术方面,不但从少数民族传入笛、横吹、琵琶、胡琴、箜篌、腰鼓等乐器,
还传入了大量的歌舞、杂技。我国古代生产生活的许多发明,其实首先都是少数民族
的功劳。这里所列举的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的历史。意思有两层:
(1)凡是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活栖息过的各民族的历史,都是我国历史的
一部分。这既包括汉族的历史,也包括春秋战国时北狄、西戎、东胡等族的历史,秦
汉时匈奴、西域各族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匈奴、鲜卑、氏、羯、羌、山越等族的历
史,隋唐时突厥、回纥、吐蕃、南诏等族的历史,以及宋时辽、西夏、金、大理等少
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元朝时蒙古族、党项族、畏兀儿族、契丹族、女真族以及开始形
成的回族等的历史,明清时蒙、藏、满等所有民族的历史。

(2)凡在我国历史上活动过的祖国境内的各民族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那
些曾经在我国史籍上有记载但现在已经消失或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的一些民族的历史
,同样属于中国历史的范畴。这些民族包括商周时的东夷、鬼方、西戎、北狄,秦汉
时的匈奴、百越,魏晋时的鲜卑、羯、氏、柔然,隋唐时的突厥,辽金时的契丹等。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建立于中原之外的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王朝或政权。
(三)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各个民族。
(1)对历史上的各民族一视同仁。分析和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应当抛弃封建王朝的
“正统”观念,站在今天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立场上。摆脱狭隘的民族感情,做到
理智地从有利于今天各民族团结的立场出发,分析评判古代史上民族问题的是与非。

(2)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种民族战争不
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
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在是非问题上,应
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一概地说成是
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压迫,也不可把少数民族对汉族地区的进攻统称为掠夺或破坏。评
价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道理也一样。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
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
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
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3)以平等的原则书写各民族的历史。仅仅像从前那样从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角
度来叙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显然不利于真正全面地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应该更多地
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如他们各自的分布状况、工艺特产、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民族服饰、歌舞节日、风俗习惯等,来书写他们的历史,突出其对中华民族文明和
世界文明宝库所作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肯定少数民族在中国古代史
上应具有的地位,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今天的民族团结。
试验修订版大纲为了突出强化中华各民族历史和民族融合的教育,在中国古代史各阶
段概述中分别作了如下强调:“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
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两汉
时期,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汉武帝“积极经营边疆,使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北方的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
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隋唐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
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辽、宋、夏、
金时期,民族战争频繁,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朝
的建立,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元朝幅员辽阔,民族进一步
融合。回族开始形成。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
”;“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明朝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
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以上这些表述,在历
史教学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教育部真是汉奸部!
 
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我们一直以大汉自居,所以以前的宋明清都是正统,金都是侵略者,
于是岳飞是民族英雄一说也无可厚非。
我想准确地说,民族英雄这个词有一定的时间性。
对于那个时代他是。现在不是。
因此在描述时最好写成“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当然,“抗金英雄”的说法也是合理的,
但“抗击外族的英雄”显然是不太理智的说法,
因为按传统的思想教育来说,这些人一直都是楷模,如果说不是民族英雄,会有很多人不能接受。
 
叫英雄不就成了,为什么非要叫民族英雄?拿破仑是不是民族英雄?马丁路德金呢?
 
这种已经统一的叫法(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改变;
而现在爱国主义的重点是当前复杂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下的现时爱国主义
不能老是回忆一下过去的伟人,过去的丰功伟绩,老是忆苦思甜,就算是爱国,
现在发现,很多人对爱国概念的理解是十分模糊的,没有切身的感觉。
 
中国的评论家一直是供过于求的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当然不同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
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
 
[转贴]
桧至愚桂圆(余桂元)的公开信
愚先生:
  吾蒙冤千年,得先生鼎力相助方才得以有反正之机会,真可谓:千年冤屈一朝雪,继往开来有愚君。大喜之余特书此信,以示友好之宜。
  君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实为高瞻远嘱之作,与吾之想法不谋而合。吾当年就预知它日宋金必为一家,梁王(注:金兀术)领兵前来平宋,实仍“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大可不必作生死博,故而屡劝圣上(注:宋高宗)罢兵修好,怎奈岳飞这厮冥顽不灵,妄言精忠报国,实做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之举,几度起兵抗拒梁王统一大业,一般庶人不识大体居然纷纷助飞抗统,以至梁王受挫。幸喜圣上英明,早有旨意,令其放下屠刀班师回朝,命吾与金国谋和,约定金皇帝为叔,圣上为侄,合为一家之亲。并给银钱绢布于金国以助少数民族之脱贫。圣上与吾正欲以此共襄民族团结之盛举,岳飞却极力阻止。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不除此恶人天下岂有安定之日,民族团结又从何而来!故在梁王要求之下,圣上与吾齐心协力共诛此贼。遂有绍兴和议之成
。此事实仍吾等三人之功。
  不料后世草民眼界太低,竟将岳飞赞之为民族英雄,反将吾立像跪于飞坟前,指吾为汉奸卖国贼。蒙此冤久矣,世人不察,吾独垂泪。悲乎,千年之间竟无一人可知吾心。时光流逝,直至先生出,方才拔乱反正,岳飞之辈可休矣。试想兄弟打架,吾让利于兄弟民族,何奸之有?!大家俱是中华民族之一部分,金国宋国全是中国,吾卖何国之有?!依先生之思路,反到是这促进民族团结之评价吾可安然享之。团结帮困实是吾之美德也。由此以往,吾料定将来世界大同之日,先生定可做此结论:天下古往今来之战争皆为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天下全为一族自然就无民族英雄。而在这些战争中维护和平,诸如吾等之辈定可称之为大同英雄。先生此言一出,吾将可由跪变卧了,而飞则可跪于吾墓前!甚喜,甚喜。
  另有一事,草民们还在视屈原为爱国诗人,其实屈只是爱楚国,而非爱中国,有分裂之意。想来先生也有所察,不如此次将之一同除去。先生仁厚,想必不会追究屈原之分裂举动,仅保留其诗人称号就可,爱国两字是要断然去除的。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大同尚未成功,吾辈还需努力!??以此句与先生共勉之。
桧拜上。
留 言 人: 秦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