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悖论的解决(0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271828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E

e271828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罗素悖论的解决
李均宇(李林星) 2001.12.26. email:myvbvc@tom.com QQ:165442523
到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罗素悖论是否被别人解决了.如果不包含下列的理论,我认为<<集合论>>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首先讨论N度空间开始.
定义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叫做0度空间.
定义2:线,平面,立体空间,叫做1度空间.
定义3:N度空间的点的集合数叫做N度空间的曲线数.
根据相对论,同一时间不同的点可以转化为不同时间相同的点."不同的点"是"曲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三维空间看来是曲线在四维空间看来是一个点.一个实数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的有理数集合.于是我提出如下的物理学假设:N度空间的一条曲线在(N+1)度空间将是一个点.显然,0度空间的所有点数可以用希伯来字母表示为X0,1度空间的所有点数可以表示为X1.根据数学归纳法,N度空间的曲线数是X(n+1),N度空间的点数就是Xn.
让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这个物理学假设.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X轴正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小数位数,X轴负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位数.Y轴表示0到9个数字.于是一个实数能用一条曲线表示.一个循环小数能用一个周期曲线来表示.于是N度空间一个周期曲线能表示成(N+1)度空间的一个有理数,N度空间的一条无限不周期曲线能表示成(N+1)度空间的一个实数.直线X=0截取这条曲线,左边部分为整数部分,右边部分为小数部分,于是能排序.
罗素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集合的集合".因为所有集合的集合是最上级的集合.表示无限大的数字Χ的下标也趋于无限大了,也就是limΧn(n→∞),我将这个叫做"L".
集合论的创立者G.CANTOR证明了Χn=2^Χ(n-1),还证明了Χ1=2^Χ0,Χ0,Χ1,Χ2的意义.现在我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固定的下标值."所有集合的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取"或"舍",于是产生一个新集合,明显地这个新集合符合2^Χn=Χ(n+1),"所有集合的集合"已经是至高无上的集合了,所以它应包含这个新集合,所以它的基数应是Χ(n+1),这与原先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Χn相矛盾.所以"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is L=limΧn(n→∞).
一个无限集的基数是L=limΧn(n→∞)是很少见的,所以罗素悖论没有动摆现有科学的基础.
Solving of Russell Logic Paradox
So far,Ido
not known whether Russell logic paradox have been solved by anyone else
. I think that the <<theory of set>>is not complete if itdo
es not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ory.
Let's talk about the concept of n-degree space first.
Definition 1:natural number,integer,rational number are call 0-degree space.
Definition 2:line,plane,interspace call 1-degree space.
Definition 3: the sets of poits of n-degree space is call the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

According as theory of relativity,the different poits at same time will change to the same poit in different time.The "different poits" is the another name of the "curve".then
what we look as a curve will be a poit at the four dimension space.A real number can be convergent by a set of rational number.S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physics hypothesis:A CURVE AT N-DEGREE SPACE WILL BE A POIT AT (N+1)-DEGREE SPACE.By all appearances,the numbers of poits of 0-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0,the numbers of poits of 1-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1.BY mathematics epagoge, the numbers of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n+1),the numbers of poits of n-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n.
Let's discuss the physics hypothesis advanced.Set up a right-angled reference frame.The X horizontal right axis means the decimal digits of a real number,the X horizontal negative axis means the integer digits of a real number,the Y vertical axis means the numbers from 0 to 9.then
a real number can be used a folding line to denote.A circulating decimal can be a periodic curve.then
a periodic curve of n-degree space will change to a ration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a limitless non-periodic curve of n-degree space will change to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The intercept of Y axis of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which is the value when x equal zero will change to integer digits of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the curve oneself will change to decimal digits of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it can be ordered just as normal.
The problem of Russell logic paradox rest with "A SET OF ALL SET".BECAUSE A SET OF ALL SET IS A VERY BLUE RIBBON SET ,the cardinal number of infinity set is rabbinical Χ which subscript go to infinity ,that is limΧn(n→∞),I name it "L".
G.CANTOR,the founder of set theory had demonstrate Χn=2^Χ(n-1),and demonstrate the meaning of Χ1=2^Χ0 , Χ0,Χ1 and Χ2.Now I suppose that the cardinal number of "A SET OF ALL SET" is discretional fixed value Χn。Anyone of discretional element of "A SET OF ALL SET " will be "taken " and "abandon",thus generate a new power set,obviously the cardinal number of the new power set is 2^Χn=Χ(n+1)."A set of all set " is already a set of immanence,so should include this new power set ,thus the cardinal number of it change to Χ(n+1), contrary to the supposing of Χn.So the cardinal number of "a set of all set "is L=limΧn(n→∞).
A infinity SET which cardinal number is L=limΧn(n→∞) is infrequent,so the Russell logic paradoxdo
not waver the base of science.
 
看了半天没明白,到底是解决了还是没解决呢?
罗素悖论存在严重的语义问题,其所称的结合并没有属性上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楼上说到的
空间概念无疑已经超越了相对论,留下我苦苦思索,还不如我直接开问得好:
“定义2:线,平面,立体空间,叫做1度空间”,这到底是几度空间哇?度和维是什么里的关系?
“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X轴正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小数位数,X轴负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
位数.Y轴表示0到9个数字.于是一个实数能用一条曲线表示”,这又是几度空间哇?如果是
上面说的1度空间,那它是几维的?既然是个直角坐标系,麻烦就在这里画出来吧。
 
太笨,看晕了
已知:
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叫做0度空间.(定义1)
2、线,平面,立体空间,叫做1度空间.(定义2)
假设:
1、N度空间的一条曲线在(N+1)度空间将是一个点.
2、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固定的下标值
结论:
1、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is L=limΧn(n→∞)
2、罗素悖论没有动摆现有科学的基础

看不出已知1、已知2以及假设1 和 最终的结论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只要一个
假设2就可以得出结论1,但理解不了如何得到的结论2,也看不出来如何解决
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的解决V2.0
李均宇(李林星) 2008.1.16 email:myvbvc@tom.com QQ:165442523
到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罗素悖论是否被别人解决了.如果不包含下列的理论,我认为<<集合论>>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首先讨论N度空间开始.
定义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叫做0度空间.
定义2:线,平面,立体空间,叫做1度空间.
定义3:N度空间的点的集合数叫做N度空间的曲线数.
根据相对论,同一时间不同的点可以转化为不同时间相同的点."不同的点"是"曲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三维空间看来是曲线在四维空间看来是一个点.一个实数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的有理数集合.于是我提出如下的物理学假设:
李均宇假设:N度空间的一条曲线在(N+1)度空间将是一个点.或者说,N度空间的点的集合在(N+1)度空间将是一个点.
显然,0度空间的所有点数可以用希伯来字母表示为X0,1度空间的所有点数可以表示为X1.根据数学归纳法,N度空间的曲线数是X(n+1),N度空间的点数就是Xn.
让我们再进一步讨论这个物理学假设.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X轴正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小数位数,X轴负方向表示一个实数的整数位数.Y轴表示0到9个数字.于是一个实数能用一条曲线表示.一个循环小数能用一个周期曲线来表示.于是N度空间一个周期曲线能表示成(N+1)度空间的一个有理数,N度空间的一条无限不周期曲线能表示成(N+1)度空间的一个实数.直线X=0截取这条曲线,左边部分为整数部分,右边部分为小数部分,于是能排序.
先看一下"所有集合的集合".因为所有集合的集合是最上级的集合.表示无限大的数字Χ的下标也趋于无限大了,也就是limΧn(n→∞),我将这个叫做"L".
集合论的创立者G.CANTOR证明了Χn=2^Χ(n-1),还证明了Χ1=2^Χ0,Χ0,Χ1,Χ2的意义.现在我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固定的下标值."所有集合的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取"或"舍",于是产生一个新集合,明显地这个新集合符合2^Χn=Χ(n+1),"所有集合的集合"已经是至高无上的集合了,所以它应包含这个新集合,所以它的基数应是Χ(n+1),这与原先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Χn相矛盾.所以"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基数是is L=limΧn(n→∞).
罗素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因为假设N度空间中所有不包含自身的点组成的集合A基数是Xn,这个集合A的点组成的曲线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可用反证法证明),所以也应包含在这个集合A中,则这个集合A的基数是X(N+1),这个基数是X(N+1)的集合是不能再包含在N度空间的点集中的.所以N度空间中"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是不能再包含自身的. 否则(n→∞),L=limΧn(n→∞).
一个无限集的基数是L=limΧn(n→∞)是很少见的,所以罗素悖论没有动摇现有科学的基础.
Solving of Russell Logic Paradox
So far,Ido
not known whether Russell logic paradox have been solved by anyone else
. I think that the <<theory of set>>is not complete if itdo
es not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ory.
Let's talk about the concept of n-degree space first.
Definition 1:natural number,integer,rational number are call 0-degree space.
Definition 2:line,plane,interspace call 1-degree space.
Definition 3: the sets of poits of n-degree space is call the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

According as theory of relativity,the different poits at same time will change to the same poit in different time.The "different poits" is the another name of the "curve".then
what we look as a curve will be a poit at the four dimension space.A real number can be convergent by a set of rational number.So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physics hypothesis:
LiJunYu Hypothesis:A CURVE AT N-DEGREE SPACE WILL BE A POIT AT (N+1)-DEGREE SPACE.Or A SET OF POITS AT N-DEGREE SPACE WILL BE A POIT AT (N+1)-DEGREE SPACE.
By all appearances,the numbers of poits of 0-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0,the numbers of poits of 1-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1.BY mathematics epagoge, the numbers of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n+1),the numbers of poits of n-degree space is rabbinical Xn.
Let's discuss the physics hypothesis advanced.Set up a right-angled reference frame.The X horizontal right axis means the decimal digits of a real number,the X horizontal negative axis means the integer digits of a real number,the Y vertical axis means the numbers from 0 to 9.then
a real number can be used a folding line to denote.A circulating decimal can be a periodic curve.then
a periodic curve of n-degree space will change to a ration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a limitless non-periodic curve of n-degree space will change to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The intercept of Y axis of curves of n-degree space which is the value when x equal zero will change to integer digits of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the curve oneself will change to decimal digits of a real number of (n+1)-degree space,it can be ordered just as normal.
Let us first look at "A SET OF ALL SET".BECAUSE A SET OF ALL SET IS A VERY BLUE RIBBON SET ,the cardinal number of infinity set is rabbinical Χ which subscript go to infinity ,that is limΧn(n→∞),I name it "L".
G.CANTOR,the founder of set theory had demonstrate Χn=2^Χ(n-1),and demonstrate the meaning of Χ1=2^Χ0 , Χ0,Χ1 and Χ2.Now I suppose that the cardinal number of "A SET OF ALL SET" is discretional fixed value Χn。Anyone of discretional element of "A SET OF ALL SET " will be "taken " and "abandon",thus generate a new power set,obviously the cardinal number of the new power set is 2^Χn=Χ(n+1)."A set of all set " is already a set of immanence,so should include this new power set ,thus the cardinal number of it change to Χ(n+1), contrary to the supposing of Χn.So the cardinal number of "a set of all set "is L=limΧn(n→∞).
The problem of Russell logic paradox rest with "A SET OF ALL SET WHICHdo
NOT INCLUDE ONESELF".Because if a set of all poits whichdo
not include oneself of N-DEGREE SPACE is set A, then
all curves of the poits of the set A is a set whichdo
not include oneself also(this can be proved by reduction to absurdity ),so it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et A,so cardinal number of set A is X(n+1).This set which cardinal number is X(n+1) can not be included in the set of poits of N-DEGREE SPACE.So "A SET OF ALL SET WHICHdo
NOT INCLUDE ONESELF" of N-DEGREE SPACE can not include oneself,otherwise (n→∞),L=limΧn(n→∞).
A infinity SET which cardinal number is L=limΧn(n→∞) is infrequent,so the Russell logic paradoxdo
not waver the base of science.
 
这仨定义的前两个貌似是阿列夫0,阿列夫1的定义?
 
呵呵,罗素的悖论的解决的通俗版,实际上是这样的标题:
《jinv是你的未婚妻》
二男走在闹市,其中一男指一女对同伴说:这个是jinv。同伴不解,问:什么是jinv?回答:人皆可夫。同伴立刻回以老拳:你敢调戏我的未婚妻?
 
罗素悖论的解决V3.0
李均宇(李林星) 2008.1.17 email:myvbvc@tom.com QQ:165442523
到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罗素悖论是否被别人解决了.如果不包含下列的理论,我认为<<集合论>>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首先讨论无限集合的势开始.
定义1: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的势叫X0.
定义2:实数集,直线中点集,平面中点集,立体空间中点集的势叫X1.
定义3:无限集合的势叫Xn.
李均宇定理:如果一个无限集合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则这个集合的势是limXn(n→∞),或者说,一个无限集合不可以再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
证明: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无限集合A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而幂集的势是 X(n+1)=2^Xn,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变成X(n+1),这与原先假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相矛盾,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是limXn(n→∞).
推论一: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势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为集合A,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集合,所以也应包含在其中,所以集合A就是包含自身所有子集或幂集的集合,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推论二: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势也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是A,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这一点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因为假设集合A的子集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则子集B中有元素B,元素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而元素B又是集合A的元素,所以元素B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矛盾,所以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如此一来,集合A也应包括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罗素悖论的问题正在于"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因为根据上面证明的推论二,这个集合的势是limXn(n→∞).
一个无限集的势是L=limΧn(n→∞)是很少见的,所以罗素悖论没有动摇现有科学的基础.
 
一个无限集的势是L=limΧn(n→∞)是很少见的,所以罗素悖论没有动摇现有科学的基础.
——有人觉得这句话严谨不?
 
集合论悖论的解决V4.0
李均宇(李林星) 2008.1.19 email:myvbvc@tom.com QQ:165442523
到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集合论悖论是否被别人解决了.如果不包含下列的理论,我认为<<集合论>>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首先讨论无限集合的势开始.
定义1: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的势叫X0.
定义2:实数集,直线中点集,平面中点集,立体空间中点集的势叫X1.
定义3:无限集合的势叫Xn.
李均宇定理:如果一个无限集合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则这个集合的势是limXn(n→∞),或者说,一个无限集合不可以再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
证明: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无限集合A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而幂集的势是 X(n+1)=2^Xn,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变成X(n+1),这与原先假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相矛盾,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是limXn(n→∞).
推论一: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势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为集合A,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集合,所以也应包含在其中,所以集合A就是包含自身所有子集或幂集的集合,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推论二: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势也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是A,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这一点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因为假设集合A的子集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则子集B中有元素B,元素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而元素B又是集合A的元素,所以元素B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矛盾,所以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如此一来,集合A也应包括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定理1:任何序数的非空集合都有最小数,从而任何序数的集合在小于等于关系下都是良序集.
定理1是<<集合论>>已有的定理,所以这里无须证明.
李均宇第二定理:任何序数的集合的幂集也是序数.
证明:因为任何序数的集合的子集也是序数的集合,所以由定理1知其子集也是良序数,所以子集也是一个序数,则所有子集组成的幂集也就是序数的集合,由定理1知此幂集也是良序集,所以此幂集也是一个序数.
推论三:所有序数的集合的势也是limXn(n→∞).
证明:设所有序数的集合为集合A,由李均宇第二定理知此集合A的幂集也是序数,所以也应包含在集合A中,则集合A包含自身的幂集,由李均宇定理知此集合的势是limXn(n→∞).
序数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序数的集合",基数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集合的集合",罗素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因为根据上面证明的推论一二三,这三个集合的势都是limXn(n→∞).
一个无限集的势是limXn(n→∞),则这个集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集合论悖论没有动摇现有科学的基础.
 
集合论悖论的解决V5.0
李均宇(李林星) 2008.1.19 email:myvbvc@tom.com QQ:165442523
到现在为止,我并不知道集合论悖论是否被别人解决了.如果不包含下列的理论,我认为<<集合论>>是不完整的.
让我们首先讨论无限集合的势开始.
定义1: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的势叫X0.
定义2:实数集,直线中点集,平面中点集,立体空间中点集的势叫X1.
定义3:无限集合的势叫Xn.
李均宇定理:如果一个无限集合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则这个集合的势是limXn(n→∞),或者说,一个无限集合不可以再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
证明: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无限集合A又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而幂集的势是 X(n+1)=2^Xn,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变成X(n+1),这与原先假设无限集合A的势是Xn,n是固定不变的相矛盾,所以无限集合A的势是limXn(n→∞).
推论一: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势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集合的集合为集合A,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集合,所以也应包含在其中,所以集合A就是包含自身所有子集或幂集的集合,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定理1:任何序数的非空集合都有最小数,从而任何序数的集合在小于等于关系下都是良序集.
定理1是<<集合论>>已有的定理,所以这里无须证明.
李均宇第二定理:任何序数的集合的幂集也是序数.
证明:因为任何序数的集合的子集也是序数的集合,所以由定理1知其子集也是良序数,所以子集也是一个序数,则所有子集组成的幂集也就是序数的集合,由定理1知此幂集也是良序集,所以此幂集也是一个序数.
推论二:所有序数的集合的势也是limXn(n→∞).
证明:设所有序数的集合为集合A,由李均宇第二定理知此集合A的幂集也是序数,所以也应包含在集合A中,则集合A包含自身的幂集,由李均宇定理知此集合的势是limXn(n→∞).
李均宇第三定理:任何一个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任一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任何一个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为集合A,假设集合A的任一子集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则子集B中有元素B,元素B是包含自身的集合,而元素B又是集合A的元素,集合A的元素都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所以元素B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矛盾.所子集素B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幂集一样可用反证法证明.假设集合A的幂集是集合C,假设集合C是包含自身的集合,则集合C有一个元素C,元素C是包含自身的集合,但元素C又是集合A的子集,根据上面已用反证法证明的过程知集合A的子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则元素C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矛盾,所以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
推论三: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的势也是limXn(n→∞).
证明:假设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是A,则由李均宇第三定理知集合A的所有子集或幂集也是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所以,集合A也应包括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根据李均宇定理知其势是limXn(n→∞).
基数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集合的集合",序数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序数的集合",罗素悖论的问题在于"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因为根据上面证明的推论一二三,这三个集合的势都是limXn(n→∞).
一个无限集的势是limXn(n→∞),则这个集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集合论悖论没有动摇现有科学的基础.
 
你的核心在于规定“一个无限集合不可以再包含自身的所有子集或幂集”,这当然就能躲开罗素悖论了。
以前也听过通过规定集和它的幂集不属于同一单位(或量纲?)而不能互相比较来躲开罗素悖论的什么理论,你的和他的好像有类似之处。
 
转贴一个
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简介】
1900年前后,在数学的集合论中出现了三个著名悖论,理发师悖论就是罗素悖论的
一种通俗表达方式。此外还有康托尔悖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这些悖论特别是罗素
悖论,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触发了数学的第三次危机。
【什么是悖论】
让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
思是“多想一想”。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
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
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
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
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
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
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
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 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罗素悖论定义】
集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集合的特征是:集合本身又是集合中的元素,例如当
时人们经常说的“所有集合所成的集合”;第二类集合的特征是:集合本身不是集合的
元素,例如直线上点的集合。显然,一个集合必须是并且只能是这两类集合中的一类。
现在假定R是所有第二类集合所成的集合。那么,R是哪一类的集合呢?
如果R是第一类的,R是自己的元素,但由定义,R只由第二类集合组成,于是R又
是第二类集合;如果R是第二类集合,那么,由R的定义,R必须是R的元素,从而R又是
第一类集合。总之,左右为难,无法给出回答。这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例子】
世界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吉诃德的仆人桑乔·潘萨跑到一个小岛上,成了这个岛的国王。他颁布了
一条奇怪的法律:每一个到达这个岛的人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如果回答对了,就允许他在岛上游玩,而如果答错了,就要把他绞死。对于每一个到岛
上来的人,或者是尽兴地玩,或者是被吊上绞架。有多少人敢冒死到这岛上去玩呢?
一天,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人来了,他照例被问了这个问题,而这个人的回答是:“我到
这里来是要被绞死的。”请问桑乔·潘萨是让他在岛上玩,还是把他绞死呢?如果应该
让他在岛上游玩,那就与他说“要被绞死”的话不相符合,这就是说,他说“要被绞死”
是错话。既然他说错了,就应该被处绞刑。但如果桑乔·潘萨要把他绞死呢?这时他说
的“要被绞死”就与事实相符,从而就是对的,既然他答对了,就不该被绞死,而应该
让他在岛上玩。小岛的国王发现,他的法律无法执行,因为不管怎么执行,都使法律受
到破坏。他思索再三,最后让卫兵把他放了,并且宣布这条法律作废。这又是一条悖论。
由著名数学家伯特兰·罗素(Russel,1872—1970)提出的悖论与之相似: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
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
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
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
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
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
刮脸。
理发师悖论与罗素悖论是等价的:
因为,如果把每个人看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被定义成这个人刮脸的对象。
那么,理发师宣称,他的元素,都是村里不属于自身的那些集合,并且村里所有不属于
自身的集合都属于他。那么他是否属于他自己?这样就由理发师悖论得到了罗素悖论。
反过来的变换也是成立的。
【罗素悖论的影响】
十九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在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
多人的猛烈攻击。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
度的赞誉。数学家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
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这一发现使数学家
们为之陶醉。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
“………借助集合论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
格性已经达到了……”
可是,好景不长。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
这就是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的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的这条悖论使集合理论产生了危机。
它非常浅显易懂,而且所涉及的只是集合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所以,罗素悖论一提出就
在当时的数学界与逻辑学界内引起了极大震动。德国的著名逻辑学家弗里兹在他的关于
集合的基础理论完稿付印时,收到了罗素关于这一悖论的信。他立刻发现,自己忙了很
久得出的一系列结果却被这条悖论搅得一团糟。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一个
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
崩溃了。”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
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就在这时,集合
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
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
机”。
罗素的悖论发表之后,接着又发现一系列悖论(后来归入所谓语义悖论):
1、理查德悖论
2、培里悖论
3.格瑞林和纳尔逊悖论。
【问题的解决】
罗素悖论提出,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人们希望能够通
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
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足够狭窄,以保证排除一切矛盾;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广阔,
使康托尔集合论中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得以保存下来。”1908年,策梅罗在自己这一原则
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托
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除ZF系统外,集合论的公理系统还有多种,如诺伊曼等人提出的
NBG系统等。公理化集合系统的建立,成功排除了集合论中出现的悖论,从而比较圆满地
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但在另一方面,罗素悖论对数学而言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它
使得数学基础问题第一次以最迫切的需要的姿态摆到数学家面前,导致了数学家对数学
基础的研究。而这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又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数学。如围绕着数学基础
之争,形成了现代数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数学流派,而各派的工作又都促进了数学的大发
展等等。
以上简单介绍了数学史上由于悖论而导致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度过,从中我们不难
看到悖论在推动数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有人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而悖论提出的正是让数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它对数学家说:“解决我,不然我将吞掉
你的体系!”正如希尔伯特在《论无限》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承认,在这些悖
论面前,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是不能长期忍受下去的。人们试想:在数学这个号称可靠
性和真理性的模范里,每一个人所学的、教的和应用的那些概念结构和推理方法竟会导
致不合理的结果。如果甚至于数学思考也失灵的话,那么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可靠性和真
理性呢?”悖论的出现逼迫数学家投入最大的热情去解决它。而在解决悖论的过程中,
各种理论应运而生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促成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诞生;第二次数学危机
促成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与集合论的创立;第三次数学危机促成了数理逻辑的发展与
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数学由此获得了蓬勃发展,这或许就是数学悖论重要意义之所在
吧,而罗素悖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理性不能回答关于其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康德时期就发现了。逻辑存在无法
弥补的漏洞,却是人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到头来你会发现,不是否定理性就是否定信
仰。因为所谓唯心唯物之争都是建立在这样不完备的逻辑体系上的纯粹理性科学。既然
理性无法对其自身做出判断,那么选择立场就不能以理性为依据,从而变成一种实质上
的迷信。当然如果你坚持要说自己的立场是合乎所谓的科学或实践的,那么其实你既不
属于唯物也不属于唯心,本质上只是一种泛经验主义或者泛逻辑主义罢了。当然,这里
的逻辑主义当然不是罗素的那个,只是一个形象点的称呼而已。
异己词悖论和罗素悖论还有其它的不同吗?
思考这个问题的动机原是这样:是否所有能导致两难推理的悖论(包括一些所谓
的语义学悖论)都有相同结构?如果不是,能不能把它们按照逻辑结构来分类?从而能
够更加清晰地看清每一类悖论产生的根源。比如罗素悖论,用符号表示出来,就可看出,
它用了这样一个定义模式:x是S的,如果x不是x的。(稍微严格一点写成这样:xRS,如果
非xRx.R为一个二元谓词。)而在定义S时,S本身又可以用它自己的定义来判定,即可以
把定义中的x换成S,导致这样一个语句:S是S的,如果S不是S的。注意在定义中的两个
语句互为充要条件,所以原来的定义中就蕴含了一个“P等价于非P”的结论,从而导致
两难推理。这种定义模式本身是逻辑中的漏洞,康托的朴素集合论正因为没有防范的机
制而陷入了这个逻辑漏洞,才导致了集合论形式的罗素悖论。
 
你没有看过就不要乱说,这是我自已想出来的,你未看过就不要说好象看过
 
我已经查过<<公理集合论导引>>一书,其中的幂集公理是幂集合存在公理,不是我的不包含自身幂集的公理.<<公理集合论导引>>一书也未讲如何解决集合论悖论,我估计看过此书的人也不知如何解决集合论悖论的,都是人云亦云的,不知所谓.
只有我的这篇文章才明确讲解如何解决集合论悖论的.几乎人人都看得明白,只要学过<<朴素集合论>>的人都看得明我的这篇文章.
伟大的李均宇!
 
以前就听过通过规定集和它的幂集不属于同一单位(或量纲?)而不能互相比较来躲开罗素悖论的什么理论,你的和他的一样。
——不说“好像”了,您满意了吧?
 
前几年接触到了次协调逻辑——在经典逻辑中的很多“悖论”在次协调逻辑看来多数都不
是问题,呵呵(经典逻辑的推理要求矛盾律和排中律均成立,而实际上这两个“律”并不存
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就是说,经典逻辑是在给自己下套!)。
依靠经典逻辑构造起来的数学体系尚且不可能完备,何况在数学体系内的的各个命题了。
 
事实上,一切的命题都是观察者对世界观察、思维的结果。每个命题都包含有不止一个的
组成成分(例如:问题、回答、全城、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等等等等),而每个组成
又是观察者对世界的观察、思维的结果。
既然是观察、思维的结果,那么每个命题或者命题内部的隐含命题,都只对某个观察者的
某次观察负责,而无法对任何其它的观察负责。所以,大家所说的“相容”或者“矛盾”,
不过是在更高的层面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命题罢了,此时得到的结论
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意义——已经是“头上安头”了。
小岛的法律问题中,法律的制定者写条文时,是将法律做为观察者、审判者的——上岛人
的回答不应与法律本身有关,所以,执行时应当认为法律不存在,所以不会有问题。(审判
者只要追问:是么?什么时候被谁绞死?——闯入者就完了)
理发师问题中,理发师的“断言”是建立在自己的观察之上的,所以,在观察时将自身从
“全集”中排除了出去。他的断言的范围也只限于排除了自己之后的人,所以,他无论对自
己做什么实际上都不会影响当初的断言。还有另一种解法:刮胡子的人集合不是不变的,过
去不刮不等于未来不刮,“断言”的那一刹那,谁在刮,谁不在刮——很难说清。理发师发
出断言时,没有给自己刮,那么自己就是“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这是铁的事实,而在
此之后,他给当时没有刮胡子的自己刮胡子,就没有违反断言——因为他没有提到过去、现
在、未来都不给自己刮胡子。
当然,上面的两个例子还算“好”的,事实上还有一些命题虽然也是观察思维的结果,但
因观察的偏差或者思维的方式有问题,本身的意义就不正确,自身就是不成立的。

现在来谈谈集合论本身:
若说集合论是完备的,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集合论不需要通过其它理论的维护而
自身就完备;第二种可能:集合论借助于其它种种理论的证明而完备。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么,既然集合论可以是“自完备”,那么其它的一切理论也都应当
是“自完备”的——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不完备”的理论,所以,“完备”这个词应当消
灭——因为没有对立面的缘故。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么,又要考察——这些用于证明集合论完备的理论(比如上述的矛
盾律以及排中律),本身是否完备呢?如果说这些理论是完备的,那么这些理论的完备性又
由谁来证明呢?如此递归寻找下去,我们能否找到某个不需要自证、也不需要他证的“完备
命题”、从而可以令别的命题完备呢?——如果可以找到,那么一切理论都是源头、都是无
需任何证明的“完备”的起点,如果找不到,那么一切理论都是不完备的。
 
什么量纲,网上搜索,全是讲物理学的,根本没有此事,乱说的,无根据的
 
不欢迎胡说八道者
 
我已经把这篇文章寄给清华大学学报和中山大学学报了,等待权威认证了
 

Similar threads

S
回复
0
查看
1K
SUNSTONE的Delphi笔记
S
S
回复
0
查看
900
SUNSTONE的Delphi笔记
S
S
回复
0
查看
3K
SUNSTONE的Delphi笔记
S
S
回复
0
查看
2K
SUNSTONE的Delphi笔记
S
I
回复
0
查看
720
import
I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