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的探讨(续三) (300分)

  • 主题发起人 creation-zy
  • 开始时间
忘了说明了,这个病人目前有自杀和杀人的企图,高度危险,他想杀的就是一个心理医生
并且给对方打过两个恐吓电话。如果各位发现我突然之间失踪了,大概就是我的研究失败
:( 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处理这件事情了。
 
最近在一个项目中采用了ABC知识库方案,感觉得心应手:) ——程序结构极大的简化、数
据表结构极大简化。与之相应的,另外一个软件公司则采用传统的数据存放思路(数量庞大
的字段、不能确定的表结构)——早几个星期就已经出局了:p
说来惭愧,现在我已经很少进行理论思考了。通过好几个帖子的讨论,我意识到要在短期
内有理论突破是很困难的,于是我就想通过在AI编程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目前
我手头还没有结束的(谈不上正在进行...)的AI相关项目有三个——一个是基于Java的B/S
架构知识驱动系统;另一个是用Java写的基于知识的类架构;最后一个则是一个事件驱动的
自动化工具。现在这三个系统都还没有到达能够产生问题的“临界点”,努力中......
 
楼主的ABC知识库方案好像通用的神经网络呀。
 
"说来惭愧,现在我已经很少进行理论思考了。"
其实我想这样是应该对的,我也差不多半年没有思辩了,
不过微分方程和离散数学方面功力倒有一点长进.
 
好久没上大富翁了 :D
最近,我注意到了以前忽略了的几个事实:
1、人腿上的神经并不比胳膊上的神经细。
2、在人的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中,面部手指所占用的面积要远大于腿上的。
这说明:1.人的皮层感觉中枢对感受器的控制是一一对应的,要想有更精细的感觉,就
必须有更多的脑细胞参与。2、外周神经在传导外周感受器的信息的时候,神经纤维的数
量与感受器的数量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不知道一根神经中有多少条神经纤维,但我的感觉
不会超过1000根吧?但感受器就要多得多了,如果神经纤维的多少与感觉得精细程度有关
的话,手臂上的神经应该比的腿上的粗的多。但事实不是这样。
如果上面两点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外周神经是如何把成千上万的感觉信息传入大脑
的呢?光是感受器的定位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打个比方:比如受伤某个痛温觉感受器兴奋,那么中枢是怎样知道是手上的那一部分
发生的痛觉刺激呢?人的手上的感觉得精细程度最起码是毫米级的,这就意味着手上有上
万个感受器(仅仅是痛温觉感受器),信息怎样编码上传的,我搞不清楚,但我觉得应该
与计算机的方式相似,我的估计如下:不同的神经末梢的兴奋,会引起突出内神经递质的
的分布不通,不同的分布会引起具体兴奋的纤维的不同。这样,就可以产生不同的信息编
码(每根神经纤维都有兴奋和静息两种状态),虽然有大量的信息,但上千的神经纤维可
以产生上千位的编码,容量是足够的了。
如果我上面的分析正确的话,那么问题就变得有意思了。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现实世界
的信息量太大,无发模拟。如果最终传入大脑的信息都是"数字"的话,那么它的信息容量
就应该是有限的,并且不见得比我们的计算机更复杂。应该是可以模拟的。
虽然我现在没有找到完美的方法,但最起码对我目前的方法应该是有信心的。
最近,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奈之下,想起了神经网络,但是我没学过高等数学
里面的公式我看不懂,所以,弄得也不明白,按我的理解,应该是在各级神经传递的时候,
应该有一些信息被抽象了。这个理解我不知道对否,但对我的打击很大,如果真的是这样,
我现在的设想全部是空中楼阁。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我上面写的内容对我来说,
就像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前一阵子,感觉思路不畅想找个人讨论一下,却没有人可以讨论。我的思路也有些僵
化了。所以,这一段时间,我在拼命的看小说,小说看多了,想象力好像又回来了。到时
候再看看有没有方法解决直觉的问题。
 
wfzha兄,呵呵,好久没看到了,我从现在开始到下个月中旬一般比较空闲.
可以详谈.[:)]
神经信号传递的方式很有意思,它是数字加模拟的.
频率代表信号,但是每次都有一个数字式的放大,对振幅.
高等数学我应该可以帮上一点忙的,
但是里面东西实在太多,而且需要多做练习.
而且可能有许多混沌数学,这个我目前还没有学习过.
另, creation-zy兄, 看到照片了,好帅,呵呵.
 
经过两个多月的沉沦,我的思维又开始活跃起来。今天,我对自己这一段的思考作了一个总结:
1、 对知识保存和访问方法的进一步理解(见以前的讨论和邮件)。
2、 对内在感觉的关注:我发现在自我意识的形成,模糊思维的形成中,内在感觉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有关这一方面的资料却并不多。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其实,只要看一下动物的进化过程就明白了。简单的物种,可能只有恐惧、平静两种感觉。但复杂点的,可以对事物产生熟悉和陌生的感觉。再复杂一点,就会有一些高级的情感比如愤怒、羞愧、亲情、爱情等等。没有复杂的对自身内部的感觉,是不可能产生自我意识的。
3、 模糊思维的形成。最近,在处理一些有关模糊思维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内在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比较慢的(大约100m/s),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对外在的感觉作出一个综合的判断,就必须用并行处理的方式。而人的注意焦点在一瞬间只能关注有限的事件,所以,当大量的感觉信息涌入的时候,人要在极端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判断,就必须在意识范围之外先进行一个初步的信息处理,然后,将这些信息形成一种内在的感觉,在人的意识范围内体现出来。这样,人对事物的感觉就变得模糊了。比如,如果见到一个见过的人,会形成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模糊的,你无法分清到底是哪一部分熟悉。但是,事后通过回忆当时的情景,你可能会找到答案,当然,也有可能就遗忘了,记不起来是哪一个细节让你觉得熟悉。其实,人脑只是为了可以用有限的计算能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外界的复杂事物作出一个较准确的判断,在意识存在的范围之外将精确的信息模糊化了罢了。
4、 对用数字化的方式模拟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我发现,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的信息,是由不同的传导束来完成上传的。外周感受器与皮层感觉中枢之间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有很多过程是不清楚的。但是,如果把神经从外周向中枢传导的过程单独提出来看,把其他的部分看成是一个接口固定的黑匣子,由于神经传导的特性与计算机的方式是一样的,就决定了大脑接受的最初的信息一定是数字化的。我们最佳的模拟方式就是从这个环节入手模拟。
5、 对模拟环境的方法的再认识:我以前简单的认为信息在进入大脑皮层前,经过了复杂的加工。我们可以跳过这个加工环节,直接模拟加工的结果。现在我意识到,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不能省略的。我们要做一个能将外界信息数据合理的转化为感觉信息的转化装置,这是目前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但我觉得是有可能完成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作全面地总结了。总之,我现在能考虑到的最大的困难在于两个方面:
1、怎样做一个能将外界信息数据合理的转化为感觉信息的转化程序?
2、对内在感觉特别是情感在思维中的作用的重新认识。
大家看看有什么好的思路,或者有什么疑问,可以在msn上讨论。
另外,麻烦darwinzhang兄再给我解释一下神经网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吧,我还是不太懂,特别是为什么要用模拟,按我的理解,在信息传导的过程中,人也是用数字的,神经纤维只有静息和兴奋两种状态,怎么会是模拟的呢?反正是不懂
忘了说了,我前一阵子硬盘坏了,不知怎么把darwinzhang兄的msn给弄丢了,麻烦你再给
个吧!我白天没法上网,不过晚上有时间,就是最近小说看多了,脑筋不太好
:D
 
忘了说了,我前一阵子硬盘坏了,不知怎么把darwinzhang兄的msn给弄丢了,麻烦你再给
个吧!我白天没法上网,不过晚上有时间,就是最近小说看多了,脑筋不太好
:D
 
wfzha兄,我也忘记帐号了,等我回家以后再说,今天晚上就回去,呵呵.
我不清楚神经网络的,我只看到过神经传递消息的时候是用频率传递的,
但是能量大小是数字式的.频率是一个模拟量,能量(振幅)是数字式的.
就此而已.
 
我的计算机出问题了,现在还没有恢复,[:(]只好先在这里回复一下了。
wfzha兄,显然我们的直接感觉和快乐的感觉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直接的感觉是
直接的,受到的影响是小的或者说基本是可以消除的,比如我们看到黄色,
那么基本大家都可以认为是黄色。而一个愉快的感觉,引起的方式可以不同,
同一个事物,可能引起的感觉是快乐的,也可能是不快乐了。
另外,我以为业余爱好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够严谨,我原来以为自己是非常严谨的
,后来才发现还是很不够严谨的。应当更加对自己的概念,想法反复的严格的检验才对。
 
大家新年好!
不好意思,最近两天没上大富翁,DarwinZhang兄的帖子才看到[:)]
首先,我强调快乐是一种感觉主要是想强调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方式与控制感觉的
方式是相同的。我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的人为在人的生理基础之上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控
制系统来产生意识,就对意识的产生不做追究了。我现在觉得,意识或人脑对人的行为
的控制,都是通过情感的方式来表达的。我之所以那样说,是想强调情感的处理方式在
本质上来说与感觉是相同的。而不是认为他与人对外界的感觉没有区别。
另外,我认为你对感觉的理解有问题。是的,你看到黄色的东西的时候,是感觉到物体是
黄色的了,但对一个红绿色盲的人来说,它可能分不清什么是红色,什么是绿色,你能说
这个人对颜色没有感觉吗?你的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只会感觉到某一束光线的颜色,对物体
颜色的感觉是经过大脑处理后形成的。婴儿的时候,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视力很
差,但是,光感还是有的。另外,如果有一种生物对颜色的敏感度超过人类的话,你能因为
人的感觉与这种动物不同,就说人没有对光的感觉或是这种动物没有吗?
我觉得,感觉是外界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经过大脑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色和愉快,只不过是引起感觉的刺激来源不同罢了。没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如果把颜色分的很细的话,一个画家可以比普通人区分出更多的颜色,在这个时
候,同一种颜色,可能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反过来说,你不认为大多数人
快乐的源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吗?
最后关于严谨的问题,我同意你的说法,这是你的长处!我就比较欠缺了,这点自知之明
我还是有的[:D]
 
wfzha兄,当然一切的感受都是神经冲动。但是,直接的感受和
复合的感觉应该是不同的。一个是神经末梢传递来的冲动,
最多经过简单的处理。而感觉却是非常复杂的,应该有大量的
高级神经活动参与的。
细微的颜色不同引起的争议,我以为是达到人眼睛的灵敏度误
差极限造成的。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色度仪来获得某个颜色
的精确颜色值。同时,一个普通人在一定的环境(光照等)下,
一定可以给出非常精确一致的对比判断。比如:
A样品比B样品要亮一些,C样品比D样品要偏红一些等等。
然而对于快乐,虽然由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对于一些共同的
情况或情景,可以普遍做出快乐的感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不一定都非常快乐。比如一个屠夫在杀猪时获得快乐的感觉,
但在一个动物保护者看来却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因此,快乐
不但无法做出精确的更快乐些的判断,甚至连做出相同的
快乐感觉都不一定。
无论如何,不懈的追求总是令人尊敬的。
 
不错,直接感觉和复合感觉确实是不同的。其实,人的情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也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即使是同一个人,婴儿时期情感系统也是不健全的。
这时,引起绝大多数婴儿恐惧、喜悦的感觉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
增大,引起情感变化的机制,情感本身的复杂度都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复杂的
情感,也是建立在简单情感的基础上的。
对外界感觉来说,也有很多复杂的感觉,比如说听觉、视觉、平衡感等等。你用最
简单的来自外界的感觉和复杂的情感做类比是不公平的。
例如,我们对身体的平衡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方面,不同的人,有很大的
能力上的差距。不能简单的给出非常精确一致的对比判断。
至于不同人的快乐的本源不同,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觉得关键是你看问题的角度
问题。如果你抛开全局,只研究某几个肢体的平衡能力,你就会得出不同的人,肢
体的位置相同,但对最终身体平衡与否的判断却是不同的结论来。其实,在屠夫在
杀猪和获得快感之间,发生了大量的事情,其中有很多生存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
你都给忽略不计了:)
 
高人!
收藏
 
同志们新年好! 祝大家猴年大吉! :)
总算回到可爱的宽带网了:p
比较了一下大家的发言,还有wfzha兄发过来的对话记录,有一些看法:
大家在上面谈到的“感受”可以被称为“识”。我认为,前五识(即与眼、耳、鼻、舌、
身这五根相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是完全平等的,而我们称之为“意识”的第六识则
要高于它们——因为前五根本身不具有运作能力,它们只能将它们对应的“受”传递给第六
识,被第六识接受、分辨(“受->识”变换——很像数字电路中的A/D转换,呵呵:p),才
能作为思维的基础素材;与它们相对的第六识可要神通广大得多了——它不但有处理、分辨
前五识的能力,还有感受自身状态的能力——兴奋、宁静、混乱、昏沉、清晰、疲乏、轻
安、喜、怒、欲、念、信、定、惭、胜解等等,除了上述这些功能以外,它还有存取记忆库
的能力。
也许我的论述不够明了,现引述一段:
识谓了别,于自境能知了别故名为识。是故八识心王各各皆有了别性,然了别之法相各不
相同。眼识了别色尘,耳识了别声尘,鼻识了别香尘,舌识了别味尘,身识了别触尘。意识
了别五尘细相及诸法尘,亦了别定境幽闲法尘,末那了别意识之分别及于五尘作极劣之了
别,阿赖耶识唯了别末那之作意及思心所,不于六尘境起诸分别了别,故名无分别心。以八
识心王各皆有其了别作用,故名为识,于自住境能了别故。
DarwinZhang兄在上面举的杀猪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一切法无自性”。这里所谓
的“法”涵盖了一切心理以及物理现象(心法和色法)。“法”摆在那里,可是用不同的方
式、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以及不同的心态下,观察(分辨)到的结果都将不
同——想到了盲人摸象,呵呵。真正的法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或者说不能完
全说清楚——因为任何观察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我们的目的只是制造人工智能体,
不是全能的神(如果有的话:p),不必要求它一定要超越人类的认识水平。
现在最让我头大的是意识本身的运作问题——连门都找不到:( 等发现了“入口”之后,
“框架”、“无意识”、“好奇心”等等就可以一一击破了(我想是这样的:p)。
思考中...
 
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网站: http://www.aaai.org :)
这是其中的杂志 http://www.aaai.org/Magazine/Editorial/magazine-contents.html
下载PDF中。。。 :-DD
 
creation-zy兄的帖子看的似懂非懂:)
我的意思是:
1、情感是一种内部感觉,他的运作方式与其他外部感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2、意识只能在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离开情感,意识就不可能存在。
我认为,有了框架和适当的情感基础,就有了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不是一种普通的感觉,普通的感觉,其源头是外周感受器,而情感的源头是其他外部感觉在大脑中汇总后的结果。所以,情感就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情感就是一种普通的感觉。
 
wfzha兄,我之所以举出这个例子,乃是为了说明直觉和直接
的感受确实是不同的。因为直接的感受是一种直接、简单的
感觉,但是直觉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活动。因此,它们是属于
实质不同的获得信息的途径。这正是我们原来的分歧之所在。
[:)]
creation-zy兄: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发现了另外的一种获取
信息的途径--直觉。而直觉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途径。而我们的
内心世界除了有意识以外,还有无意识不为我们所感觉。意识
主宰当前的我们,但是无意识也在影响我们。意识正如无意识
冰山的海上部分。无意识里面又有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诸如此类等等弗洛伊德容格这些心理学大师的观点在我
看来似乎更能使人明了和清晰的了解人的思维方式。
前段时间有一位佛教主宰精神世界的同学对我说,科学无法
解决精神世界的的问题,我则坚持必须以科学方法来了解我们
的内心并改造之而不是从宗教中来麻醉。我以半拉子心理学
与他讨论,他觉得无法说服我,而我也没有说服他,呵呵。
关于直觉是一种什么东西,我目前还无精确的把握。和直接
的感觉不同,并没有一种直接对应物。直觉似乎是渗透于观察
之种。容格作为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使用了直觉的概念。虽然
他的很多观点目前还不为现代的心理学所接受,但我以为他的
观点对我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一直在尝试发现使我能够更客观的
观察世界的方法,而他深入的分析、明晰的概念使我受益非浅。
我通过阅读他的著作发现直觉确实是存在,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我
是一个强直觉者以想象力为优势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但是我
又是一个依靠思考主宰内心世界的人,也就是说是典型NT
类型的人(按照MBTI性格类型)。我现在还在尝试批判的接受
或改造他的一些观点。我得承认,能够批判性接受前人的
知识也使我更尊重和喜好科学理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