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现在的大学生素质吧!!(0分)

  • 主题发起人 magic6326
  • 开始时间
M

magic6326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录取线差异引发高考大移民 (2002年08月09日 14:17) 选自广州日报
  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拥挤的考生和家长,近年来忽然意识到:成败并不全部来自个人奋斗,只要变换户籍所在地,考生的命运就会发生转变。随着各地户籍改革的深入,户口迁移不再是难事,由于高考地区分数差异,引发的为高考而移民的现象在今年高考后出现了高潮。
高考大移民,给各地学生家长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其社会影响也正日趋显现出来。
异地求学成为潮流
最近,记者见到了一个来自内蒙古的朋友,他送孩子去海南读高三,路经北京。在与记者闲谈时,他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在他孩子就读的学校,今年有50多名学生把户口迁到了海南,目的就是准备在海南参加高考。
这些孩子原来就读的学校,是一所重点高中,教学质量不错。大批学生放弃原来教学质量较好的高中,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北部跑到最南端,到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的海南求学,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今年高考后正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其实,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海南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内地。在内地进不了录取线的,到海南能进录取线;在内地进不了重点大学的,到海南就能上重点大学。
记者从有关部门得到这样的数据:省外就读生在海南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1998年有100多人,1999年有200多人,2001年达到500多人,今年则有1000多人。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真实数据远远大于这个统计结果。不仅在海南,国内很多地区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就在这50多名学生迁往海南的同时,那所内蒙古高中今年同样接收了数十名来自山东的学生。因为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大多来自山东,近年来山东老家的亲属纷纷把孩子送来。理由同样简单:内蒙古的高考分数线低于山东。
同样浙江、江苏、湖南……这些高考分数线较高的地区,考生外流都已经不是秘密。
都是“地区分数差”惹的祸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全国有527万考生参加高考,预计录取率52%。但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预测录取率都超过70%。
从录取分数线看,以文科重点为例,北京462分,上海497分,新疆490分,而山东568分,河南562分,浙江560分。北京与山东等地相差100分左右。
每年高考划线后,部分考生家长会对因区域不同而分数线相差悬殊表示不满,但人们的不满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高考无疑是孩子“成龙”的基础,大学生与非大学生、名牌大学生与非名牌之间的区别是任何人都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高考的成败关系着一个人的前途。
做父母的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一位内蒙古的家长告诉记者:“去年,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考生,在海南参加高考,结果考上了天津一个不错的学校。听说在海南参加高考有不少优惠政策,能加不少分。”他说,如果孩子落户海南有困难,那么他们两口子就辞职到海南工作,他是高级职称、省级优秀教师,符合到海南落户的条件。
考分差异成就了畸形经济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分数线低,但由于户籍管理严格,到这些大城市考学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在北京周边一些小城镇投资50万元,再买上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就能获得北京市户口。许多外地人来投资买房,就是为了孩子高考能享受北京考生的低分数线。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更奇怪的现象,北京的一些学生纷纷到周边的河北等地上高中。离北京一步之遥的燕郊高中,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吸引了许多北京生源,在这所学校的中等生,回北京参加高考都会考上较为理想的高校,而他们那些河北籍的同学们想考入同一学校,就要比他们高出几十分。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同样存在。
很多学校愿接收外地学生
事实上,很多学校也愿意接收外地的学生,一方面,这些外地学生基础好,可以提高本校的升学率;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收取一笔不菲的费用。
而一些具有一定能量的“中间人”在其中也可以大捞好处。
武汉市的一家报纸登出招生广告:某校在汉招收的学生可获得某自治区学籍参加高考。其“优势”之处显然就在于其较好地运用了“地区差”。
在北京这种事情也同样存在。早些时候,京西某楼盘称,与某中学签订合作协议,不论是本市还是外省,购楼后,其子女都优惠录取进入这所学校,保证其考上大学。某大学会以定向生录取,毕业后户口留京。(辛华、千龙)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接受答案了.
 
你怎么知道这会怕苦怕累呢?我好像没有这种感觉呢
 
哈,我也是从广州日报摘下来的。我感觉是总体不如以前了。毕竟人多了什么人都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