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左轻侯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小弟的一点拙见,已发往电脑报骗稿费去了。
请大家指教!
游戏规则——中国软件业随想
左轻侯
关于中国的软件业,说得已经太多,事实上可说的也的确太多。不过令我奇怪的是,也许因为孤陋寡闻,我认为阻碍中国软件业前进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软件业最深层次的“病根”,似乎至今没有被人正面论及,至少没有被人大张旗鼓地提到过它应有的高度。那就是:缺乏对游戏规则,对市场经济规律应有的尊重与敬畏。
任何一位对现代经济做过严肃思考的人士都会同意,市场经济虽然充满着无数不可知的变量,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它也遵循着某些严格的规律运行。即使我们永远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这些规律,不能掌握影响经济运行的一切变数,但我们至少应该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尽量遵守和运用这些规律,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在今天,关于经济运行的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庞大精深的学问,指导着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虽然经济学在预见的准确性等问题上仍然颇多为人垢病之处,但一个现代企业,倘若竟然不愿意去学习、去遵守人类历经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关于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与严格规范,那么在残酷的竞争中,它马上就有被毁灭的危险。
倒霉的是,我们的民族软件业却好象正是如此。
且不说人事管理、财务制度、资金运营等方面亟待规范,单从产品开发来说,诸如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流水线作业、质量检验这些早在本世纪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的工业生产规范,在许多软件企业中好象闻所未闻。拍脑袋出主意,几个人或一个人关门写代码(好象叫“封闭式开发”?),包装打广告,然后搁在连邦看谁要买——这种手工作坊式的过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等于是不会游泳硬要往水里跳——淹死了正常,没淹死算你运气。
有不少的小公司就是这样,开发出一个产品,成功了,皆大欢喜,再开发下一个产品,失败了,就此关门,大家散伙。有人觉得可惜了,于是说要他们找风险投资。但是恕我直言,不从市场的要求出发去看问题,不按规范的流程去开发产品,就算找上十家八家的风险投资,也无济于事。
每一个程序员都知道,如果不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范,瞎写代码,这个程序是没法运行的——编译的时候肯定通不过。奇怪的是,在运作一个企业、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却完全不顾及要面对的经济规律,要遵循的行动规范,仿佛大家都觉得,不管怎样搞出来的产品,都一定能在市场上“编译”通过似的。
其实,要说大家对此全无认识,那也不尽然。至少“软件企业运作要规范”这个观点,还是得到普通赞成的。但是,一到实际中,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一位圈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中国的软件企业,仍然基本上都是大当家的说了算。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一斑。
中国的软件企业何以长期无法走上现代企业的正轨?固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不能不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企业自己的观念问题。大家知道,由于软件的技术含量很高,行业发展速度又快,所以中国的第一批软件企业大多是几个程序员自已搞起来的,很少有专业经理人参与其中。而对于程序员来说,软件这个名词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技术范围,有把它当成艺术的,有把它当成生活方式的,有把它当成救国手段的,甚至有把它当成信仰的。但是我认为,对于靠这个吃饭的圈内人士来说,软件首先是也只能是一种产业——赚钱的手段。这样说可能会招致很多的非难,但本人坚持认为,这和1+1=2一样,是一条无须自证的公理。你要凭兴趣写软件,去写Freeware好了。既然从事商业行为,就得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记住,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肖克利是诺贝尔奖得主就对仙童公司网开一面,也决不会因为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高涨,就对中国软件业手下留情。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了,还谈什么软件报国?柳传志著名的“三不做”原则,第一条就是不赚钱的生意绝对不做,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如果联想当初头脑发热,或在压力下没有坚持住自己的观点,去开发国产CPU,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比较之下,哪一种选择对国家的贡献大些?中国软件业应该放下“高科技”的高傲,老老实实去学习、去研究,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并不比OOP编程简单。
其次,整个业界的认识水平也存在问题。很难找到比软件业更喧嚣的行业了,我们在不断地制造各种新闻热点,制造喧哗与骚动。但是在这些分分合合、是是非非、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背后,在“振兴民族软件”口号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看到多少企图影响大家观念的认真的努力?对于基于现实的中国软件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进行严肃的探讨;对于中国软件企业个体的生存途径和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国产软件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发展方向、走向世界的道路和前景,以经济学的专业眼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一切的一切,我们做过多少?难道都留给外企在中国设的研究院去做不成?如果说中国软件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在迅速提高,那么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实在是太远太远了!中国要成为软件大国,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程序员,也需要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需要具有深刻的市场眼光、懂得尊重与遵循“游戏规则”的管理者和分析家。而我们的许多媒体,说句偏激的话,似乎更热衷于表现走过场式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甚至有些著名评论家的文章,也满足于做故事式的叙述,或就事论事地进行相当表面的分析,很少触及全局性的、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业界的气氛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有更多的对于这个产业的深入、严肃的思考。
缺乏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是中国软件业的阿基里斯之踵。这个致命缺陷对于软件业的影响,也许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作者是越来越多地感到这一点。
其实从这个角度回看本年度业界的几件大事,很容易发现它们后面隐藏着的脉络。 联想、方正同时发生高层人事变动,而且都暴露出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软件企业结构内部仍然存在着严重缺陷,甚至是联想级的大企业也未能例外;另一方面说明旧有的结构终于已经不能承受压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结构已经势在必行。不懂得市场的技术人员,凭借某个方面的优势,凭借一时的机遇,也可能取得不小的成功,但绝不能凭借这些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软件企业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但距离建立我们的世界级的企业帝国,还差很多东西,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微软诉亚都一案,一度传得沸沸扬扬,我倒是很奇怪何以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微软纵有千般不是,但无论如何,使用盗版软件本身总是不对的。微软垄断也好,抬价也好,捆绑销售也好,质量低劣也好,都不能构成盗版的正当理由。就算别人偷了你的东西,也不能构成你到他家去偷窃的理由!诚然,微软和其他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软件巨人已经对国产软件业构成极大的威胁,但要想救亡图存,唯一的道路只能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一步步地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面决不能在“挑战微软霸权”这种豪言壮语之下,靠破坏知识产权这一游戏规则来“发展”我们的民族产业,更不能依靠使用行政手段强行介入这种愚蠢而危险的行为——事实上,只要你稍微有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你就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力量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罕有不以惨败告终的。但是,似乎一时之间,“反微软”的口号声到处流行,而这些义愤填膺的指责多半都是基于道德上的理由,甚至加入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莫须有罪名。这说明我们的版权意识、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多么浅薄!我敢说,如果这种观念不加以改变,中国软件业是永远无法同国外同行抗衡的。
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的盛行,使得这个问题似乎更加复杂。有人好象认为,自由软件就意味着以后的软件都不要钱了,大家都进入各取所需的大同社会,微软之类很快就要在明后天倒闭了。不要觉得好笑,这种人还真不少。其实,自由软件也好,Internet也好,虽然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商业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基本的经济规律。卖软件是赚钱,卖服务同样是赚钱,源码保密要赚钱,源码开放同样也要赚钱的。一个公司不赚钱何以生存?若不是看中了Red Hat的“钱途”,大家凭什么买它的股票?不要以为凭借这些新名词就能逃过无情的市场检验,就能让中国软件业起死回生。令人担忧的是,偏激的道德义愤似乎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以致于为软件收费的共享软件作者也受到了攻击。我曾在一个免费软件的Readme中看到作者对收费软件言辞激烈的批评:“大家觉不觉得这种话(要求注册)象不象马路上对你伸手并说‘请行行好,给点钱吧’的人?我们始终认为只要是共享软件就一律免费!……如果你希望你的软件能为你带来金钱,请去软件制作公司工作,请不要加入共享软件制作的队列!”(笔者注:其实Shareware一般就是指需要注册的软件,不需注册的软件称为Freeware)虽然本人写过的都是一些免费软件,但这种指责让我很不舒服。软件的作者为自己的劳动取得报酬,这条规则不但天经地义,而且是整个软件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石。对游戏规则本身的蔑视,比对某些具体事情的攻击更加令人不安。我们为什么如此反感正常的商业行为?为什么不能对它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临近年末,金山的红色正版软件风暴象一场真正的飓风一样横扫了整个软件界。拍手的有,担心的也有,不以为然的似乎也不少。但是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中国的软件企业终于在战胜盗版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那就是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这并不是出于一个无钱购买正版的用户的直觉。按照经济学理论,一种产品的价格越高,购买的人数就越少。如果它的价格高到一定地步,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它的成交量就趋向于零。如果这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低廉、而又差不多可以完全替代的产品,消费者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购买这种替代品。这是一条死规律,有条件就会出现,法律也不能改变它。我们必须牢记,市场是按它自己的规律而不是法律规定运作的,义愤填膺、大喊大叫、集中整治、道德教诲都不能代替经济规律,否则我们干脆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好了。想要彻底消灭盗版,就要破坏这条规律成立的条件,最实际的办法就是降价,把价格降到消费者能够支付的范围。这不是破坏游戏规则,而是正确地遵循了游戏规则。金山公司这一小小的试探引起的反响,足以证明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有多大!事实给了那些指责市场、指责消费者的人们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对这个价位的软件能否赚钱的疑虑,已经被金山总经理雷军先生所澄清了。但是要看到,金山公司的这一举动,并非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之上的自觉行动,很大程度上只是歪打正着——金山本来打算将它作为一种宣传手段的。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愿金山和其他的中国软件企业,对这次正版风暴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在即将结束本文之时,传来了中美达成了中国入世问题协议的消息。霎时间,我似乎听到了历史的脚步声。是的,历史车轮不可逆转,中国终于要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了。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更大、更直接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产业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抵御外来侵略”的阶段,而是将真正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同时承担自己的责任。
大家应该还记得,微软进军中国之初,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资金、技术、市场力量、垄断优势,转眼间就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文平台屠戮净尽的往事。如今,中国软件业虽然已经非复吴下阿蒙,但仍然有许许多多令人担忧的理由。我们是否真能吸取教训,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市场中不断学习提高,创立与中国国力相符的强大产业?
强敌环伺,鼓声渐浓。
至于如何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深入剖析中国软件业,如何引导中国软件业在规范的市场经济运作中崛起,作者自知非自己的能力所及。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已经到结尾了。
文章中难免有过激之处,但作者并未刻意避免。因为我并不讳言,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要引起反响与思考。也许文中某些观点是很错误的,但那并不重要。为了所说过的这些理由,我愿意大声呐喊,直至声嘶力竭。
附:给个评价吧,打分的地址:
http://www.cq.cpcw.com/cgi-bin/wanyuan/rate.cgi?ID=113
请大家指教!
游戏规则——中国软件业随想
左轻侯
关于中国的软件业,说得已经太多,事实上可说的也的确太多。不过令我奇怪的是,也许因为孤陋寡闻,我认为阻碍中国软件业前进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软件业最深层次的“病根”,似乎至今没有被人正面论及,至少没有被人大张旗鼓地提到过它应有的高度。那就是:缺乏对游戏规则,对市场经济规律应有的尊重与敬畏。
任何一位对现代经济做过严肃思考的人士都会同意,市场经济虽然充满着无数不可知的变量,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它也遵循着某些严格的规律运行。即使我们永远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这些规律,不能掌握影响经济运行的一切变数,但我们至少应该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尽量遵守和运用这些规律,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在今天,关于经济运行的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庞大精深的学问,指导着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虽然经济学在预见的准确性等问题上仍然颇多为人垢病之处,但一个现代企业,倘若竟然不愿意去学习、去遵守人类历经几个世纪积累起来的关于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与严格规范,那么在残酷的竞争中,它马上就有被毁灭的危险。
倒霉的是,我们的民族软件业却好象正是如此。
且不说人事管理、财务制度、资金运营等方面亟待规范,单从产品开发来说,诸如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流水线作业、质量检验这些早在本世纪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的工业生产规范,在许多软件企业中好象闻所未闻。拍脑袋出主意,几个人或一个人关门写代码(好象叫“封闭式开发”?),包装打广告,然后搁在连邦看谁要买——这种手工作坊式的过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等于是不会游泳硬要往水里跳——淹死了正常,没淹死算你运气。
有不少的小公司就是这样,开发出一个产品,成功了,皆大欢喜,再开发下一个产品,失败了,就此关门,大家散伙。有人觉得可惜了,于是说要他们找风险投资。但是恕我直言,不从市场的要求出发去看问题,不按规范的流程去开发产品,就算找上十家八家的风险投资,也无济于事。
每一个程序员都知道,如果不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范,瞎写代码,这个程序是没法运行的——编译的时候肯定通不过。奇怪的是,在运作一个企业、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他们却完全不顾及要面对的经济规律,要遵循的行动规范,仿佛大家都觉得,不管怎样搞出来的产品,都一定能在市场上“编译”通过似的。
其实,要说大家对此全无认识,那也不尽然。至少“软件企业运作要规范”这个观点,还是得到普通赞成的。但是,一到实际中,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一位圈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中国的软件企业,仍然基本上都是大当家的说了算。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一斑。
中国的软件企业何以长期无法走上现代企业的正轨?固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不能不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企业自己的观念问题。大家知道,由于软件的技术含量很高,行业发展速度又快,所以中国的第一批软件企业大多是几个程序员自已搞起来的,很少有专业经理人参与其中。而对于程序员来说,软件这个名词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技术范围,有把它当成艺术的,有把它当成生活方式的,有把它当成救国手段的,甚至有把它当成信仰的。但是我认为,对于靠这个吃饭的圈内人士来说,软件首先是也只能是一种产业——赚钱的手段。这样说可能会招致很多的非难,但本人坚持认为,这和1+1=2一样,是一条无须自证的公理。你要凭兴趣写软件,去写Freeware好了。既然从事商业行为,就得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记住,市场经济的规律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肖克利是诺贝尔奖得主就对仙童公司网开一面,也决不会因为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高涨,就对中国软件业手下留情。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了,还谈什么软件报国?柳传志著名的“三不做”原则,第一条就是不赚钱的生意绝对不做,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如果联想当初头脑发热,或在压力下没有坚持住自己的观点,去开发国产CPU,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联想了。比较之下,哪一种选择对国家的贡献大些?中国软件业应该放下“高科技”的高傲,老老实实去学习、去研究,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并不比OOP编程简单。
其次,整个业界的认识水平也存在问题。很难找到比软件业更喧嚣的行业了,我们在不断地制造各种新闻热点,制造喧哗与骚动。但是在这些分分合合、是是非非、义正辞严.慷慨激昂的背后,在“振兴民族软件”口号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看到多少企图影响大家观念的认真的努力?对于基于现实的中国软件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进行严肃的探讨;对于中国软件企业个体的生存途径和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国产软件的优势和劣势、可能的发展方向、走向世界的道路和前景,以经济学的专业眼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一切的一切,我们做过多少?难道都留给外企在中国设的研究院去做不成?如果说中国软件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在迅速提高,那么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实在是太远太远了!中国要成为软件大国,不仅需要世界一流的程序员,也需要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需要具有深刻的市场眼光、懂得尊重与遵循“游戏规则”的管理者和分析家。而我们的许多媒体,说句偏激的话,似乎更热衷于表现走过场式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甚至有些著名评论家的文章,也满足于做故事式的叙述,或就事论事地进行相当表面的分析,很少触及全局性的、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业界的气氛应该是理性的,应该有更多的对于这个产业的深入、严肃的思考。
缺乏市场经济的观念,缺乏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是中国软件业的阿基里斯之踵。这个致命缺陷对于软件业的影响,也许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作者是越来越多地感到这一点。
其实从这个角度回看本年度业界的几件大事,很容易发现它们后面隐藏着的脉络。 联想、方正同时发生高层人事变动,而且都暴露出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软件企业结构内部仍然存在着严重缺陷,甚至是联想级的大企业也未能例外;另一方面说明旧有的结构终于已经不能承受压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结构已经势在必行。不懂得市场的技术人员,凭借某个方面的优势,凭借一时的机遇,也可能取得不小的成功,但绝不能凭借这些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软件企业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但距离建立我们的世界级的企业帝国,还差很多东西,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微软诉亚都一案,一度传得沸沸扬扬,我倒是很奇怪何以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微软纵有千般不是,但无论如何,使用盗版软件本身总是不对的。微软垄断也好,抬价也好,捆绑销售也好,质量低劣也好,都不能构成盗版的正当理由。就算别人偷了你的东西,也不能构成你到他家去偷窃的理由!诚然,微软和其他正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软件巨人已经对国产软件业构成极大的威胁,但要想救亡图存,唯一的道路只能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一步步地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面决不能在“挑战微软霸权”这种豪言壮语之下,靠破坏知识产权这一游戏规则来“发展”我们的民族产业,更不能依靠使用行政手段强行介入这种愚蠢而危险的行为——事实上,只要你稍微有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你就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力量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罕有不以惨败告终的。但是,似乎一时之间,“反微软”的口号声到处流行,而这些义愤填膺的指责多半都是基于道德上的理由,甚至加入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莫须有罪名。这说明我们的版权意识、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多么浅薄!我敢说,如果这种观念不加以改变,中国软件业是永远无法同国外同行抗衡的。
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的盛行,使得这个问题似乎更加复杂。有人好象认为,自由软件就意味着以后的软件都不要钱了,大家都进入各取所需的大同社会,微软之类很快就要在明后天倒闭了。不要觉得好笑,这种人还真不少。其实,自由软件也好,Internet也好,虽然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商业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基本的经济规律。卖软件是赚钱,卖服务同样是赚钱,源码保密要赚钱,源码开放同样也要赚钱的。一个公司不赚钱何以生存?若不是看中了Red Hat的“钱途”,大家凭什么买它的股票?不要以为凭借这些新名词就能逃过无情的市场检验,就能让中国软件业起死回生。令人担忧的是,偏激的道德义愤似乎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以致于为软件收费的共享软件作者也受到了攻击。我曾在一个免费软件的Readme中看到作者对收费软件言辞激烈的批评:“大家觉不觉得这种话(要求注册)象不象马路上对你伸手并说‘请行行好,给点钱吧’的人?我们始终认为只要是共享软件就一律免费!……如果你希望你的软件能为你带来金钱,请去软件制作公司工作,请不要加入共享软件制作的队列!”(笔者注:其实Shareware一般就是指需要注册的软件,不需注册的软件称为Freeware)虽然本人写过的都是一些免费软件,但这种指责让我很不舒服。软件的作者为自己的劳动取得报酬,这条规则不但天经地义,而且是整个软件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石。对游戏规则本身的蔑视,比对某些具体事情的攻击更加令人不安。我们为什么如此反感正常的商业行为?为什么不能对它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临近年末,金山的红色正版软件风暴象一场真正的飓风一样横扫了整个软件界。拍手的有,担心的也有,不以为然的似乎也不少。但是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中国的软件企业终于在战胜盗版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那就是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这并不是出于一个无钱购买正版的用户的直觉。按照经济学理论,一种产品的价格越高,购买的人数就越少。如果它的价格高到一定地步,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它的成交量就趋向于零。如果这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低廉、而又差不多可以完全替代的产品,消费者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购买这种替代品。这是一条死规律,有条件就会出现,法律也不能改变它。我们必须牢记,市场是按它自己的规律而不是法律规定运作的,义愤填膺、大喊大叫、集中整治、道德教诲都不能代替经济规律,否则我们干脆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好了。想要彻底消灭盗版,就要破坏这条规律成立的条件,最实际的办法就是降价,把价格降到消费者能够支付的范围。这不是破坏游戏规则,而是正确地遵循了游戏规则。金山公司这一小小的试探引起的反响,足以证明中国的正版软件市场有多大!事实给了那些指责市场、指责消费者的人们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对这个价位的软件能否赚钱的疑虑,已经被金山总经理雷军先生所澄清了。但是要看到,金山公司的这一举动,并非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正确认识之上的自觉行动,很大程度上只是歪打正着——金山本来打算将它作为一种宣传手段的。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愿金山和其他的中国软件企业,对这次正版风暴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市场的认识、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在即将结束本文之时,传来了中美达成了中国入世问题协议的消息。霎时间,我似乎听到了历史的脚步声。是的,历史车轮不可逆转,中国终于要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和规模,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了。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更大、更直接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产业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抵御外来侵略”的阶段,而是将真正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同时承担自己的责任。
大家应该还记得,微软进军中国之初,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资金、技术、市场力量、垄断优势,转眼间就将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文平台屠戮净尽的往事。如今,中国软件业虽然已经非复吴下阿蒙,但仍然有许许多多令人担忧的理由。我们是否真能吸取教训,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市场中不断学习提高,创立与中国国力相符的强大产业?
强敌环伺,鼓声渐浓。
至于如何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深入剖析中国软件业,如何引导中国软件业在规范的市场经济运作中崛起,作者自知非自己的能力所及。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这篇文章却已经到结尾了。
文章中难免有过激之处,但作者并未刻意避免。因为我并不讳言,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要引起反响与思考。也许文中某些观点是很错误的,但那并不重要。为了所说过的这些理由,我愿意大声呐喊,直至声嘶力竭。
附:给个评价吧,打分的地址:
http://www.cq.cpcw.com/cgi-bin/wanyuan/rate.cgi?ID=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