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谈一下思路吧:
数据包结构:(以Byte为单位)
0:信息标志位,必须为非零值
1-4:信息正文长度,DWORD类型
5-:信息正文
接收方应该使用两个缓冲区(必须足够大——我用的是16K),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缓冲区处于
写状态,而另一个缓冲区则必须处于读状态。一旦读缓冲区的信息被处理完毕,就交换两个缓冲区
的角色,实现流水工作。在实际操作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同时读写同一个缓冲区。
每个缓冲区有两个指针——读指针与写指针,写指针总是指向接收缓冲区有效信息的末端,在
读取时,要注意使读指针不能超过写指针。
每次Socket接收到一个Socket包,并不要急于处理它们,而是将其写入到接收缓冲区的末端。
信息读取线程针对读缓冲区进行信息读取。根据上面的信息包结构,很容易得到信息的读取方法:
1.判断读指针指与写指针是否重合,如重合,则说明信息已经读取完毕,读取过程结束,进行进行
缓冲区交换,再次进行读取操作。
2.判断读指针指向的Byte是否为0,若为零,则说明读指针之后不再有信息(要做到这一点,接收
缓冲区在进行写操作之前必须初始化为全零),读取过程结束,其余操作同上。
3.将读指针加1,读取信息包中的正文长度信息。并根据正文长度将正文信息读取到相应的临时缓冲
区中去,调用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对其进行处理。在处理完毕之后,将读指针置于正文信息之后,
转到过程1。
思路就讲这些了,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信问我。 E-mail: creation_zy@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