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SDN转过来的几篇帖子 Borland传奇拾遗 ( 积分: 1 )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zw963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Z

zw963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看着激动~~
就是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delphi支持者(borland社区)无私的奉献,不断的关注。才有了
现在的CodeGear~
borland走好!
 
Borland传奇拾遗: CodeGear元年的计划
说明:这些消息多数是从CodeGear员工的blog中整理出来。
CodeGear的成立
CodeGear将于Q1正式成立,现在企业标识之类的东西已经经过了最后的审核阶段估计很快就会出来。有一种说法是今后CodeGear会在线销售T-Shirt之类的纪念品。这倒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毕竟我只有一件Borland标识的T-Shirt。
新产品的发布
CodeGear将在Q1最后——即今年三月发布两个重要的产品,Delphi 2007 for Win32(Spacely)和Delphi for PHP。后者李伟先生刚刚做了一篇blog来说明,我就不赘述了——虽然是个1.0的产品,但是看起来十分有Delphi 1那时的气势。前者则是完全针对Win32开发的IDE力作。
Delphi 2007 for Win32似乎并非此前一直传言很多的Highlander。它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 IDE需要.NET 2.0 Framework。由于Build框架完全转移到了MSbuild上面所以这个IDE还是需要.NET框架。(之前我还担心Code Beautifier Collection能不能支持Delphi 2007,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2 全新的安装包。CodeGear放弃了之前使用多年的InstallShield的安装包制作技术,这一个新版本的安装包是使用InstallAware技术制作的,因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配置性,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在线更新。一个例子就是文档的更新不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只要CodeGear方面做出了更新,用户方面的文档就可以第一时间在线更新。
3 VCL针对Vista操作系统作了修改,完全支持新的API。(当然,这个要求IDE安装在Vista上面才可以。)
4 RTL集成了更多的FastCode项目的精华,执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5 IDE方面修改了很多地方,使得执行效率堪比Delphi 7。(特别是类似Delphi 7的悬停状视图得到了更多的测试应该是十分稳定了。)
6 DBExpress引擎的底层有了大幅的改写,现在是DBX 4了,但是保持了版本兼容性。这一修改大大的改善了DBX对于更多数据库的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DBX数据库开发的能力,执行效率没有下降,在一些测试中还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应该说Delphi 2007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版本,没有加入泛型,没有.NET开发。但是这个版本应该可以消除Delphi 7以来Win32方面用户的怀疑,也可以巩固Delphi已有的用户族群。这一点对于现在的CodeGear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有一位Beta测试人员的blog可以作为参考。
Higlander?
可以想见由于Spacely的出现,Highlander计划包含的特性将会在下一个版本(Delphi 2008)中出现。在Delphi Hour中Nick Hodges已经明确表示了CodeGear将不再尾随MS的步伐,而是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这似乎意味着说不定Highlander中间.NET 2.0/3.0的支持为Unicode VCL和Win64让路。
不论如何,这说明CodeGear确实是在遵循Where Developers Matter这一准则,确实是在努力的开发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推进着技术的进步。因此这样的产品一定会取得市场的响应,重现Borland当年的辉煌。
其他
据说不久将会出来一个JBuilder 2007 Release 2,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很期待JBuilder的新面貌。
PHP的新产品之后,CodeGear下一个目标就是Ruby。不过Ruby将会加入哪一条产品线是一个问题。PHP最后还是同Delphi作了邻居。但是Ruby这边很可能就是借用JBuilder/Eclipse的点子。
CodeRage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打算注册CodeRage了,不过,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盛事。免费的年会,而且完全是藉由互联网搭建的虚拟会议。好主意。正如现在CodeGear主页上面所宣传的,可以在家里享受到Borland Conference的感受。如果你有空的话,不妨注册并且参与这个难得的年会。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516335
 
Borland传奇拾遗:Borland的第四次转变(上)
接踵而来的离去 - 2005年初的变化
不知道是不是.NET战线太长,而且面对着Java的强势,MS终于觉得人手不够了,再次开始了对于Borland人才的挖掘。这一次,离开的自然又是两位功夫十分了得的人物——Chuck和Blake。很快Chuck就在XAML和Avalon的小组开始了工作,而Blake参与了Indigo的研发。大约是终于得到了这两位专家的智力支持,我们才得以在2006年末看到了正式发布的.NET 3.0和Windows Vista,两个一拖再拖的重要软件。
Blake离开时已经是在CTO的位置上面,所以对于JBuilder的影响应该不是那么大。只是2003年起,JBuilder就在Eclipse的进攻下显出了一些问题,05年只不过问题越发明显罢了。Chuck则很早就不直接涉足Delphi产品了——Delphi实际上是在Danny Thorpe掌控下。
Dale Fuller的退出

当然,几乎同时为Borland第三次转型做出不懈努力的CEO Dale Fuller也因为Borland的连续亏损状况卸任了。
对于Dale Fuller的执政业绩,我们可以作出下面结个主要的总结:
放弃与Corel的合并案,开始改造Borland;
顺利的结束了IDE产品线的动乱,并向Linux进军;
促成了JBuilder的辉煌并开始围绕JBuilder打造ALM产品线;
在计划一一出现问题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ALM与IDE两线的矛盾,.NET计划也未成功;
Borland连续亏损,不得不辞职。
可以说Dale对于Borland也有过很不错的整理,只是时运不佳,接连错过了股票大涨的机会,而且ALM产品的引入造成了后面巨大的麻烦,为今天CodeGear的对立直接或者间接的埋下了伏笔。
Borland第四次的转型开始
在2005年初出现这样纷乱的局面绝对不是我们开发者希望看到的样子。不过,很快临时CEO Scott Arnold宣布Borland将继续开发者市场的运营,对于稳定开发者社群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进一步的行动也陆续展开。其中主要的步骤有:

发布带有非常诱人的协作开发支持的JBuilder 2006,同时正式宣布放弃自主研发的PrimeTime IDE,将从JBuilder 2007起使用Eclipse作为IDE核心。

举办24 Hours of Delphi/DeXter以及8 Hours of InterBase,举办BorCon05,重新团结开发者社区。

隆重发布Delphi 2006,希望挽回上两个版本带来的不佳局面——Delphi 2005刚刚发布就遇到了重重阻力,这似乎是研发部门不曾想见的糟糕状况。

分拆Borland业务,将ALM产品线和IDE产品线分离,组建Developer Tools Group,后来又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完全独立的子公司CodeGear。
到了最终宣布CodeGear成立时,似乎这一轮的转型基本结束。后面Borland品牌将主攻企业级开发市场,而CodeGear品牌则负责开发者市场,提供各种开发工具。同Inprise时期相比,这样的两线划分虽然缺少了不少配合,但是无疑更加贴合市场特别是用户的需要,说不定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我个人并不在意Borland的命运了,而是希望CodeGear能够顺利发展。
当然,其中最后两个步骤实施时,Borland的CEO已经换成了Tod Nielse
n,“Go big, or go home”成了新阶段的口号。尽管至今为止,这一次转型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Inprise闹剧重现,但是从IDE产品线来看改革大大的释放了研发部门的想象力和生产力,而且一个独立的CodeGear子公司保证了IDE部门的独立运作,再也不会因为配合ALM而做出什么开发者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来。这一切都是那么重大的事件,除了中间两个我已经专门写了一些细节外,似乎还有很多信息没有加入。不过,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发生在BorCon 05前后的另一桩事件——Danny Thorpe的离开。
Danny Thorpe的告别
早在BorCon 05进行中,就已经流传Danny将要离开,不过Danny还是举办了几个参与者十分满意的Sessions。当然,新的消息是越来越多,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在Borland新闻组上我们看到了Danny自己撰写的告别书。
Members of the Delphi Community,

As you've no do
ubt read in other threads in this newsgroup, I have left
Borland to seek new opportunities at Google.
This was not a sudden action. I have tried my best to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for the Delphi team, starting with transition plan
discussions with Borland management more than nine months ago.
(那时也正是Blake和Chuck离开的时候,似乎三人做出决定就在同一时期)
Delphi is built by a team, not by any individual. Far greater talent
than mine has come and gone from the team, and Delphi presses on. More
importantly, far greater talent remains in the team, some of it as yet
untapped.
As you may know, my philosphy is that teams should be built to
anticipate, tolerate, and support the comings and goings of individuals
on the team. Everyone will eventually leave the team - either by
choice, or by pine box. To ignore this is childish.
I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the Delphi team to continue to deliver the
right stuff to keep Delphi current, innovative, and competitive for
years to come. Though there have been some difficult spots between
myself and Borland corporate management, the internal changes in
attitude and messaging in recent months from Borland corporate toward
Delphi have turned my faith in Borland supporting Delphi back toward
the positive. I'm sure that will only get better as Todd Neilsen
steps in as the new CEO.
(Danny预见了当前的局面,确实当前CodeGear独立的局面对于Delphi今后的开发来说是更加理想,只是Danny的离去不可避免)
I'm also pleased that in some small measure my departure is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within the Delphi team, and that Borland
management (Boz and Steve Todd) was very supportive of "redrawing the
map" under the guidance of Allen, Michael, Eli, and myself. Several
individuals on the team have been promoted in title and/or in pay as a
result of this change. Many of those have not seen promotion or pay
raises for as long as 5 years. Borland has also committed to opening up
several new positions in the Delphi group in Scotts Valley, which may
be filled with entry or mid level engineering talent. This alone is a
significant reversal of the "No new hires in Scotts Valley" edict
earlier this year by then
-CEO Dale Fuller.
(确实在Danny离开之后有不少新人加入,也有不少旧人回来,Delphi团队出现了多年没有的新变化)
I was not snatched away from Borland, and I am not leaving Borland for
lack of money. I sought out Google, and I'll be making at Google
exactly what I made at Borland, which is nicely comfortable but not
excessive. There were other suitors (including the obvious one) but,
quite frankly, Google outmaneuvered them.
(这里的the obvious one我觉得有99%可能指的是MS。当然,Google也没有留住Danny,还是放他去了MS)
Could Borland have bought me back? No, because I didn't leave for
money. Why, then
? Opportunity. I'm going to Google to pursue idea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e simply beyond Borland. I love Delphi, I
know it inside out, but there's a lot more in me than just Delphi.
After 15 exciting years do
ing a wide variety of things at Borland, it's
time for me to do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s is not goodbye. This is just changing channels.
-Danny Thorpe
Engineer, Google.
当时感觉这一离开的决定尽管很突然,但是Danny本人已经作了长期的考虑,并且有了这样正式以及和平的告别书,我们似乎除了祝福Danny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只是绕了一圈之后,Danny还是投入了MS的怀抱。至此Borland传奇中李维先生推崇之至的Borland四大天王似乎全部被MS收罗旗下。这似乎也预示着.NET和Windows Live Dev还会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保证MS的继续发展。Borland不佳的管理和经营造成了人才的不断流失,这一次也不知要到何时才会暂停——不过CodeGear的诞生似乎是一个停止的信号。
另外就是Danny那个名叫Delphi Compiler Core的博客再也没有了新篇章了。多少有些遗憾。毕竟Danny的博客充满了智慧。
Delphi小组的变化
其实Delphi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早在Anders离开时,这个小组就以合理的人员配置解决了遗留的问题,并且成功地推出了Delphi 5那样成功的产品。Chuck和Danny离开时,Delphi编译器已经交到了Seppy Bloom以及Tagawa-san手中,同时IDE部分还有Allen带领的团队。而且由于两位首席科学家的离开,人事部门有了足够的资金来聘用新的人员,补充研发团队——怎么办呢?由于ALM部门抽头了收入,R&D部门的钱不是很多,Allen等人多年都没有得到提升呢!不过现在CodeGear有独立的HR部门,也许人事工作会有新的情况。可以说,新的英雄已经在孕育之中了,只是不知在下面的哪一个版本中会有新人接过Delphi的大旗。这面旗子现在交到了Allen Bauer的手中。随着今年中Nick Hodges以Delphi Product Manager的身份加入,我认为Delphi团队又进入了一个空前团结的阶段,下一个版本的Delphi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下一半的预告
其实说来也是奇怪,Borland这最近一次转型是在一片哀叹中开始的,但是R&D小组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从blog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情绪,冲淡了我们对于Borland未来的迷茫。而在这最近的几个月中,Turbo产品线的重建,InterBase 2007以及JBuilder 2007的正式发布一刻不停的为开发者带来新的选择和惊喜,而Delphi Highlander以及CodeGear DevCon 2007则是我今后几个月中最期待的东西了——仅次于我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是传奇,就必定精彩不断。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420444
 
Borland传奇拾遗:Borland的第四次转变(下)
惊天的卖出消息
2006 Feb 8是让众多Borland产品特别是IDE产品用户感到紧张和不安的一天,在宣布并购Segue Software公司并得到其著名的测试方面套件Silk系列的同时,Borland CEO Tod Nielse
n宣布了将IDE产品线卖出的消息。当然,令人意想不到的发布卖出消息的同时Tod表示还没有明确的出售对象——还没有找到下家就急于宣布卖出消息是不是明智呢?似乎这次发布消息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兴趣的买家开始同Borland的联系,以便双方尽快开始谈判。Tod Nielson上台后的一系列表态,特别是在BorCon 05上面强调将继续关注开发者的需求和加强IDE业务,本来使大家认为Borland的业务再次走上了正轨,同时Delphi 2006的发布也是十分顺利。这一次的声明则似乎将一切幻想都击得粉碎。
ALM与IDE之争
当然,这次卖出可以成功解决Borland产品线太长的问题——卖出了IDE产品线,那么Borland就剩下ALM一条线了。怎么说呢,正是在Delphi和JBuilder成功的挽救Borland于破产边缘并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之后,Borland才有能力逐步收购Starbase、TogetherSoft、OptimizeIt等公司,并且在短期内打造起一个有点模样的ALM产品线来。但是这个市场上面的竞争显然丝毫不比其他地方轻松,Borland没有能够从这里得到想象中的成长,Dale Fuller也因为业绩的缘故下台了。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居然是ALM把IDE产品踢了出来。
一时间在各个Delphi论坛上面都充斥着迷惘和失落。当然,Delphi和JBuilder的用户是不愿意看到这两个成功的IDE随着卖出而没落。特别是Delphi 2006的销售大受影响,很多有意愿升级的用户由于2月8号的声明而产生了犹豫。后来大家又得知ALM部门一直在从R&D部门赢得的Delphi/JBuilder销售收入中抽头的消息后,很多人更选择等到R&D部门独立出来之后再行购买。
当然,假如ALM部门没有抽头,恐怕JBuilder和Delphi开发比之现在的情况要顺利很多。同时Borland的亏损应该并不是IDE产品线的问题。ALM一线一直没有带来稳定的盈利,应该是拖累整个公司的——这说明Borland的营销还是不如其他公司那样优秀,在企业级客户中还是不那么受欢迎。不断的并购一方面扩大了ALM覆盖的领域,一方面也是利用那些小公司盈利的产品来弥补Borland手头产品的亏损——对Segue的收购便是一例,毕竟Silk系列在测试领域十分的受欢迎,可以掩盖一部分Caliber和StarTeam销量不足的问题吧。
谁会收购?
同时,好事者也列出了一张长长的名单,列上了可能收购Borland IDE产品线的公司。由于卖出的是整个IDE产品线,包括了全部的研发团队,毋庸置疑只有大公司才有出手的能力。
Microsoft是大家可以想见的第一个可能。不过由于MS拿到了JBuilder毫无用处,所以这一次它定然不会贸然参与收购,即使可以一次得到Allen Bauer之类的难得人才——想挖人嘛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动手。当然,另外一个阻挠MS的力量就是Borland的开发者社区了,谁也不希望Delphi进入MS之后变成FoxPro那样的弃儿。
IBM,SUN和Oracle也被列入名单之中,但是他们都是十分关注Java领域的,拿到了Delphi和C++Builder怎么处理同样会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在所有的大公司中,似乎只有Google是各方面都认为最为合适的。首先Google没有自己的IDE产品线,没有累赘。此外Google的触角正在逐步伸向MS的地盘,假如得到了Borland的IDE,就无形中占领了不少开发者的视线,对于进一步向MS开火自然是很合适的。但是Google是否有能力并且有信心能够用好这些资源呢?IDE到了Google手里会不会变得很好?当然我的看法是很多人之所以列上Google,很大程度上是因为Danny Thorpe那时在Google——让Delphi跟着Danny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玩的是在讨论这张名单的同时,很多人又列出了一张黑名单,列出了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买家。由于我对于这些公司不算了解,所以就不一一列出。大家有兴趣可以Google一下。
不过,后来从David I等人的blog来看,基本上参与收购的公司都是软件行业外的,更像是风险投资之类的机构。总数也不小,以至于使用a strong number of qualified bidders一词。看得出JBuilder和Delphi在市场的地位还不算太差。
DevCo
这个名称伴随了我们有半年之久,是新公司诞生前对于IDE产品线和团队的一个总称。分拆之后,Borland品牌将致力于企业级市场,以ALM产品为主。DevCo则将关注各个级别的开发者——学生,爱好者,业余人员,专业人员无所不包。当然后来DevCo有了一个更为确切的名字,就是Borland Developer Tools Group。
2006年的愚人节那天,原来任职Borland EMEA(欧洲与中东区)的副总裁Nigel Brown被任命为DTG的经理。第一时间加入DevCo的都是Borland的老雇员了,到5月3日共有大约200名员工,包括David I,John Kaster在内的Developer Relations部门,Allen bauer和Eli Boling在内的R&D部门,以及Sales,Marketing和Support部门。在我们熟悉的名字中间,还有李维先生。
Allen Bauer等人的blog
虽然大多数用户都抱有一种悲观的态度,但是Borland Blogs上面却一直充满了信心。特别是Allen Bauer的地盘,总是十分的有趣味,并且定期报告分拆的进展情况,直到进入缄默期。可以说,Allen细致的描述了IDE产品线之前的不好状况——Cash Cow Myth一篇尤其的精辟,同时又充分的讲述了IDE产品线一旦独立之后的种种好处,让你对于DevCo的未来不自觉地抱有一种期待。
大多数Borland产品专家的blog也是一样的抱有希望,例如Marco Cantu。
当然,后来Nick Hodges加入了DevCo之后,DevCo的声音就变得更加有力而坚定。
Turbos
在世界杯前后,Borland DTG/DevCo发布了BDS小团队套装,JBuilder P2P 套装。不过更加让人高兴的消息是在8月初(8.2)出来的,那就是Turbo品牌又回来了!这让我这样在Turbo C上面学会编程的人们感觉到难得的甜蜜,也在憧憬中度过了那个夏天最炎热的日子。
关于为什么Turbo品牌会在90年代消失了,最像模像样的一种说法是同Delbert Yocam登上Borland CEO宝座有关。由于Turbo Pascal和Turbo C/C++都是Borland起家时代的作品,那时主要的购买人群就是普通开发者,所以Turbo品牌给人的印象就好像那个经典的Turboman一样贴近大众。可是Delbert的野心是借有中间件冲入企业级市场——这也是更名为Inprise的目的,那么Turbo C/C++就肯定不如Borland C++显得庄重了。因此Turbo这个品牌才会消失。不过这似乎也有点牵强,毕竟Borland C++的叫法其实在Philippe Kahn掌权时就有了。
当然,Turbo产品在9月中正式发布时也确实引起了疯狂的下载,连Borland当时的服务器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机会:-)
在www.turboexplorer.com网站上,你可以看到四种样式的Turbo产品,Turbo Delphi,Turbo Delphi for .NET,Turbo C++,Turbo C#,对应于BDS的四种个性。
不过早在DevCo宣布Turbo系列发布之前,就有细心的人发现了Turbo的信号,那就是在Delphi 2006 hotfixes的说明文件中列出了下面的内容:
Product: Borland Developer Studio
Version: 2006
Update level: Update 2
Editions: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Architect, Turbo
Languages: English, German, French, Japanese
当然,那时大家还以为是比Architecture还要高级的版本,却没有想到是比Pro还要低阶的版本。
全部的Turbo产品都包含有免费的Explorer版本和收费的Professional版本。当然,购买Professional版本也是十分的便宜,特别是提供了更加低廉的学生价。唯一的遗憾是除了美国用户可以方便的购买外,在亚洲的很多地方是买都没处买。
可以说Explorer版本是现有免费产品中最值得一试的IDE。首先Explorer版包含了BDS Pro中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控件,只是不支持设计时控件包和IDE插件的安装——可以使用运行时包。其次该版本可以用于商业开发。这比Visual Studio Express版本的授权要宽松了太多。而一旦购买了Professional版本,那么丰富的第三方控件和插件就都可以使用了。
最初由于Key文件的问题,DevCo只允许一台机器(或虚拟机)上面只能安装一个Turbo产品——就是说Turbo Delphi和Turbo C++不可以装在一起,不过后来DevCo又允许用户使用第三方提供的TurboMerger来同时安装多个Turbo产品。这无疑给了很多热爱编程的爱好者接触优秀IDE和技术的难得机会。
当然,BDS 2006的用户难免要觉得不划算了。不过很快他们就免费得到了一系列额外的好处,例如免费下载Castalia,CodeHealer等等工具软件的BDS 2006特别版。
EKON 2006 - InterBase 2007和Highlander Preview
当EKON 2006在Frankfurt展开时,DevCo发布了InterBase 2007。这也是DevCo组建以来发布的第一个全新产品,在性能方面又有了长足进步。当然,DevCo也带来了最新的Highlander Preview和NDataStore。Nick Hodges展示了code segment,parameterized class/Generics之类的Delphi语言新特性,十分诱人。加上之前在JavaOne 2006和EclipseCon 06上面JBuilder Peloton的演示,DevCo最近的产品已经全部亮相。
Hotfixes
Delphi 2005 Update 3发布之后,品质依然不够好。那时Allen Bauer在他的blog上面就发布了好几个新补丁。不过那时似乎还不是很官方。Delphi 2006 Update 2之后,我们再次看见了新补丁时,就是官方性质的Hotfixes了。特别是9月中旬发布了HotfixRollup安装包之后,Delphi 2006达到了不错的品质状况。可以说DevCo更加的重视质量了,而且是更加及时地提供补丁,而不是让用户不断等待。另一个缘故大概是由于R&D内部开始使用SCRUM来进行敏捷开发的缘故吧。
Nov 14,CodeGear is born
到了九十月间,关于Borland分拆的计划早就到了年初预计的最后时刻,但是一直都没有更多的消息。这也引起了来自各方的种种猜测,特别是Marco Cantu提出了the sooner the better的论断之后,我都开始有点不安了。
不过总算到了十一月的时候看到了CodeGear的诞生——至于这个名字是谁起的自然是另一个谜,据说DelphiGear也曾是一个不错的候选,不过IDE不仅仅是Delphi呢。从这时起就再也没有DevCo或者DTG了,Borland的IDE业务以独立子公司的方式完成了独立。这同先前卖出IDE部门的计划明显不同。从Tod Nielson的口中能够看出没有卖出主要还是价钱上面的问题。几家潜在买家的出价都远低于Borland的预计。不过,既然解决了ALM和IDE之间的冲突,这半年Borland内部也没有白忙。特别是CodeGear,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又得到了全部的IDE收益作为资源,说不定可以东山再起。
Ben Smith现在担任着CodeGear的CEO,他表示将会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领导这个小公司继续创新,以服务于开发者社区。而从路线图来看,CodeGear很快会推出一款AJAX和动态语言方面的产品,真是让人心里痒痒的。
JBuilder 2007
11月下旬开始,CodeGear开始了成立之初最大规模的一次营销活动,强力推介JBuilder 2007。在中国区,本来已经转而负责台湾大区的李维先生也再次来到大陆做活动。大家自然是拭目以待,看看这次Peloton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可以让多数公司抛弃Eclipse上面已有的丰富插件而选择JBuilder整理和完善后的一个Eclipse开发平台+插件集合。不过凭借多年在IDE领域的实力,这次JBuilder所带来的ProjectAssist,TeamInsight,RAD EJB 3以及RAD SOA这些插件和功能都让人眼前一亮。CodeGear现在也只有静待市场的反映了。
小结
CodeGear的成立,可以说初步完成了IDE产品线稳定下来的重要问题。下面就是看最新的产品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收入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了。虽然将来Borland再次卖出CodeGear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只要CodeGear能够以优秀的IDE产品占据市场的一角,就可以保证长期的存在下去,并等待下一次壮大的机会。
一段新的传奇也就从此刻开始了——Borland品牌在不断的收购后继续ALM和SDP的脚步,迈向盈利丰厚但是步步危机的企业市场;继承了真正Borland血脉的CodeGear则继续在开发工具的市场上继续迎战MS和OSS。
今后的故事会是如何?实践会给出答案。
 
听李维谈JB2007有感 CodeGear能否重现辉煌?
李维的会有感
虽然对李大师早有而闻,但好像从未正面打过交道,他好像也去过杂志社,但与我无关。今天能够坐在他对面,听其“忽悠”JBuilder 2007的新功能,确实很有一番味道,一是见识了一下他的演讲风采,二是对比较有感情的Borland的IDE又重新燃起一点希望。
李大师身材不高,但很壮,绝对很壮,往台前一站一坐山一样,和同去的Luke Fan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虽然都是胖,呵呵。大师做讲座是非常有经验的,不论是调节现场气氛,还是现场互动,都是信手拈来,笑料一个接一个。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大师演讲时有两个小动作很有意思,一是挠裤角,一是手插兜。
闲话不说,用几段文字简析一下Borland的产品线是否真的有前途。记得在2004年底的时候,《程序员》杂志做了一期“王者归来”的技术专题,讨论Borland的ECO技术,但后来就听说了Borland要把其产品线出售的消息,而且更有意思的待价而沽N久以后竟无人理睬,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CodeGear。
CodeGear能成功的两个可能原因
Borland的产品线本来是可以很有一番成绩的,但却一直没有起来,为什么?今天听李大师讲了一点背后的故事,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虽然这些开发工具赚钱,但赚来的钱却没有反过来继续投资,而是转嫁到其ALM上去了。据说JB从前一年就可以为Borland带来1亿美元的销售额,Delphi可以带来4000万美元等,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可是那个盛产天才的地方还是一个一个把天才“逐”出门外,谁能忍受自己只做贡献而无回报的长期折磨。
所以这次把CodeGear独立出来,而且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因,我认为是财力上的充足。虽然这一段时间Borland的IDE一直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论是在用户群还是在影响力上,JB、Delphi、C++ Builder等还是有一定的市场,还是能够给CodeGear带来一部分收入。有了这些不再被分流的Money,CodeGear可以放开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外一个原因,还是源于CodeGear的独立。大家都知道很久以前,Borland就已经不把精力放在开发工具上面了,在随波逐流搞自己的ALM(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一直没有捣鼓出什么花样。现在CodeGear独立,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即专注可以成就任何事情,CodeGear接下来的精力就是专注于开发工具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得它更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要,比如可以让动态语言在其上面飞奔,比如可以更好地进行企业级的开发等等。
CodeGear最终无功而返的两个原因
老虎被困的久了,也会丧失虎性的。虽然现在CodeGear独力了,虽然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了,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认可CodeGear的未来,虽然感情上支持。
原因之一——此时代非彼时代了。如果把关老爷放在现在的社会,虽然他武功很高,但总也敌不过即使是小孩手中的手枪。在Eclipse、NetBeans未被开源之前,Delphi、JB一家独大,屡获殊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家都是商业,你功能好,当然去买你的。可是现在有了被广为推崇的Eclipse,让用户再去选择JB,真的是比较勉强。除非你有让用户非选择你不可的强悍功能,但CodeGear会产生吗?
原因之二还是时代的变化,相信谁都会承认“技术变化太快了”,EJB 3出来了,Java也开源了,Spring又推出了新版本,Ruby on Rails也是被炒的翻天覆地……连微软那儿都疲于应付,就凭CodeGear里面的几个人能应付的过来吗?只是守着JB、Delphi还有CB,能守得下去吗?坐吃山空的古话还是很有一番力道的。除非CodeGear里面又出了一个天才,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还有强悍的编辑器等等,类似Delphi的诞生一样,但这种现象会产生吗?
我的期望
不管怎样,我还是期望CodeGear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能够继续为开发人员生产出有意思、方便的开发工具,甚至改变整个开发工具市场的生态系统!
 
技术永远是变的,只要有进步就要变化,没变化只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顶一下,好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