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采购退货成本与购入时出现差价,责任谁来负?(100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bbq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Y

ybbqy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请问采购退货成本与购入时出现差价,责任谁来负?
我现在做的是计入移动平均价中,也就是成本,但感觉这样不太对
 
可以安排一个损益科目专门来处理这类业务带来的损失
 
就是说采购时100买的A产品,但发卖得并不好想退,但供应商有异义只能以90元退货
有10块钱差价,是否计算到成本中?
 
这个个当然是开 和供货商的合同了,没合同就靠采购人员和供货商谈判结果了,哪有统一标准!和供货商关系好或者商场点子硬,别说差价,退货的手续人工等成本供货商都认,反之亦然
 
出现异义,是否属于成本核算所体现的范围内?
 
理论上应该是算在成本里边的.

在计算加权平均价时,就会按照进货金额,进货数量,退货数量,退货金额等因素进行计算,最后那些差价由在库存的物料承担.
 
如果库存物料为零呢?
 
我觉得这个应该算在进货成本上。入库上的单价要加上这个。。。
出库是根据总金额/总数量来做
 
我现在做,退货时的退货价取当时入库的价格,这样总是会出现挂着一个金额,数量没的,因为现在库存比如是1*100,但如退货退了1*90或1*110就都会没有数量只有一个金额,这时就只有做个库存调价了,如果退货不取当时的入库价跟当前库存价就没这个问题
 
找到一篇相应文章,真难找,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




ERP软件中各种退货问题的差异分析和解决方法

2003-03-10 16:13:13.2




一、 问题分析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各种国外ERP成本核算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我现在以美国Symix公司的ERP软件进行此问题的分析和描述,
在此不讨论正常的估价差异的处理以及生产成本差异的处理,只讨论一般的月手工作帐与软件系统即时记帐的差异,这是我在退广ERP软件中所碰到的问题,希望对大家理解这种差异有所帮助。

移动加权平均法使用的基本范围是:“采购接收”和“其它接收”,就是说在“采购接收”和“其它接收”时进行移动加权平均计算,而在“作业发料”、“作业退料”、“订单发料”、“订单退料”、“其它发出”、“数量调整”都是以当前成本发出或退回,不做正向或反向移动加权平均运算。

同一物料,如果“发”和“退”是在一个会计月,一般国内财务是不入帐的,但在SYMIX系统中,只要操作一次“发”和“退”就有可能影响当前库存资金,原因是:任何一批物料入库都要做移动加权平均,而退货出库时,物料的当前成本不一定刚好与接收入库的入库价相等,这是就会有一个金额差,举例如下:

某型号电容:702CA42-50V/0.1UF

当前库存: 10个acerun: yes"> 当前成本:0.5元;如果采购:15个 单价:0.55元

接收后

当前库存:20个 当前成本:0.53元, 计算公式:(10×0.5+15×0.55)÷(10+15)

全部退货后

当前库存:10个 当前成本不变:0.53元

结果库存金额变大:10×0.53-10×0.5=0.3元

上面的这个差异,在SYMIX系统中可以查找和统计,但造成了一个直接后果是,机内数据与财务手工数据不能完全一致,当月收和发的汇总数比财务靠各种票据计算出来的数据有差异。首先预防收发错误是必要的,但收发的反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适当处理差异,时间过长,差异还是有可能变大的,比如:如果差异总额长期为正向差异,库存资金就会逐渐偏大。另外,部分企业的物料会计也不能接收系统收发反复所产生的库存差异。

SYMIX系统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后,各种退料对库存资金的影响如下:

类型
差异汇总
出库状态
当前库存资金

采购退货
负数
出库成本 < 接收价格
变大

正数
出库成本 > 接收价格
变小

订单退货
负数
入库成本 > 发货成本
变大

正数
入库成本 < 发货成本
变小

作业退料
负数
入库成本 > 发料成本
变大

正数
入库成本 < 发料成本
变小


比较财务部门手工帐和SYMIX系统计算的库存金额,存在如下关系:

SYMIX系统月底的库存金额 =

财务手工计算的库存金额-采购退货差异汇总-订单退货差异汇总-作业退料差异汇总

财务手工计算的库存金额 =

上月库存期末金额+有效采购接收汇总(包括估价接收+其它接收物料资金汇总- 有效生产发料汇总 - 有效订单发料成本汇总 -其它零星发料汇总

财务不入帐的单据包括:

a) 当月采购退货冲当月采购接收的单据

b) 当月订单退货冲当月订单发货的单据

c) 当月作业退料冲当月作业发料的单据

差异总额=

采购退货差异汇总 +订单退货差异汇总+作业退料差异汇总

二、 解决方法
清楚了问题的根源,就可以考虑能否能对系统做些小小二次开发,因为把软件改成能逆向移动加权平均是不合理的,但仍然可以以某种方式冲回这部分差异,设想的方法是:

差异总额如果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可在月底或平时进行差异反向处理或分摊,保证系统库存资金与手工票据资金的完全一致。

下面的两种方法,对系统本身没有任何影响,都是在事后进行处理即可。

方法一:差异即时定向处理

方法描述:刚刚做完接收立刻退货,仅针对产生差异的物料进行反向处理,即把物料成本恢复为接收前的成本。

处理方式:对每个物料

如果库存资金偏高,就降低其当前成本;

如果库存资金偏低,就提高其当前成本;

使用条件:

l 刚刚做为接收立刻退货 ( 物料库存资金 > 差异金额 )

l 适合用户数量少的库存管理范围

优点:

l 无论差异大小,处理后库存金都不会有影响

操作方法:退货完毕,立刻对此物料做一次清除差异的处理!

方法二:差异平均分摊

方法描述:月底综合处理差异总额,不针对每个物料分别进行处理,计算出整个仓库,在某断时间内的差异总额,按照一定比例分摊。

处理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按幅度调整部分物料的当前成本

如果库存资金偏高,就降低某些物料当前成本降低库存;

如果库存资金偏低,就提高某些物料当前成本抬高库存;

使用条件:

l 所有有定价的物料定价没有大的错误

l 差异总额不能过大 , 比如:千分之一之内可调整

l 差异总额 < 系统相对可调整最大金额

系统相对可调整最大金额:

汇总(物料数量×(|物料成本 - 物料定价))

总差异为负时,要压低库存资金时用

或 汇总(物料数量×(物料定价| - 物料成本))

总差异为正时,要提高库存资金时用

l 承担分摊差异的物料要满足一下条件:

数量大于零、物料定价不为零、物料成本 > 物料定价

优点:

l 月底综合处理所有差异,不需经常处理

缺点:

l 部分物料当前成本可能不准

操作方法:

每月月底运行一次清除差异的处理!

三、 结束语
在推广ERP软件过程中,只要退行到库存成本及仓库收发存的时候,财务人员一般都会要求系统结果与其手工核算的各种报表进行核对,但只要有各种退料或退货操作,与其一分不差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系统操作人员还不熟练的情况下,频繁的收发就不可避免,对ERP项目的实施进度造成很大阻力和影响,为此,我想出以上折中的不是办法的办法,要是你能修改程序,就试着编编看,能不能解决你的一时之需呢?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也系望与其他退广ERP的同僚们交流交流个人经验。
 
复杂的财务关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