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库全书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前几篇请见: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35073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49792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58989
--------------------
传奇的篇章仍将继续
----摘自 李维《Borland传奇》第十四章
对于Borland来说,2001/2002年实在是很奇怪的时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Borland无畏于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仍然持续地获利和稳定地成长。和许多IT公司的不断亏损和裁员相比,Borland的表现实在是非常的亮丽。究其原因,这主要和Borland慢慢建立起来的、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销售团队有非常大的关系。假如Borland没有这支专业的销售团队,那肯定也会和其它IT公司一样的局面:亏损和裁员。
也许是天佑Borland吧,在Borland引入专业的销售团队之后,原本积弱不振的Marketing也开始逐渐上轨道了。不过我认为Borland仍然有隐忧,那就是本身产品线拉得太长、投入.Net的时间太晚、而业界的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
过长的产品线?
如果花点时间研究Borland的产品,那读者就会发现Borland实在拥有太多的产品线。从以前的4个开发工具Delphi、C++Builder、Jbuilder、Kylix,到数据库,再到CORBA、EJB服务器等,Borland拥有的产品超过了10个以上。面对这么多的产品线,仅研发费用一项就已很高,如何能够照顾好这么多的产品?这是好的现象吗?
看看许多大型的软件公司,其赚钱的产品可能只有三、四个。例如Norton在退出开发工具市场之后,凭借着专心开发企业应用软件而一再成长,目前的规模早已超过Borland许多。Norton靠Norton Anti-Virus产品打入消费市场,让Norton Anti-Virus成为广受欢迎的“消费型软件”之后便一飞冲天。在通过Norton Anti-Virus衍生出其它相关的软件,进而扩大公司营业额,成为大型的软件公司。又例如Oracle仅靠数据库就成为第二大的软件公司,在衍生出Oracle Finance、Oracle ERP等,这些企业软件也都是以Oracle数据库为核心发展出来的。成功的软件公司大都拥有一两个“消费型软件”来支撑公司的发展,但是Borland呢?
Borland目前提供了十几个产品,并且不同的产品线的收入都差不多,没有一两个核心赚钱的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其它衍生的产品出现,因此Borland必须通过不断地推出新版本的工具和产品来维持收入,这实在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这代表Borland需要不断地投入巨额的研发才能推出产品,而且只能赚到少许的利润,这样当然成长得很辛苦了。
其实这就是我在前面章节所说的,Borland在SideKick之后就一直没有办法开发出“消费型软件”的问题。当然软件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例如软件公司也可以走向企业市场,因为企业市场的利润一向比PC市场来得大。这正式Borland目前想做的,因此Borland才会并购相关的软件公司以壮大其进入企业市场的本钱。不过我仍然认为Borland在开发工具市场拥有大量的使用者,除了进入企业市场的选择外,Borland还是应该在PC市场推出“消费型软件”。如此一来上下夹攻,不但可以精简产品线,更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以支撑更精良的产品研发。
现在的Borland应该做的重新规划产品线,去芜存菁,好好地发展产品,让每一个产品都有独特的定位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样不但可以集中研发资源,也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品质更好的产品。好在目前Borland似乎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开始收敛过多的产品线,清楚地为每个产品定位市场。虽然Borland到了现在才了解产品线的问题,但是“亡羊补牢,尤未为晚”,希望Borland在2003年以及未来的日子中能够恰当地分配研发资源,好好地推出精练的产品,而不要一味地求多。
进而.Net的时机
1999年底,在和一位供职于Microsoft的好友吃饭时,他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Borland到了当时还不加入Microsoft.Net的支持开发厂商中,以便开始发展.Net产品。听了之后,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Borland在支持.Net方面进入得这么晚呢?
这是有原因的,当时Borland内部对是否要支持.Net的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在Windows平台中Borland已经和Microsoft竞争了这么久,非常清楚在Microsoft主控的平台中要和Microsoft竞争不但非常辛苦而且不易获利,因此这些人便反对继续支持Microsoft 的平台,他们认为Borland应该在其它平台找寻出路。
而另一派的人则认为,Microsoft虽然利用垄断进行不公平的竞争,可Microsoft的平台仍然是最大的平台。虽然和Microsoft竞争相当吃力,但是Borland已经这样生存了十几年,已经了解如何和Microsoft竞争。如果放弃Microsoft 的平台,那不但一点好处都吃不到,而且其他平台的占有率太小,即使Borland有办法在其他平台上占有大量的市场,但是相加相乘之后,说不定还是Microsoft 平台上的占有率小。
就在这两派争论不休之际,刚好2000年的Linux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因此当时的新CEO Dale便下令全面转进Linux,准备放弃.Net平台。就是这个决定,让Borland在.Net方面晚了将近2年才投入。
Borland在.Net平台进入的时机是晚了一点,但这是好是坏目前并不清楚。有人认为,晚投入.Net是件好事,因为Borland正好先让Microsoft推广.Net,到了2003年.Net逐渐起飞之后,Borland刚好推出.Net下的开发工具和产品。但是也有人认为,Borland太晚投入.Net已经造成了影响,因为在2002年已经有许多程序员希望学习.Net,需要.Net开发工具来使用,而Borland却错过了这一波的需求。
Borland在.Net时不时投入太晚呢?以我的看法,确实是晚了一点,因为2002年我也在苦无Borland的.Net开发工具使用而伤脑筋,我想这个感觉是许多Borland程序员都感同身受的。但是Borland晚一点投入.Net有什么严重的影响呢?我想时机应该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让我们回想以往Borland在Windows平台上推出开发工具的时间,同样也是晚了Microsoft一到两年,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系统的主控权是在Microsoft手中。不过以往的记录中,Borland仍然能够力挽狂澜,凭借好的工具来争取人心。因此我认为,既然已经晚了一些时机,那么Borland就应该更好地发展.Net下的开发工具和产品,以品质和功能来吸引程序员,这才是最重要的。
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
不光是Borland,对于许多软件公司而言,目前都是非常辛苦的时期。2002年10月份左右,SUN的iPlanet副总裁发表了“如果EJB服务器厂商再不停止流血竞争,那么EJB服务器市场将进而微利时代”的言论。当然,这位副总裁的目的是希望EJB厂商不要在降价竞争或是提供一大堆的Open Source EJB服务器,以避免扼杀SUN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企业市场。不过,iPlanet副总裁显然忘记了SUN在EJB服务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占有率,而EJB服务器的价格之所以会不断地下滑,是因为IBM和BEA的EJB服务器占有率已经达到了经济规模,因此,他们可以使用降价的方式来追杀其它的EJB服务器厂商以持续增加市场占有率。而EJB服务器的竞争从强调核心功能、附加服务,到现在的以价格来竞争,代表的就是EJB服务器市场已经进而成熟的市场,无法获取高额的利润,因此只能以量来弥补价差。
除了EJB服务器市场之外,Java开发工具的竞争大概也已经分出了高下。无法继续参与竞争的Java开发工具将走向Open Source的不归路,Java开发工具的胜利者也必须面对价格下滑的局势。因此,市场领导者必须再次在市场寻求更大的占有率,这也将引发Java开发工具第二次的争夺战。看看目前的胜利者,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下一波的竞争态势。Borland在取得了TogetherSoft之后,势必会在Jbuilder中整合TogetherJ的功能,把Jbuilder再往上提升,形成一个同时提供UML和Extreme Programming的全能Java开发工具。而IBM取得了Rational之后,也一定会把Rational整合到WSAD之中。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IBM决定采用把WSAD和Rational半买半送的策略来攻击Java开发工具市场、以掩护WebSphere击倒最后的敌手WebLogic,那么不但Java开发工具将有一番浴血战,EJB服务器市场也将进入烽火连天的场面。对于Oracle的Jdeveloper来说,势将面对更为强劲的对手—Jbuilder和WSAD。虽然Oracle也开始在Jdeveloper中加入UML分析和设计的功能,但是不管Oracle怎么做,大概都无法和TogetherJ及Rational竞争。Oracle的Jdeveloper最后只能象以前的Oracle Developer2000一样送给Oracle的用户,或是Oracle决定展开价格战,以及低的价格来响应Jbuilder和WSAD。如果Oracle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受伤的应该是Jbuilder,因为Oracle绝对不会打击到资源更为雄厚的IBM。
因此,在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之际,Borland必须再次提升Jbuilder的价值才能够持续拥有成长的空间、并且推出新的Java工具以刺激市场需求。否则,在Jbuilder之后,Borland又有什么工具或产品能够像当初Jbuilder接下Delphi的棒子时那样持续地往前冲刺呢?
软件产业即将进而各拥山头的竞争模式?
在即将完成本书时,我知晓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那就是在Delphi Third-Party业中享有盛名的TurboPower公司宣布推出零售市场,并且把许多产品开发成Open Source。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TurboPower公司出品的软件组件和软件产品都非常精良,是许多Delphi/C++ Builder程序员都在使用的,现在居然连TurboPower公司都无法继续经营下去,那这代表着什么呢?
其实,就在TurboPower宣布退出市场之后,另外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DeveloperExpress也很快发表了DeveloperExpress目前经营良好,未来将持续开发VCL/CLX和.Net下的软件组件的消息。DeveloperExpress的这个动作是希望使用者不要受到TurboPower负面消息的影响,并且想进一步吸引TurboPower的使用者能够转而使用DeveloperExpress公司的产品。为什么一个极富盛名的软件公司都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呢?让我们看看其他Third-Party软件公司,也许就可以一叶知秋了。
目前,所以的开发工具都围绕着许多的Third-Party软件厂商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软件组件,这就是所谓的软件组件市场。软件组件市场的泛滥应该起源于数年前的Microsoft VBX,由于当时Visual Basic能够开发的功能有限,因此Microsoft定义了VBX规格,让其它软件厂商能够据此开发VBX组件以弥补VB功能的不足,这造就了VBX市场,许多小软件公司便凭借着创意和实力开发出各种VBX让VB用户使用。由于大多数的VBX都是使用C/C++开发的,因此稍后VBX也成为C/C++开发工具使用的软件组件。
Delphi成功地成为第二大RAD工具,这为Third-Party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特别是Delphi的VCL Framework采用开发源码的方式,让Third-Party厂商得以快速而且安全地为Delphi开发软件组件,因此各种Third-Party开发的VCL组件很快地出现在市场上。Delphi Third-Party软件组件市场几乎是VB的好几倍,而VCL组件也在Delphi3到Delphi5之间成为全球最为兴盛的软件组件市场。
Java在定义了JavaBean规格之后也带动了Third-Party的JavaBean组件市场。但是由于Java在客户端应用市场已经输给了Microsoft,因此Java开始退居中介端、伺服端和Web方面的应用,这造成了以客户端功能和GUI为主的Third-Party JavaBean组件无法拥有经济规模的市场量,也因此一直无法像VCL组件市场一样的蓬勃发展。
Microsoft的.Net推出之后,虽然.Net组件架构吸引了
软件厂商为.Net开发软件组件,但由于.Net目前在萌芽阶段,.Net的软件组件需求暂时没有太大的市场,这让一些已经提供.Net软件组件的厂商苦无成长的机会。更何况如果.Net也像Java一样以中介端,伺服端和Web方面的应用为主,那.Net组件市场可能也会像Java的JavaBean市场一样,无法大幅地成长。
Third-Party组件市场的萎缩代表着软件竞争的日趋激烈,唯有提供多样化产品或是拥有优势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目前许多VCL组件厂商已经停止再开发新版本的VCL组件,这可以想象这个市场已经逐渐走入后成熟期。Third-Party组件市场唯有在新一代的开发工具的开放架构下才能有回春的一日。
2002年12月底,InfoWeek报道了IBM并购Rational的消息,并且分析说以后将是软件大厂相互竞争的时代,以往为数众多的中型软件厂商将会日趋减少。同时,InfoWeek也指出,以后开发工具的软件市场将形成三大软件公司竞争的局面,这三家公司分别是IBM、Microsoft和Borland。从这个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2002年一连串并购之后,关键的开发工具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Borland通过一连串的策略并购后已经被软件界提升到能够和IBM、Microsoft相提并论的地位。这个现象就如我的好友李匡正先生所说的,软件行业虽然只发展了数十年,但是软件行业的发展,终会象发展了上百年的汽车工业一样,只剩少数的大厂,而且这些软件大厂将从开发工具、应用程序、服务器一直到分析、整合软件一应俱全。
软件行业真的会逐渐进入各拥山头的竞争模式吗?能够再次和IBM、Microsoft并驾齐驱,这是Borland一直梦想的事情,也是Borland在低迷了几十年之后另外一次重返软件大厂之列的大好良机。问题是在此之前,又会有哪一家目前台面上的软件公司会倒下、成为另外一个牺牲品呢?Borland能够把握这次契机,重造数年前营收规模500 Million 美金、或是营业额更大的软件公司吗?
但是传奇的故事仍将继续
在我撰写本书时,时间已进入到2003年。对于许多软件公司来说,2003年将是严峻而且即将见分晓的时代,因为.Net在2003将开始起飞,开始对Java产生更多的影响,Java和.Net这两个软件平台之争将牵动更多软件公司未来的发展。对于Borland来说,努力形成的软件供应链是否能够在两大平台下杀出一条血路?Borland RAD 部门几乎倾力打造的.Net产品Galileo是否仍然能够掳获开发者的人心?如何在Microsoft主导的.Net平台和Visual Studio.Net竞争?Borland在庆祝成立20周年之际是否仍然能够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这都将牵动着Borland未来的命运。
我并不能够预测未来。不管Borland在2003年推出的产品是否能够成功地带领Borland走向下一个繁荣的十年,Borland以小搏大,分别在Java和.Net平台和世界一级软件大厂竞争的勇气已经值得佩服了。在许多比Borland更大的软件厂商纷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之际,Borland却靠着坚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意十足的产品屹立不倒。在过去十几年中,Borland和Microsoft之间高潮不断的竞争好戏又将在2003年再次上演。只是过去竞争者众,如今却只剩下Borland和Microsoft。2003年巅峰之战的结果将在以后的岁月中揭晓,不管是谁胜出,Borland已经在撰写.Net的传奇故事。也许数年之后,还会有人把Borland发展.Net产品的内部秘密以及在.Net平台奋斗的故事再次揭露于世吧。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35073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49792
http://www.delphibbs.com/delphibbs/dispq.asp?lid=2158989
--------------------
传奇的篇章仍将继续
----摘自 李维《Borland传奇》第十四章
对于Borland来说,2001/2002年实在是很奇怪的时期。因为在这段时间里,Borland无畏于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仍然持续地获利和稳定地成长。和许多IT公司的不断亏损和裁员相比,Borland的表现实在是非常的亮丽。究其原因,这主要和Borland慢慢建立起来的、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销售团队有非常大的关系。假如Borland没有这支专业的销售团队,那肯定也会和其它IT公司一样的局面:亏损和裁员。
也许是天佑Borland吧,在Borland引入专业的销售团队之后,原本积弱不振的Marketing也开始逐渐上轨道了。不过我认为Borland仍然有隐忧,那就是本身产品线拉得太长、投入.Net的时间太晚、而业界的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
过长的产品线?
如果花点时间研究Borland的产品,那读者就会发现Borland实在拥有太多的产品线。从以前的4个开发工具Delphi、C++Builder、Jbuilder、Kylix,到数据库,再到CORBA、EJB服务器等,Borland拥有的产品超过了10个以上。面对这么多的产品线,仅研发费用一项就已很高,如何能够照顾好这么多的产品?这是好的现象吗?
看看许多大型的软件公司,其赚钱的产品可能只有三、四个。例如Norton在退出开发工具市场之后,凭借着专心开发企业应用软件而一再成长,目前的规模早已超过Borland许多。Norton靠Norton Anti-Virus产品打入消费市场,让Norton Anti-Virus成为广受欢迎的“消费型软件”之后便一飞冲天。在通过Norton Anti-Virus衍生出其它相关的软件,进而扩大公司营业额,成为大型的软件公司。又例如Oracle仅靠数据库就成为第二大的软件公司,在衍生出Oracle Finance、Oracle ERP等,这些企业软件也都是以Oracle数据库为核心发展出来的。成功的软件公司大都拥有一两个“消费型软件”来支撑公司的发展,但是Borland呢?
Borland目前提供了十几个产品,并且不同的产品线的收入都差不多,没有一两个核心赚钱的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其它衍生的产品出现,因此Borland必须通过不断地推出新版本的工具和产品来维持收入,这实在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这代表Borland需要不断地投入巨额的研发才能推出产品,而且只能赚到少许的利润,这样当然成长得很辛苦了。
其实这就是我在前面章节所说的,Borland在SideKick之后就一直没有办法开发出“消费型软件”的问题。当然软件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例如软件公司也可以走向企业市场,因为企业市场的利润一向比PC市场来得大。这正式Borland目前想做的,因此Borland才会并购相关的软件公司以壮大其进入企业市场的本钱。不过我仍然认为Borland在开发工具市场拥有大量的使用者,除了进入企业市场的选择外,Borland还是应该在PC市场推出“消费型软件”。如此一来上下夹攻,不但可以精简产品线,更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以支撑更精良的产品研发。
现在的Borland应该做的重新规划产品线,去芜存菁,好好地发展产品,让每一个产品都有独特的定位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样不但可以集中研发资源,也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品质更好的产品。好在目前Borland似乎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开始收敛过多的产品线,清楚地为每个产品定位市场。虽然Borland到了现在才了解产品线的问题,但是“亡羊补牢,尤未为晚”,希望Borland在2003年以及未来的日子中能够恰当地分配研发资源,好好地推出精练的产品,而不要一味地求多。
进而.Net的时机
1999年底,在和一位供职于Microsoft的好友吃饭时,他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Borland到了当时还不加入Microsoft.Net的支持开发厂商中,以便开始发展.Net产品。听了之后,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Borland在支持.Net方面进入得这么晚呢?
这是有原因的,当时Borland内部对是否要支持.Net的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在Windows平台中Borland已经和Microsoft竞争了这么久,非常清楚在Microsoft主控的平台中要和Microsoft竞争不但非常辛苦而且不易获利,因此这些人便反对继续支持Microsoft 的平台,他们认为Borland应该在其它平台找寻出路。
而另一派的人则认为,Microsoft虽然利用垄断进行不公平的竞争,可Microsoft的平台仍然是最大的平台。虽然和Microsoft竞争相当吃力,但是Borland已经这样生存了十几年,已经了解如何和Microsoft竞争。如果放弃Microsoft 的平台,那不但一点好处都吃不到,而且其他平台的占有率太小,即使Borland有办法在其他平台上占有大量的市场,但是相加相乘之后,说不定还是Microsoft 平台上的占有率小。
就在这两派争论不休之际,刚好2000年的Linux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因此当时的新CEO Dale便下令全面转进Linux,准备放弃.Net平台。就是这个决定,让Borland在.Net方面晚了将近2年才投入。
Borland在.Net平台进入的时机是晚了一点,但这是好是坏目前并不清楚。有人认为,晚投入.Net是件好事,因为Borland正好先让Microsoft推广.Net,到了2003年.Net逐渐起飞之后,Borland刚好推出.Net下的开发工具和产品。但是也有人认为,Borland太晚投入.Net已经造成了影响,因为在2002年已经有许多程序员希望学习.Net,需要.Net开发工具来使用,而Borland却错过了这一波的需求。
Borland在.Net时不时投入太晚呢?以我的看法,确实是晚了一点,因为2002年我也在苦无Borland的.Net开发工具使用而伤脑筋,我想这个感觉是许多Borland程序员都感同身受的。但是Borland晚一点投入.Net有什么严重的影响呢?我想时机应该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让我们回想以往Borland在Windows平台上推出开发工具的时间,同样也是晚了Microsoft一到两年,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系统的主控权是在Microsoft手中。不过以往的记录中,Borland仍然能够力挽狂澜,凭借好的工具来争取人心。因此我认为,既然已经晚了一些时机,那么Borland就应该更好地发展.Net下的开发工具和产品,以品质和功能来吸引程序员,这才是最重要的。
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
不光是Borland,对于许多软件公司而言,目前都是非常辛苦的时期。2002年10月份左右,SUN的iPlanet副总裁发表了“如果EJB服务器厂商再不停止流血竞争,那么EJB服务器市场将进而微利时代”的言论。当然,这位副总裁的目的是希望EJB厂商不要在降价竞争或是提供一大堆的Open Source EJB服务器,以避免扼杀SUN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企业市场。不过,iPlanet副总裁显然忘记了SUN在EJB服务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占有率,而EJB服务器的价格之所以会不断地下滑,是因为IBM和BEA的EJB服务器占有率已经达到了经济规模,因此,他们可以使用降价的方式来追杀其它的EJB服务器厂商以持续增加市场占有率。而EJB服务器的竞争从强调核心功能、附加服务,到现在的以价格来竞争,代表的就是EJB服务器市场已经进而成熟的市场,无法获取高额的利润,因此只能以量来弥补价差。
除了EJB服务器市场之外,Java开发工具的竞争大概也已经分出了高下。无法继续参与竞争的Java开发工具将走向Open Source的不归路,Java开发工具的胜利者也必须面对价格下滑的局势。因此,市场领导者必须再次在市场寻求更大的占有率,这也将引发Java开发工具第二次的争夺战。看看目前的胜利者,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下一波的竞争态势。Borland在取得了TogetherSoft之后,势必会在Jbuilder中整合TogetherJ的功能,把Jbuilder再往上提升,形成一个同时提供UML和Extreme Programming的全能Java开发工具。而IBM取得了Rational之后,也一定会把Rational整合到WSAD之中。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IBM决定采用把WSAD和Rational半买半送的策略来攻击Java开发工具市场、以掩护WebSphere击倒最后的敌手WebLogic,那么不但Java开发工具将有一番浴血战,EJB服务器市场也将进入烽火连天的场面。对于Oracle的Jdeveloper来说,势将面对更为强劲的对手—Jbuilder和WSAD。虽然Oracle也开始在Jdeveloper中加入UML分析和设计的功能,但是不管Oracle怎么做,大概都无法和TogetherJ及Rational竞争。Oracle的Jdeveloper最后只能象以前的Oracle Developer2000一样送给Oracle的用户,或是Oracle决定展开价格战,以及低的价格来响应Jbuilder和WSAD。如果Oracle采取这个策略,那么受伤的应该是Jbuilder,因为Oracle绝对不会打击到资源更为雄厚的IBM。
因此,在Java市场即将进入成熟期之际,Borland必须再次提升Jbuilder的价值才能够持续拥有成长的空间、并且推出新的Java工具以刺激市场需求。否则,在Jbuilder之后,Borland又有什么工具或产品能够像当初Jbuilder接下Delphi的棒子时那样持续地往前冲刺呢?
软件产业即将进而各拥山头的竞争模式?
在即将完成本书时,我知晓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那就是在Delphi Third-Party业中享有盛名的TurboPower公司宣布推出零售市场,并且把许多产品开发成Open Source。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TurboPower公司出品的软件组件和软件产品都非常精良,是许多Delphi/C++ Builder程序员都在使用的,现在居然连TurboPower公司都无法继续经营下去,那这代表着什么呢?
其实,就在TurboPower宣布退出市场之后,另外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DeveloperExpress也很快发表了DeveloperExpress目前经营良好,未来将持续开发VCL/CLX和.Net下的软件组件的消息。DeveloperExpress的这个动作是希望使用者不要受到TurboPower负面消息的影响,并且想进一步吸引TurboPower的使用者能够转而使用DeveloperExpress公司的产品。为什么一个极富盛名的软件公司都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呢?让我们看看其他Third-Party软件公司,也许就可以一叶知秋了。
目前,所以的开发工具都围绕着许多的Third-Party软件厂商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软件组件,这就是所谓的软件组件市场。软件组件市场的泛滥应该起源于数年前的Microsoft VBX,由于当时Visual Basic能够开发的功能有限,因此Microsoft定义了VBX规格,让其它软件厂商能够据此开发VBX组件以弥补VB功能的不足,这造就了VBX市场,许多小软件公司便凭借着创意和实力开发出各种VBX让VB用户使用。由于大多数的VBX都是使用C/C++开发的,因此稍后VBX也成为C/C++开发工具使用的软件组件。
Delphi成功地成为第二大RAD工具,这为Third-Party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特别是Delphi的VCL Framework采用开发源码的方式,让Third-Party厂商得以快速而且安全地为Delphi开发软件组件,因此各种Third-Party开发的VCL组件很快地出现在市场上。Delphi Third-Party软件组件市场几乎是VB的好几倍,而VCL组件也在Delphi3到Delphi5之间成为全球最为兴盛的软件组件市场。
Java在定义了JavaBean规格之后也带动了Third-Party的JavaBean组件市场。但是由于Java在客户端应用市场已经输给了Microsoft,因此Java开始退居中介端、伺服端和Web方面的应用,这造成了以客户端功能和GUI为主的Third-Party JavaBean组件无法拥有经济规模的市场量,也因此一直无法像VCL组件市场一样的蓬勃发展。
Microsoft的.Net推出之后,虽然.Net组件架构吸引了
软件厂商为.Net开发软件组件,但由于.Net目前在萌芽阶段,.Net的软件组件需求暂时没有太大的市场,这让一些已经提供.Net软件组件的厂商苦无成长的机会。更何况如果.Net也像Java一样以中介端,伺服端和Web方面的应用为主,那.Net组件市场可能也会像Java的JavaBean市场一样,无法大幅地成长。
Third-Party组件市场的萎缩代表着软件竞争的日趋激烈,唯有提供多样化产品或是拥有优势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目前许多VCL组件厂商已经停止再开发新版本的VCL组件,这可以想象这个市场已经逐渐走入后成熟期。Third-Party组件市场唯有在新一代的开发工具的开放架构下才能有回春的一日。
2002年12月底,InfoWeek报道了IBM并购Rational的消息,并且分析说以后将是软件大厂相互竞争的时代,以往为数众多的中型软件厂商将会日趋减少。同时,InfoWeek也指出,以后开发工具的软件市场将形成三大软件公司竞争的局面,这三家公司分别是IBM、Microsoft和Borland。从这个报道我们可以知道,在2002年一连串并购之后,关键的开发工具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Borland通过一连串的策略并购后已经被软件界提升到能够和IBM、Microsoft相提并论的地位。这个现象就如我的好友李匡正先生所说的,软件行业虽然只发展了数十年,但是软件行业的发展,终会象发展了上百年的汽车工业一样,只剩少数的大厂,而且这些软件大厂将从开发工具、应用程序、服务器一直到分析、整合软件一应俱全。
软件行业真的会逐渐进入各拥山头的竞争模式吗?能够再次和IBM、Microsoft并驾齐驱,这是Borland一直梦想的事情,也是Borland在低迷了几十年之后另外一次重返软件大厂之列的大好良机。问题是在此之前,又会有哪一家目前台面上的软件公司会倒下、成为另外一个牺牲品呢?Borland能够把握这次契机,重造数年前营收规模500 Million 美金、或是营业额更大的软件公司吗?
但是传奇的故事仍将继续
在我撰写本书时,时间已进入到2003年。对于许多软件公司来说,2003年将是严峻而且即将见分晓的时代,因为.Net在2003将开始起飞,开始对Java产生更多的影响,Java和.Net这两个软件平台之争将牵动更多软件公司未来的发展。对于Borland来说,努力形成的软件供应链是否能够在两大平台下杀出一条血路?Borland RAD 部门几乎倾力打造的.Net产品Galileo是否仍然能够掳获开发者的人心?如何在Microsoft主导的.Net平台和Visual Studio.Net竞争?Borland在庆祝成立20周年之际是否仍然能够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这都将牵动着Borland未来的命运。
我并不能够预测未来。不管Borland在2003年推出的产品是否能够成功地带领Borland走向下一个繁荣的十年,Borland以小搏大,分别在Java和.Net平台和世界一级软件大厂竞争的勇气已经值得佩服了。在许多比Borland更大的软件厂商纷纷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之际,Borland却靠着坚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意十足的产品屹立不倒。在过去十几年中,Borland和Microsoft之间高潮不断的竞争好戏又将在2003年再次上演。只是过去竞争者众,如今却只剩下Borland和Microsoft。2003年巅峰之战的结果将在以后的岁月中揭晓,不管是谁胜出,Borland已经在撰写.Net的传奇故事。也许数年之后,还会有人把Borland发展.Net产品的内部秘密以及在.Net平台奋斗的故事再次揭露于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