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些我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对,但是绝对是实际中的经验:
关于三层架构我比较推荐的模式:
client --> com+(控制事务,封装企业对象) 中间层服务器 --> 数据存储服务器(无事务控制)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完成调用,一般来说数据存储层 写好了就不动,
com+(控制事务) 中间层服务器 用来写企业对象(业务逻辑)
client 只是负责界面显示,调用,这样的三层结构是最理想的。
但是 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业务经常变动、代码或者思考逻辑上的错误、
团队内部设计人员、编码人员的能力问题、编码习惯问题等等
等等原因会造成企业对象的频繁改动,这样常常容易造成com+ 这一层的企业对象
过于庞大,复杂,再加上com+ 这一层的服务器调试比较特别,没有表现层,
所以如果你认为你的团队把企业对想写在com+这一层不是很合适的,那么我推荐
下面的模式)
client(表现层和企业对象分离) --> com+(控制事务) 中间层服务器 --> 数据存储服务器(无事务控制)
这种模式虽然不是标准三层的推荐写法,但是我觉得这种模式还是由他的好处的,
把客户端分成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企业对象),一则可以实现标准三层的写法
(基本上的mvc,并且抽象出了业务类--企业对象),再则调试简单,增加开发效率,
节约成本。扩展性:以后当你的企业对象基本上已经很完善,不需要作太多改动的
时候,这个企业对象可以很容易的搬到 com+ 服务器这一层。
最后回答楼主的问题:
企业对想说的复杂一些,可以是一个很复杂的类,比如可以是
一个很复杂的仓库业务,简单一点的可以是一个方法,或者数据校验等,
而客户端表现层需要做的东西就是根据你取得数据、业务逻辑 、流程等
需要在客户端表现的东西,比如楼主说的 在如何构建一个树,等等都属于
表现层的东西。
以上 都是个人意见,如有不妥,清高手赐教,继续听高手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