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10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sandy su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S

sandy suen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Delphi 4年,Java 1年。
用过PostgresSQL,MySQL,SQL Server 6.5/7/2000,Oracle 8i,IBM DB2,IBM IMS/DB。
用过PowerDesigner,Viso,UML。
用过Formula One,VSFlexGrid。
懂工控,研华板,研华工控机,另外还懂IBM S390主机。
在1800人以上的软件公司做过两年多。
大项目干过两三个。
研究过很多东西,比如:自己独立搞过基于VPN的防火墙(1U高度,软件硬件全是我做的)。
联系电子邮件:dlgdtech@mail.dlptt.ln.cn(1M邮箱)
对了,我在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计算机专业,学校一般。
 
這水平還用找工作,應該是工作找你才對.
 
你有QQ吗?我这里有项目,可让你做兼职
我的QQ:81828019
 
HOW MUCH / MONTH YOU WANT ?
 
发一篇论文。
科幻新闻
光子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

张 敏 学

一 科幻新闻
“科幻”就是科学幻想。它有三个含意:
1.是在科学领域内的幻想;
2.幻想是科学的(但不一定是在科学的领域内);
3.科学领域内的科学的幻想。
第一个含意指的是,在科学的领域内可以自由的畅想,不必考虑其是否可能,是否正确。比如说,地球人大战火星人。目前人类并没有证据证明火星人的存在,但是却可以想象出来火星人不仅存在,而且还要占领地球。这样荒诞的事情,不仅为人们所容纳,而且还希望出现更多更离奇的科幻。因为人们知道,这只不过是科幻故事罢了。这一点正是科幻的天然的自我保护能力之所在,作者不必为其对错而受到批判和指责。人们喜欢科幻。
第三个含义指的是在科学的领域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自由的畅想。科幻已成为人们打开未知领域的神奇工具,它与其它工具——包括数学工具等不同的是科幻是智能思维的工具。这是其它任何工具所不能比拟的。人们的猜想、假设、假说,都是有意或无意利用科幻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弗罗依德对幻想有精辟的论述)。
科幻,给予了人们在科学领域随意想象的自由,从而扩展了人们的思路。它使各种可能都摆在人们的面前(这些可能必须得到传播),供人们研究、实验、论证。正确的,成为理论。不正确的,可以成为人们的经验,这同样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后不会再花费时间和精力还有经费去走这条路了。
科幻应该建立在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并且需要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缺乏想象力和思想被束缚以至于疆化,是不能理解科幻的意义的。同时,他也不能欣赏和享受到科幻的美妙。
对待科幻的原则是:信不信由你,笑不笑由你,不笑不足以为道。这里不需要的是“表态”,更不需要野蛮的愚蠢的统一。而内在的、和谐的、完美的统一,则是科幻所追求的。
这篇“科幻新闻”的用意,仅仅是报导有人进行了“光子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的科学幻想而已。其目的又仅仅是争取发表,尽快地把“一种可能”摆在人们的面前。不然,可能没有人敢于刊登这篇荒诞的文章。这是因为用“光子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的观点,可以取代光的波动理论,从而可以推导出波粒二象性不存在(只有一象性)。因而使不确定原理不成立。如果不确定原理不成立,那么建筑其上的量子力学的大厦还会存在吗?上个世纪物理学的两个最伟大的理论之一的量子理论大厦可能会坍塌,这确实使人痛心,也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然而这又确实是德布罗意、狄拉克和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所期望的。因为这意味着,新的更加辉煌的量子理论大厦会耸立在人们的面前,物理学会因此而向前迈进。这些是无庸讳言的。
尽管爱因斯坦已经指出:“……,用连续的空间函数表述光的理论在应用到光的发射和转换的现象时,可能发生矛盾”。而且还有一句名言:“上帝并不是跟宇宙玩掷骰子的游戏。”然而仍然要先声明一点:“尽管光的波动理论永远不会被别的理论所取代……。”这里不去分析爱因斯坦对光的波动理论的无可奈何,以及对光的粒子特性的坚定不移的矛盾心情,仅仅想指出:用别的理论去取代光的波动理论,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敢于刊登这篇文章,也是需要点勇气的,而科幻文章,则可能为大家所接受。
我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亲密得就像是一个人一样的朋友。他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他有超人的研究能力和高尚的品格。他对名利丝毫不感兴趣,超世脱俗。但是他又极想把他的知识理论传播给人们,以促进人类的进步。他曾同大学的教授谈论光子的运动轨迹是螺旋线。一位教授问道:“你是从哪里看到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于是这位教授就客气地说:“对不起,我还要赶时间写一些东西。”我的朋友也曾将其论文寄给“××院”、杂志社和一些重要的机构。其结果,“哈”,都没结果。在“哈”的声中,我自作聪明:写一篇新闻报导,报导我的朋友和我的幻想。当然这是符合我的朋友的意愿的。同时声明,这篇文章中不正确的地方,都是我的,与我的朋友无关。
然而,即使是报纸刊登了这篇文章,那么,会有人或者会有多少人来看一看,想一想呢?人们都在忙于致富,忙于代表,忙于挣扎,忙于战争,忙于享受,谁又会关心不会带来财富和权利的光子的轨迹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这篇科幻文章,能够唤起人们对基础物理的兴趣,笔者便认为这就达到了写这篇科幻文章的目的了。
我们先从量子理论谈起。
二 量子理论有问题吗
为了对人类已有的量子理论和存在的问题叙述的准确、可靠,后面将大量引用一些参考书的原文。为了查找对照方便,作如下处理:引用时字母代表书名,数字为页数。
参考书目:
A. 光学(教程)北大出版社 王楚 汤俊雄编 2001年7月第一版
B. 原子物理(教程)北大出版社 郑乐民编 2001年9月第一版
C. 波动与光学(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2001年1月第一版
D. 量子物理(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 2001年8月第二版
E . 光和物质的奇异性 商务印书馆 [美] 理.费曼/著 张钟静译
F . 薛定谔的猫——玄奥的量子世界 百家出版社[德] 布里吉特.罗特莱因 余建平译
我们人类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光学知识。譬如光的产生与吸收,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绕射、折射,康普顿散射、瑞利散射、米一德拜散射、拉曼散射和布里渊散射;还有干涉,衍射;光电效应,光的偏振等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些概念:如光源、光波、频率、周期、波长、光速、振幅等等。同时,也建立起来了辉煌的光学、光量子学的理论大厦。通过不断的实践以及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在光的应用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对光的进一步研究中,涉及到了光的黑体辐射。1900年12月14日普郎克发表了他导出的黑体辐射公式。(略)。普朗克所以能导出他的公式,是由于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他“幸运地猜到”,同时为了和实验曲线更好地拟合,他“绝望地”,“不惜一切代价地”(引文均为普朗克本人的话)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这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提出量子的概念。(D7)当普朗克还在寻找他的能量子的经典根源时,爱因斯坦在能量子概念的发展上前进了一大步。爱因斯坦假定:“从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能量并不是连续地分布在逐渐扩大的空间范围内的,而是由有限个数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个个都只占据空间的一些点,运动时不分裂,只能以完整的单元产生或被吸收。”在这里首次提出的光的能量子单元在1926年被刘易斯定名为“光子”。(D11)普朗克与爱因斯坦建立了量子理论大厦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不会坍塌的。
在这个基础上,物理学家们又建立起来量子力学等理论,从而使量子理论成为一座辉煌的大厦。
那么,如此辉煌的大厦还会有问题么?回答是肯定的;有,而且是发生在量子力学致命的基础部位。这就是不确定原理(不确定[性]关系,测不准原理,海森伯不确定关系,或不确定性原理)。物理学家费恩曼说:“实际上,所有物质的量子力学的全部理论,都有赖于不确定原理的正确性。”[D35]
那么,什么是不确定原理呢?
根据牛顿力学理论(或者说牛顿力学的一个基础假设),质点的运动都沿着一定的轨道,在轨道上任意时刻质点都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这就是质点运动位置和动量的确定性。
而不确定原理则是:粒子在各时刻不具有确定的位置,与此相联系,粒子在各时刻也不具有确定的动量。[D32]
不确定性不仅涉及量子力学的基础,而且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定律——因果律。[D31]
科学家们对于这一不确定性,产生了争论。哥本哈根学派,包括波恩、海森伯等量子力学大师,坚持波函数的概率或统计解释,认为它就表明了自然界的最终实质。费恩曼也写过(1965年):“现时我们限于计算概率,我们说‘现时’,但是我们强烈地期望着将永远是这样——解除这一困惑是不可能的——自然界就是按这样的方式行事的。”[D31]
另一些人不同意这样的结论。最主要的反对者是爱因斯坦。他在1927年就说过:“上帝并不是跟宇宙玩掷骰子游戏。”德布罗意的话(1957年)更发人深思:“不确定性是物理实质,这样的主张并不是完全站得住的。将来对物理实在在认识到一个更深的层次时,我们可能对概率定律和量子力学作出新的解释,即他们是目前我们尚未发现的那些变量的完全确定的数值演变的结果。我们现在开始用来击碎原子核并产生新粒子的强有力的方法,可能有一天向我们揭示关于这一更深层次的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的知识,阻止对量子力学目前的观点做进一步探索的尝试,对科学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它也背离了我们从科学史中得到的教训。实际上,科学史告诉我们已获得的知识常常是暂时的,在这些知识之外,肯定有更广阔的新领域有待探索。”最后,还可以引述一段量子力学大师狄拉克在1972年的话:“在我看来,我们还没有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目前使用的定律需要作重要的修改,当我们做出这样剧烈修改后,当然,我们用统计计算对理论作出物理解释的观念,可能会被彻底的改变。”[D31]
不确定性原理,来源于“波粒二象性”。[D34]
三 波粒二象性与双缝实验
(一) 波粒二象性的回顾
1. 笛卡尔在1637年公布:光是直线快速运动着的微粒子构成的假设。
几乎就在同时,意大利波伦亚的数学家格里马第根据观察到实际得到的影子总比光的直线传播情况下本应得到的稍大一些。此外影子的边缘往往会出现彩色。从而认为:光是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同时快速振动的流体。(F7)
2. 惠更斯认为被称为以太的流体是静止的,光的振动就如同水波那样在里面传播。
牛顿在1704年在其《光学》一书中提出:光是由直线运动的微小的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在周围的以太里产生颤动。(F9)
3. 1801年,托马斯·杨的精巧的双缝试验首次用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A62]
4. 19世纪中叶,光的波动理论最终得到了认可,而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更使人们对波动说坚信不移。
5. 1889年,普朗克的理论指出光的量子特性。量子可比拟为小团体或微粒。但这都是虚构的图像。[F11]
6. 爱因斯坦于1905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证明了光的粒子性。[A3]
7.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被实验所“证实”。[B33]
8. 通过对计数的电子(光子)的双缝试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光子既不是经典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的波,而是概率波。[B35]
因而,在现代物理学中,光的波粒二象性亦然成立。
(二)双缝实验
奠定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基础是杨氏双缝试验。
这个实验被人们重复了上千次,它既用来解释、同样也用来驳斥量子物理学的理论。[F30]
我们从这些实验中,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即经典双缝实验和现代的计数的双缝实验。
1. 我们先来叙述一个经典的光的杨氏双缝实验。它奠定了光的波动理论基础。
实验装置:
用一单色光源,照射一个与之有一定距离的并开有一个狭缝s(宽Kmm-虽然不必具有精确的尺寸,但必须在一个一定的范围内)的挡板A。透过狭缝s的光束,在照射一个与挡板A平行的,也在一定的距离(d2)范围内并开有相距Nmm的两狭缝Sl和S2的挡板2。光束透过档板2之后照射在与之平行的,也有一定距离(d3)范围内的观测屏上。
实验结果:
在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后,在观察屏上观察到多组明暗相间的条纹。
实验条件:(A63)
(1). 杨氏实验巧妙地满足了产生两列光波的初相位差稳定的条件;
(2). 两列光波的频率应该相同;
(3). 也满足了远场条件;(远场:看作是由两光源发射出来的一对平行光线,在无穷远处叠加组成的合波的场。)
(4). 涉及到的参数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否则实验是不会成功的。
2. 现代的计数的双缝实验,也叫做德布罗意波的双缝实验。这个实验取自《原子物理学》。因为用电子,或者是光子(即微弱的光)做这个实验,其结果是一样的。为了引用叙述的方便,我们采用原书的用电子实验的图和叙述,见[B34].图2.2。同时参考[D28]。

图2.2 电子双缝干涉图
(1). 实验装置:在电子束发射装置与接收屏之间放置与接收屏平行的、并且开有一个微型双狭缝的挡板。
(2). 实验:一束电子通过微型双狭缝射向接收屏。入射电子束的强度可以减至极弱,以至于可以认为电子是一个接一个地到达接收屏的。
实验时,电子束强度从极弱逐渐增强(或记录时间逐渐加长),同时观察到达接收屏的电子分布,看有什么结果。图2.2(b)是28个电子到达屏面的分布图。图面上是若干个无任何规律分布的点,没有任何“波”的痕迹。图2.2(c)-(d)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子到达时,双缝干涉的图形逐步显示出来。图2.2(e)显示的是几百万个电子到达后,显示出了完整的干涉条纹。其强度分布与杨氏双缝实验的结果一样。
(3). 结论:对图2.2(b)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电子是“整个”地到达接收点,而不是部分的到达。这显示了电子的粒子性。(2)电子随机地分布在屏上干涉条纹所在处的各个地方。若注意观察某一电子,则发现它究竟到达那一点是完全无法预料的。可见电子不是经典的粒子。经典的粒子(例如子弹)从束源射出后,将经过两个狭缝中的一个,以直线的轨迹射到屏上。屏上只有两条电子可以到达的位置。
总之:电子既具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它既不是经典的粒子,又不是经典的波。
如何全面解释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结果呢?这就是概率波的解释,也就是说物质波应解释为概率波。[B34]
上面的分析和结论是取自《原子物理学》
3. 附:挡板的衍射实验 A103
(1). 实验装置:用平行光照射一观察屏。在光源与观察屏之间放置一个与之平行的半挡板。
(2). 实验结果:在观察屏上可以看到:
A、 观察屏分亮暗两大部分; B、 在其相邻位置产生了一组亮暗相间的条纹。
结论:亮纹好像是由于光线沿一曲线传播而进入阴影区,犹如声波绕射一样。
四 对双缝实验的重新分析与结论
对于B34的实验结果——图2.2中的四幅图我们进行重新分析和结论。
从图2.2(b)中 ,我们看不到,而且是任何人也看不到有任何“波”的痕迹,上面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点”,结论是显然的:
1. 光不是波,是粒子;
2. 光粒子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这是因为如果轨迹是直线,那么图上应该是两条亮线。不是直线,当然就是“曲线”了。考虑到是在三维空间,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特性,还有其它一些特性,可以判断,光粒子运动轨迹是螺旋线。准确地说:光粒子运动的轨迹应该是直线传播的椭园螺旋线。其理由是与光子的结构有关。将另文叙述。
顺便说一句,“波”不过是光子这个皇帝的“新衣”罢了。但这里不存在骗子。
对图2.2(c)、(d)、(e),分析和结论如下:
1. 作螺旋运动的光粒子与缝壁介质发生碰撞(不作细述),发生各种散射,并且反复碰撞、散射,最后射向观察屏。
2. 产生明暗相间条纹的原因是粒子的概率分布与双缝的叠加,决定分布概率的是相关条件(实验条件)的参量和粒子运动的轨迹。
3. 虽然光粒子在“缝”中的运动是极其复杂的,但是任何一个光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在某一时刻是确定的——至少是在理论上。因此,因果律成立,确定性成立,不确定性不成立。
用光子的运动轨迹是椭园螺旋线的观点,不难解释其它的光学现象和实验。这里不再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验中盖革计数器的置放位置,未免是守株待兔。
五 波 与 螺 旋 线
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始终认为光具有波动性呢?我想这与波和螺旋线的相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将波与螺旋线比较一下。
1.. 传播性:人们对波的定义是扰动的传播。而无尽头的螺旋线亦有传播性,并且都具有直线传播特性,并具有速度。
2. 周期性:由于都具有周期性,因此都可以规定一些性质一样的参量。波动中的波长定义为同相位相邻两质点的距离。而光螺旋线中可定义为旋距,这仅仅是为了不混淆。因为旋距也可以定义为在螺旋轨迹上的同相位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至于频率、振幅、初相位、相位等,也都是一样的,或者是相似的。
3. 投影:波和螺旋线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也非常相似。
4. 连续性:起初,人们认为波是连续的。如水波、声波。认为水分子和空气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因此是连续的。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分子之间的距离极其小而已。但人们仍然可以认为水波与声波是连续的。高速运动的光子流当然也可以看成是连续的。
5. 其它相似性。(略)
六 后 记
写科幻文章是轻松愉快的。因为在这个天地里,可以毫无顾忌的,自由的驰骋。这是因为,信不信由你,笑不笑也由你。而且我还劝您千万别信它是真实的,也千万不要认为它一定是不可能的。莫论对错,莫想能否,最好是您也想想看。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阿弥陀佛”,我将继续进行新闻报导。下一篇的内容可能是“光子的结构和链接”,再下一篇的文章内容可能是“时间与空间。量子论与相对论的统一。”
科幻是无止境的。
 
有什么要求?
请与我们联系
0510-6832336
e-mail:kingmax@public1.wx.js.cn
 
你是不是存心来刺激我们啊?????
 
讽刺我不行啊?这么好的水平是不是考虑考虑自己开个公司?
 
簡直太酷了。
我自卑。
 
软硬兼吃,厉害厉害
 
楼顶的那位:
希望你没有被上面的吹捧冲昏了头脑。有一些同志认为有水平就可以开公司,简直是
幼儿园里出来的!
如果你还在找工作,又愿意到广州,不妨与我联系:zhijunchen@163.net
 
多人接受答案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