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来看一下:梦回唐朝(0分)

N

nzfsoft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中国的重返汉唐之路
??从地理上看中国:中国背靠欧亚大陆,东、南方向临海,但被第一岛链封锁在里面,中国要崛起,关键的转变就是要讲中国从传统的陆上强国转变成海上强国。与俄罗斯、印度背靠背,面向太平洋发展。从时间上看,一个新兴强国的崛起需要两代人的时间,历史上的美、德、日、俄都是如此。具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飞阶段、腾飞阶段和冲刺阶段。
  现在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现在正是全盛时期,它的战略就是防止在亚欧大陆重新崛起一个能与之平起平坐的大国,中国无疑是它遏制的首要目标;日本二战以后再次崛起,腾飞阶段已经结束,但冲刺阶段始终无力,正急于在世界上发挥政治作用,视中国为其称霸东亚的障碍;印度也在渐渐崛起,不甘心只局限于南亚地区,恶意的“中国情结” 挥之不去,渐渐壮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向中国挑衅;原苏联轰然倒下,俄罗斯想重新崛起还需时日,对中国既依赖又有戒心。这些情况决定中国的崛起将使一个艰辛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一、起飞阶段(1991~2010)
  中国的崛起起飞阶段从冷战结束算起。再往前的日子综合国力的提升不稳定,称不上崛起,算是崛起前的准备时期吧。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消除了北方最大的安全威胁,可以专心关注自身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会卷入全面战争,这是崛起的必要条件。
  看看中国现在的周边政治:北方接临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这里现在是中国的后方;西北方接临中亚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现在俄罗斯主导事务,中国有限参与;西方的阿富汗现在是热点,我们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西南方印巴问题难度不亚于巴以问题,我们面临着印度的崛起,那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上在和平时期要不回来了;南方接临东南亚陆地部分,中国正一步一步加强影响,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中国的海军现在还不能控制这边海域,很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怀有戒心;东南方向现在是重中之重,台独分子越来越嚣张,收复台湾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东方的日本逐渐右倾化,军国主义在复活,有战争策源地的危险;东北方的朝鲜半岛是一潭死水,朝鲜已经变成宗教国家,有崩溃的危险,韩国努力支撑在脆弱的经济的同时弥漫着民族主义,问题长久不能解决。
  现在我国周边安全日益恶化,正是新兴强国崛起挑战旧秩序的碰撞。中国在崛起的起飞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后方边疆和邻国的稳定,在海洋方向上主动出击,收复台湾和南海诸岛,使我们的“黄水海军”变成“蓝水海军”,冲出第一岛链,到达第二岛链。
  北线:俄罗斯这个病危的巨人现在从高40度降到的39度,回到正常体温还要十几年的时间,至于病后恢复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现在它无力保卫东部安全,要靠中国来阻挡美日从东方的进攻。中国在这片区域对俄占有优势,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常规力量都强过对方,尤其在东北对俄罗斯形成了很大压力,俄罗斯的边境安全完全依赖于中国的克制,对此俄罗斯忧心忡忡。在当前的时期,中国维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维护了俄罗斯东部的安全。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度出血,恢复尚需时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量使俄罗斯东部稳定,这里是中国从前的一大片未开发的土地,美国由于两国的军事原因不太可能进入这里,因此在中国重返这里前,关键是尽量延缓日本进入这片地区。蒙古现在是中俄之间的缓冲地带,中国要避免外部势力在这里打楔子。中国内蒙古的经济好于蒙古,这对蒙古是一种现实的吸引力,有朝一日它会提出重新加入中国。
  西北线:汉朝时班超出使西域已是久远的回忆,唐朝时期中国与伊斯兰文化的黑衣大食在这里激战,结果军事上的惨败使得中国再也无法有效控制这片地区,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的主导权,失去了与远方文明的交流,渐渐从辉煌走向平庸乃至衰落。现在的中亚地区已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面临着来自西方的伊斯兰势力和有可能到来的来自南方的美国势力。这里是中俄的共同后院,为了将精力放在海洋上,中国现在要做的是尊重并且维护俄罗斯在这里的主导权,虽然对中国来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俄罗斯在这里遏制分裂势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新疆的稳定。中国国内这边也要尽快发展新疆的经济,这样才能加强新疆人民对国家的向心力,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对汉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的向心力。
  西线:阿富汗的局势不明朗,塔利班肯定会被赶出喀布尔,然后就看它怎样在山区里打游击了。现在的情形不同于1979年,当年的阿富汗由于有美国的支持,可以使苏联深陷泥潭,如同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那样。俄罗斯现在无法提供那种帮助,现在的局势是任何国家也不能向塔利班提供援助,虽然很是同情阿富汗,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弱肉被强食。阿富汗很可能成为新的科索沃,如果美国赖在这里不走,那将极大影响克什米尔局势,破坏中、俄、印、巴之间的原有局势,威胁中国的西部安全。中国要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抵消美国在这里发挥的作用,不要再犯1999年的错误。
  西南线:克什米尔局势长久不决是肯定的,现在印巴都在向美国争宠,以换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支持。由于印度的原因,历届巴基斯坦的政府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这个古老文明即将崛起是肯定的,但历史给了我们在崛起阶段上领先它的机遇。中国对印度的崛起只能将之延缓,使得中国在自身崛起时减少一些外部压力,而不能阻止,中国也没有力量单独阻止。中国在排除美国在印巴问题的干扰情况下,应利用巴基斯坦及南亚其他国家来制约印度,要使印度进入深水海洋的时间尽量推后。
  南线:在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应使南海沉寂下来,避免争端国际化。中国在陆上地区占有优势,有冲突的只有越南,但现在的越南已经满是中国味,陆上其他国家与中国都很友好。中国想一步步的进入相对富裕的海洋地区,还要全方位的努力。美国在这里的势力将是长久性的,因为东南亚各国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入世使得中国对东南亚有更大的经济优势,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关系,消除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戒心,这样减少东南亚各国对美国的依赖。中国在东南亚扩大影响的同时避免印度进入马六甲海峡以东。
  东南线:对于台湾,中华民族有之则兴,失之则亡。这里是中国冲出第一岛链的希望,无论如何不能失去,发生大的战争也要在所不惜,也不必担心经济成果的丧失,中国现在正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胜利后的战后恢复是很快的。现在台独势力越来越嚣张,如果台海局势进一步恶化,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这次是对中国的第一次大考验。美国届时会有限干预,因为它会尽量避免使之升级成与中国的全面战争,毕竟这里对美国来讲是它的局部利益。但是日本则不同,日益膨胀的军国主义会全面干预,现在日本弥漫着中日再战的思潮,这里也是它的海洋生命线。如果中日发生海战,影响将会不亚于当年中日黄海海战。当年通过洋务运动有所元气恢复的中国遭到致命打击,失去了极其重要的制海权,一沉寂就是几十年,耽误了上百年;而日本则吸到了第一口鲜血,实力急剧膨胀,并通过几次吸血迅速走向了军国主义发达国家。新世纪的这一战也将关系到中日今后上百年的发展,中国一定要全力为之,届时不必顾忌“中日世代友好”什么的,中国一百多年来的雪耻情绪会一起迸发。收复了台湾和澎湖列岛,钓鱼岛归属也就不成了问题。对于日本将失去南下的通道,永远局限在东北亚地区,再也无力与中国竞争;美国的第一岛链防线也将断裂,对中国的海洋封锁将从全面封锁转为南北夹击;而中国将冲出第一岛链,走向远洋,迎来历史机遇,届时中国会将目光转向南海,同美国角逐东南亚。
  东线:主要是对日本的,日本这个国家永远是给最强国家坐妾的,哪怕对它肆意蹂躏也心甘情愿。在中国在东亚的实力没有超过美国之前,日本还会牢牢搂着美国的大腿。中——日美的角力将会进行很久。现在日本是用放大镜在研究中国,我们一定要小心,现在中日海军力量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的自卫队已经有了多艘准航母,时间不等人,中国一定要尽早准备。
  东北线:这里离中国的政治中心最近,朝鲜半岛的局势也是中俄美日在打牌。俄罗斯在朝鲜半岛有心无力,日本有力无门,还是中美之间的较量。在中国还没有足够实力将朝鲜半岛倒向中国之前,还是要尽力保持现状。现在的朝鲜全靠中国的支持,是中国对抗美国在东亚势力的缓冲地带,也一定程度上阻挡着美日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进攻。韩国韧而不坚,朝鲜硬而易碎,都不太好处理。美国现在注意力不在这里,也在以拖待变。
  到201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平价占世界的12%~15%,和日本相当,但是在世界上硬通货还是要按照汇率算,人民币的低估使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世界的6%~8%;日本约为15%~18%;美国约为25%~28%;欧洲约为22%~25%;东南亚地区约为5%~6%,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大小的经济体。但是中国完成统一,冲出第一岛链,走向海洋,自身发展潜力无限。
  二、腾飞阶段(2011~2040)
  中国崛起的腾飞阶段从收复台湾,平静台湾海峡算起(注意:是平静,不仅是平定)。由于自身基数大了许多,这段时期中国每一个百分点的发展都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冲击。新兴强国对旧秩序碰撞最强烈的时期正是腾飞阶段。中国在崛起的腾飞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周边的多边事务,逐步建立并成为中华经济区的主导,维护地区的多边稳定,全面收复南海,深入第二岛链,掌握马六甲海峡,与美国争夺东南亚的主导权。
  北线: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正好赶上北方邻居病后恢复的时期,俄罗斯的人口主要在欧洲地区,远东起区人口很少,经济也相对落后。这里是中国可以利用的为数不多的大好区域,应通过与俄罗斯政府合作多多参与东西伯利亚的开发,使之成为中国新兴而稳定的能源、原材料的来源地和产品出口市场。中国要通过努力阻止日本在这里与中国进行经济竞争。如果俄罗斯复苏乏力,这里可能会出现对俄罗斯政府的离心倾向,中国要加强与俄罗斯政府的合作,阻止外部势力的干扰,使这广大区域进入中华经济区。对蒙古的策略也是要积极参与,拉入中华经济区,尽量用经济优势来吸引蒙古,使蒙古从依赖俄罗斯转向依赖中国,但不要过分刺激俄罗斯,还要保持蒙古作为中俄缓冲国的地位。
  西北线:重点是通过西部大开发,积极重建经济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遥相呼应(委婉的说法)。这样可以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中亚各国的来往,俄罗斯也会从东亚到欧洲的交流中与中国寻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为了尽量消除俄罗斯对中国的忧虑,可以继续承认和维护俄罗斯在这里的主导地位,阻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国新疆的影响。
  西线:美国很可能会在这里长期存在,或是建立亲美政权,那将是周围各国的忧虑。在美国在这里深陷泥潭或是无法无天十来年后,中国要尽量通过联合国和多方外交将美国赶出去,恢复阿富汗缓冲国的地位。
  西南线:印度有可能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争端上妥协以换取崛起的外部环境,中国要做的是将印度陆上势力局限在南亚,不要让印度将手伸得太远。除非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膨胀,采用军事崛起主动进一步挑衅,中国要避免与之引发冲突。当然,我们要两手准备,如果真的发生了冲突,中国应要象上次一样,速战速决,不能让美俄有插手的机会。不过,这次要收回上次主动让出的领土了,那是一片接临青藏高原的平地,收回后也就基本打碎了印度分裂西藏,建立“大印度”的梦想。印度的崛起也会大大推后,战后基本实现“冷和平”。
  南线:这里是中国腾飞阶段的重点,中国要通过经济和军事的同时出击,完全收回南海,在这段时期有可能与美军在南海发生战斗,这次是对中国的第二次大考验。与台海不同,这里是远洋,不远处有很多美军基地,会是一场长期而艰苦的战斗。收回南海后,中国将控制马六甲海峡东边的出口。届时中、美、印将争夺马六甲海峡,随着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经过多方努力使美军撤出马六甲后,要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将印度海军局限在马六甲以西,使中国对印度洋进可攻,退可守。在东南亚的陆地和马六甲地区建立类似北美经济区的中华经济区域,尽量将美军赶出台湾以南的第一岛链,加强与印尼这个穆斯林国家的联系,使美军不能停留在第二岛链。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泰国、缅甸的关系,获得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遏制印度在陆上的东进。
  东南线:收复台湾后,帮助恢复台湾的经济,这样才能长治久安,不再给台独分子机会。台湾是中国走向远洋的门户,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这里贵有美国从北、南两面的夹击,为了配合南海我们要采取南攻北守的策略。收复南海的同时阻止日本南下。
  东线:进展顺利的话,中国此时已经实现的对日本的战略半包围,在收回台湾后,还是要和日本发展正常关系,毕竟日本在一段时期内还是中国的一个资金和技术的来源。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渐渐在东亚占有优势,日本会越来越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
  东北线:争取实现朝鲜半岛的南北统一,这将是制衡日本的利器。如果不能统一,尽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使朝鲜半岛不再成为对峙状态,朝鲜和韩国容易剑走偏锋,至少要保证朝鲜半岛成为中、美、日的缓冲地带。
  到204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经济区的建立,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低估情况将大大缓解或消除。届时中国的经济比重将占世界的25%,跨入发达国家行列,这个目标并不过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占20%的比重,但依然是最发达国家;日本由于中国的竞争和老龄化在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为10%;东南亚地区通过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占世界经济比重的8%;欧洲经济占世界经济的15%;印度经济通过崛起占世界经济的7%~8%。中国开始主导东亚和东南亚的事务,登上世界舞台。
  三、冲刺阶段(2041~2050)
  中国崛起的冲刺阶段从掌握马六甲海峡,建立中华经济区算起。崛起的冲刺阶段是新兴强国连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秩序的时期。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舞台上主导力量之一。
  北方:俄罗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迎来了复兴,届时中俄边界如同现今美加边界一样,保持自然景观的同时成为繁荣的经济区。蒙古兴许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西北方:中、俄、中亚国家通过重建“丝绸之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多边论坛的形式建立多边安全,中国和欧洲重新实现千年以前的陆上联系。
  西方:阿富汗成为中、俄、印的缓冲地带,中、俄、美、印参与地区事务。
  西南方:印度势力遏制在南亚次大陆上,使印度崛起成中等强国。通过经济使中印之间从“冷和平”渐渐变成“经济和平”,用经济优势吸引南亚国家,使之有成为中华经济区的辐射地区。
  南方:中国控制马六甲海峡,掌握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基本形成华语经济区域,使美军回撤到第三岛链。
  东南方:建设台湾海峡,成为黄金水道。台湾如同盾牌一样护住中国的腹部,中国海军基本控制西太平洋。
  东方:拉日本加入中华经济区,消除其野心,成为经济区中普通一员。
  东北方:朝鲜半岛平定,真正实现和平,加入中华经济区。
 
2050年,中国经济区北起俄罗斯辽阔的西伯利亚,南到印度尼西亚,东起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西到中亚地区,辐射南亚、澳洲地区,占世界经济的一半以上,超过美洲经济区和欧洲经济区。中国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超级国家,重返千年以前汉唐时期的辉煌。虽然它可能不会实现,但这是我的梦想,我会为之努力!
 
如果可能的的话,我会选你当中国的总统.
 
>西南方印巴问题难度不亚于巴以问题,我们面临着印度的崛起,那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上在和平时期要不回来了;
请问哪九万?
 
自作自梦
 
是在中印冲突时我军胜利后,主动撤走的地方。
 
1959年8月,与西藏“平叛”的同时,中印边境(朗久)发生了首次武装冲突,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印度军人的一死一伤,令新德里朝野哗然。
  事情最基本的实质是:中方认为边界未划定,我方是呆在自己的实际控制区内;印方认为边界已划定了(就是中国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共政府都未予承认的麦克马洪线),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土上受到攻击。象这样根本的分歧,凭双方火气冲天的来往照会事实上已无法谈得拢。人们不妨再参照另一宗事件——1960年7月,西藏军区边防部队在巡逻时不慎将一位前来洽谈盐粮交换的尼泊尔尉官击毙了,北京即向尼国道歉并赔偿5万卢比。而当时中尼的边界也并没有划定。中共的厚此薄彼,显然是对印方不假以词色,并随时准备以牙还牙了。
  印度方面完全不在乎中方的态度,在边境上全面推进,广设哨所,武装巡逻也一再深入禁地。印方何以如此有恃无恐?很奇怪的是它并非源自真正的军事实力,而是本着一种虚幻的“道德优越感”。万隆会议后,最耀眼的光环是落到了和平使者尼赫鲁的头上,周恩来只是他的配角,连整个中国也只是排行第二的老弟并领受着印度的恩宠和提携。这当然不是笑话,印度其时是不结盟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中共因中苏和中朝的政治、军事条约,根本无缘挤进这一集团,只能以观察员的身分出席。何况中共正内外交困,国际社会的禁运和制裁犹未有穷期,1960年的中苏决裂及席卷全国的大饥荒,更令中共的国力降到最低点……
  1962年,西藏党政军的第一把手张国华中将回京出席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宣读了“罪己诏”,并引咎“退居二线”。张将军会后暂留北京调养他积劳成疾的“高原病”。然而就在此时,印军先后在朗久和空喀山(边境西段)越界攻击,中共边防军虽一直奉命龟缩在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之后,并有与敌遭遇50米外不许打枪的规定,但对奔袭至眼皮底下的印军还是作出了火力回击(毙敌9人、俘敌7人)。9月20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对中方的尺冬哨所发动围攻。至10月中,中方已有47名官兵伤亡。中共中央及军委总部三天两头招集紧急会议,并都召来张国华列席。意气本有点消沉的毛泽东也抖擞起来,他显然乐见全党的注意焦点都从大跃进失败的阴影中转移到一场迫在眉睫的对外战争之上。毛亲自主持中央常委会,作出了“自卫反击战”的最后决策。
  身经百战的张将军要重披战袍了。
                绝地战将
  张国华指挥的18军,在国共内战时与国军的五大主力“整11师”和“181师”都展开过血战。181师是西北军的精锐,于1947年被18军的前身部队所歼灭;整11师是18军的死对头,曾捉对厮杀多次,最后整11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
  18军虽没参加韩战,但1951年还跟藏军会战昌都。1959年“平叛”,一直打倒 1960年底。可以说它是一支打仗年头最长的部队。但18军也不是没有弱点。初入藏时,毛泽东亲自许诺过驻军“三年一换”,不止一个“三年”过去了,丝毫不见换防的意思。加上内地家乡大饥荒,几乎家家都有人饿死,驻藏官兵军心浮动已非一日。中央军委对此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中央常委会上,贺龙元帅说:“如有临阵脱逃的,要象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徐向前元帅说:“要选兵选将,干部不但要军事上行,还要有政治头脑,要勇敢。”刘伯承元帅则说:“要明确,这次不是和他们的边防警察打,是和他们最好的、曾经参加过二次大战的正规军打。要告诫部队,不要骄傲。”
  张国华表示有信心打赢。罗瑞卿总长问根据何在?张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
  毛泽东则对着地图沉思,他说:尼赫鲁的底牌是以为中国不敢打他。然后毛指着地图上印军的据点,用湖南高腔说:“扫了它!”
  周恩来接着说,中共已将决策通知了苏联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没表示反对,还对中国驻苏大使说:苏联也得到了类似情报,如果中国受到了攻击,反击是很自然的事。至于美国,周恩来分析说,它不可能以很大的力量支援印度。
  张国华受命后即刻飞返前线,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对首战之21平方公里作战范围里的 2000多印军,张说:“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战斗团满员。”他指示,军区指挥所前进到麻麻,由他亲自指挥东段达旺方面的战斗。必要时副司令员一级的干部可以下到团里去加强。张将军又问西藏工委的侯杰,能否在24小时之内运送50车炮弹到前线?侯杰面有难色:“190公里呀!路况你也清楚……”张怒目一瞪:“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围绕打仗,一切服从前线!”
  侯杰指挥藏汉民工,马拉骡驼,攀过险峻的冰山绝谷,仅十多个小时就把军火送上去了。“军中无戏言”,我们可以看到,张将军这种灭此朝食的气概,对后来的战事进程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
                巅峰战士
  这时,中央军委的诸将帅对这场边界战争相当审慎,发出了“慎重初战”的指示。中国和印度打仗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印军实力怎样?谁也没底。估计没有国民党的主力强,但也不能估计过低,最好死猫当老虎打。军委的意见是,初战只打沙则一个点,围歼敌人一个营,这是个很保险的作战方案。
  张国华作为一位沙场悍将,又长年驻守西藏,此时内地的现实是国库空空,民不聊生,张将军只是从文件里知道个大概,作为一个戍边“节度使”,他事实上置身于最复杂和棘手的政治之外。而这时刚刚从“七千人会议”后缓过气来的稳健派并不想再惹太多的麻烦,与邻国开战毕竟不是一碟小菜,小打一下,见好就收,当为上上之策。但张国华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打就要把印军的王牌第七旅连锅端!
  这一方案在前线指挥部也并非人人赞同,但张得到了政委阴法唐的支持。张谓:一般说来应先打弱的,但我们受地形限制,不如先打强的,吃掉主力,敌人就乱了,容易各个击破。张亲自点将从政治学院调回来参战的155团政委乔学亭也说:经侦察发现只打一个点部队拥挤,敌军还可能从两面侧射和出动增援,不如采取中央突破,穿插纵深,羌登、卡龙一齐打。前指的其他将官认为,仗既然打大了,战役发动的时间就要推迟两天,好让部队作更充分的准备。阴法唐政委则坚决反对,他说我军一万多人已进入阵地,不动烟火,再隐蔽两天,容易暴露作战意图。张将军说:不能再推迟,要敌人还没穿裤子就当俘虏!
  两种方案均电告军委,多数军头认为张国华是“冒险主义”,毛泽东却一言九鼎: “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张得到尚方宝剑,即掷下军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
  1962年10月20日7时,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至9时30 分,第一个据点已被攻克,被俘虏的印度兵果然还穿着睡衣。至晚8时许,克节朗战役结束。同一天,中共军队向东西长达21公里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发起了总攻,兵分多路向纵深快速穿插。
  前线指挥部向前推进时,因山高路险,连骡马也不能逾越,警卫要用担架将发着高烧的张国华司令抬过冰峰山口,却被张斥退:“这成何体统!让战士看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军事首长亲临战地视事,加上这时火线上出了个战斗英雄谢顺银,从班、排、连逐级上报,到张国华批准记功嘉奖,仅用了30分钟——全军士气大振!
  22日,印军王牌第七旅全军皆墨,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另一准将旅长辛格被击毙。在为期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里,中方于边境东、西两段发动的二次战役和一些局部的战斗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共歼灭印军三个旅,击毙、俘虏敌人7000多人,中方伤亡 1460人,无一兵一卒被俘。
  至11月初,印方在东北各邦(省)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线停火,并开始撤退到1957年中方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以后。
  至此,中印边界战争已降下帷幕。
                名将之死
  在整场战事过程中,唯一让张国华忐忑不安的一则插曲是:10月23日,中共中央曾发来嘉奖电,“前指”还未来得及转发各部队,中央又通知收回该封电报。此前,战场上有一支突击分队因穿插过猛而跟上级一度失去了联系,这事曾上报了军委。北京是否因此不悦呢?后中央电报又至,与前一份电文内容相同,只多了一句:“中央、军委极为高兴”。显然,第一封电报未经毛亲阅,而加上的那一句正是毛本人的意思。
  1963年2月,中印边境余波已靖。张国华奉召回京开会,毛即亲自接见他。毛笑吟吟地说:“井岗山同志(张是红军出身),一打仗,你那个病就好了!”毛又说了一段后来被广为引用的“语录”,他谓:“……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然而,张将军最后的命运结局竟然并不比岳飞好多少。那段史实虽与本文的题目无涉,却也不妨将它简录之,谨作为本文的“附记”。
  1965年,“西藏工委”改为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张国华任第一书记。次年“文革”爆发,张抱病被多次揪斗,扣到头上的“帽子”多达13顶。1967年初,周恩来指示空军派出飞机把张国华接来北京。张在京的家人还未见到他,西藏驻京办事处的造反派已闻讯抢先杀上门来,他们出击未果,悻悻而去。张半夜才归家,家人发现他已全身浮肿,连毛裤都脱不下来了。张说,他在拉萨有四个月没脱过衣服上床了……凌晨,接周总理来电,他即刻赶到人民大会堂。原来是毛要召见18名军队将领。毛才现身,性情火爆的许世友上将就抢上一步,气呼呼地质问毛:“我们犯了什么罪?!”张国华正站在许上将身边,连忙拉住许的衣角,示意他噤声……其时正要肃查“二月逆流”,张因是贺龙的嫡系旧部而受到林彪等人的猜忌和排拒。
  3月间张国华欲返藏,周将他留住,要他以中共西南局书记的身分,入川主事。“天下未乱蜀先乱”,周希望张能扭转四川乱得一塌糊涂的局面,周绕过了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组”取得了毛的首肯。林彪为此极为恼怒。5月,张国华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而该军区的司令是林彪原“四野”的爱将梁兴初中将,加上四川有名的极左“搅手”、被江青称为 “两挺机关枪”的刘结挺、张西挺处处与张国华作梗,他在蜀中的日子并不比在西藏时好过。后张又出任四川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未几,某日凌晨张在军区大院5号楼住所的床上遭到狙击手的枪击,子弹穿过蚊帐幸未射中。天明在后山发现树杈上架着一杆步枪,杀手早已逃之夭夭,且现场在第一波搜索时遭到破坏,已无从追查。这是继云南省革委会主任阎红彦上将(此人倒也并非善类)遇害之后的又一起政治暗杀事件。周恩来接报即指示张国华调换住所,张却一笑置之。
  1971年9月,林彪暴卒。1972年2月21日张国华在主持收拾四川大学残局的会议上突然昏厥。周恩来特派的中央医疗组尚未飞抵成都,张已去世,享年不到58岁。周指示:查明死因;骨灰送回北京。
  3月11日,周恩来在与美国总统尼克逊的紧张会谈中抽身亲赴西郊机场迎接骨灰盒。此举在周的一生中仅有两例,一是亲迎陈庚大将的骨灰;另一位就是张国华。
  “天下大治蜀后治”,不久,中央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特别工作会议,周问毛是否接见与会的四川党政军干部,毛沉吟片刻,黯然道:“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严格地说,张国华治蜀也并无什么建树。时世如此,这位武夫纵然“有心杀贼”,到底“无力回天”。富庶的天府之国凋敝如斯,近亿人民竟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四川局面的改观,一直等到1977年文官赵紫阳入蜀主事,实施与民休息的“无为”政策,才立收其效。这恰好应验了成都武侯祠的那一副名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文字上的自慰
 
>>日本这个国家永远是给最强国家坐妾的,哪怕对它肆意蹂躏也心甘情愿。
小日本才不想当这个妾!它要当正室!甚至它想当武则天!!
老毛打仗行,但建国后的一系列决策显然表明他对治国并不是很在行。中印之站就是其中一大错误!
为什么要打了胜仗又要退回来!那么一大片肥沃的平原!是大家用血换回来的啊!就为了显示你是一个泱泱大国么?
 
看到日本对美国的态度。和对中国的态度。
就可以理解“是给最强国家坐妾的,哪怕对它肆意蹂躏也心甘情愿。”
 
接受答案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