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防治知识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为特征
,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
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
社会安定。
霍乱弧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如点状。无芽胞、无荚膜,菌体两
端钝园或稍平,一般长1.5-3um,宽0.3-0.4um,菌体末端有一根鞭毛,为菌体的4-5倍
。运动极为活泼, 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如夜空中之流星,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呈多形态,
霍乱弧菌培养温度以37℃为最适宜。先在碱性(PH:8.8-9.0)肉汤或蛋白胨水中增菌,
再用选择性培养基,(如庆大霉素、等)进行分离。
霍乱弧菌按菌体(O)抗原不同,已分出155个0血清群,其中01血清群和0139血
清群可致霍乱。01霍乱弧菌可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每一生
物型又分小川或稻叶两个主要血清型。彦岛血清型容易发生变异,成为小川或稻叶型,
故又称不稳定型。O139血清群它是已发现的第一个能引起霍乱流行的非01群霍乱弧菌
,除O抗原不同外,0 139的其它主要性状均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无显著性差异。
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存活力是很有限的,但埃尔托型比古典型有较强的抵抗力。在
PH8.2的江水中,埃尔托型流行存活16天, 而古典型只生存2天。一般在未经处理的河
水、塘水、井水及海水中, 埃尔托型可存活1-3周甚至更长,在蔬菜、水果上可存活1
周左右。由于埃尔托型弧菌可在某些水生动植物中生存,致使水体成为霍乱弧菌的主要
贮存场所。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阳光、酸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干燥2小时或加热55
℃10分钟弧菌即可死亡,煮沸后立即被杀死, 在正常胃酸中霍乱弧菌能生存4分钟。
病人和带菌者都是霍乱的传染源。病人在发病期间,绝大多数均连续大量排菌,时
间一般为5天,亦有长达2周者。尤其是中、重型病人排菌量较大,每ml粪便含有
107-109弧菌, 污染面广是重要传染源。霍乱病人急性期唾液内也存在弧菌。轻型病
人易被忽视,常得不到及时隔离治疗,健康带菌者不易检出,所以二者在传播疾病上也
起着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不同途径传播或
蔓延,其中水作用最为突出。
人群易感性,缺乏免疫力的人,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对两型霍乱普遍易感。霍乱
弧菌感染人体后是否发病,要视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如何而定,据报告埃尔
托型弧菌所致者,隐性感染占75%、而显性感染仅占25%,其中重型约占2%,患病后,
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能产生对霍乱弧菌及其毒素的两种抗体。即抗菌抗体和抗毒
抗体。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定位繁殖,并产生毒素,由于毒素作用于机体而
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霍乱症状的发生。人体经口感染的霍乱弧菌,在正常情况下,一
般可被人体胃酸杀灭(正常胃酸PH:3.2)但当胃酸分泌减少或被高度稀释时,或入侵的
弧菌数量较多,未被胃酸杀灭时,则霍乱弧菌可通过胃而进入小肠并保持其活力。霍乱
弧菌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中,依靠其粘附因子紧贴肠粘膜表面并迅速大量繁殖,从而产生
外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即霍乱原并释放内毒素(弧菌崩溃清洗所释放)。由于以霍乱
肠毒素为主的致病物质对小肠(主要为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和肠腺上皮组织的作用,引
起肠液的过度分泌,以至超过肠管再吸收能力,同时由于胃肠排空蠕动的增加,结果出
现水样腹泻而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的机理是由于激活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介质系统的结果
,肠毒素能激活腺苷环化酶(AC)从而使AC活性持续加强其结果促使三磷酸腺苷(ATP)转
变为CAMP,当组织内CAMP 浓度开高时,即发挥了第二信使作用,刺激隐窝组织分泌水
、氯化物及碳酸氢盐的功能增强,同时抑制绒毛组织对水分正常吸收,以致出现大量水
份与电解质聚积在肠腔,形成本病特征的剧烈水样腹泻。
两种生物型弧菌所致的霍乱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古典型以重型较多,轻型较少,
而埃尔托型则相反,潜伏期一般为1-3日, 短者为3-6小时,长者可达7日,典型病人
多为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前1-2日有疲乏、头昏、腹胀、腹鸣等前驱症状。
㈠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
腹部隐痛,个别可有阵发性腹痛。每日大便自数次至十数次或更多,少数重型病人粪便
从肛门直流而出,无法计数,排便后一般有腹部轻快感,大便性状为稀便,后即为水样
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无粪臭,稍有鱼腥味,镜检无
脓细胞,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继为水样,与大使
性质相仿,一般无发热,少数有低热,本期可持续数小时至1-2天。
2、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病
人烦燥不安、口渴、眼窝深陷,声音嘶哑,腹下陷呈舟状,皮肤皱缩,湿冷且弹性消失
,指纹皱瘪,酷似“洗衣工”手。此时病人脱水已达体重10%以上, 由于血容量显著下
降而导致循环衰竭,病人极度无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博细弱而速,甚至血压及
脉博测不出,可因休克而死亡。严重腹呕使大量电解质丢失,可引起一系列临床变化。
3、反应期及恢复期:纠正脱水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
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病人出现发热性反应,约38-39℃,以儿童多见。
㈡临床类型:霍乱病情轻重不一,受感染后无任何症状,仅是排菌状态,称为接触
带菌者或健康带菌者,其排菌期一般为5-10天,有临床症状者按照脱水程度,血压、脉
博及尿量等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1、轻型:病人稍感不适,每日腹泻数次,一般不超过10次,大便稀薄,有粪质,
无脱水表现,血压脉博正常,尿量无明显减少。
2、中型:泻吐次数较多,每日腹泻10-20次, 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无粪质,
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4-8%,(儿童5-10%)血压降低,收缩压为12-9.33kpa,脉博细速
,24小时尿量400ml以下。
3、重型:病人极度软弱,脱水严重,其程度相当于体重8%以上(儿童10%以上),
休克状态,血压甚低或测不出,收缩压在9.33kpa以下,脉细速常无法触及,24小时尿
量50ml以下,或无尿。除上述三型外,尚有罕见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称为“中毒性霍
乱”即“干性霍乱”。起病急骤,不待泻吐症状出现即迅速进入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
检查
㈠血液检查:因病人脱水致使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压积和血浆比重开高。周围血液
除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增高外,白细胞也可增至10-30×109/L,分类见中性细胞及
大单核细胞增多,血清钾钠在疾病初期多发在正常范围,经输液后普遍降低,但氯化物
多数高于正常,尿素氮增加,CO2结合力降低。
㈡尿液检查:多数病人尿液呈酸性,比重为1.010-1.025 之间,可有蛋白、红、
白细胞及管型。
㈢粪便检查:(包括呕吐物、污染物、尸体肠内容物、外环境水样、食物等。)
1、常规检查:半数病例粪便中有粘液,镜检可见少数白细胞。
2、细菌学检查:( 采样方法:可用消毒棉试采用自然排出新鲜大便,可用直肠棉
试或采样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转动一下采取水样便1-3ml,成形便指甲大小
1-3克左右)。
⑴粪便直接检查:采用粪便悬滴镜检,可见到运动力强,呈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
,图片染色能见到排列呈鱼群状的革兰阴性弧菌,用暗视野可见弧菌呈流星样的特征性
运动,并能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
⑵粪便培养:将粪便标本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于碱性琼脂培养基或强
选择性培养基上作分离培养,根据其可疑或典型菌落与霍乱弧菌“0”多价诊断血清用
玻片凝集试验,并进行糖发酵试验。
㈣血清学检查:
诊断
㈠疑似病例: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 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
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 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
,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
其他原因可查者;
㈡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 见疑似病科项目之一)粪便培养
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
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 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
者。
预防策略
㈠控制传染源:五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
地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
㈡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对病人或带菌者
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采取各种方法杀蛆灭蝇。
㈢保护易感人群,霍乱菌苗对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一定效果。
预防措施
一、流行前的预防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着重抓好下列工作:
㈠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
㈡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㈢开展健康教育,把好“病从口入”关;
㈣设立和健全腹泻病门诊
1、明确肠道门诊的重要职责是及时发现并处理霍乱病人。综合医院常年开放
,卫生院(所)季节开放。
2、腹泻病门诊应做到“四专两有”肠道病人登记全面祥实。
3、对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是发现霍乱病人的关键项目,在全部操作过程中
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防标本污染。
4、每天做好腹泻病人统计,按规定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必要时应建“腹
泻病人门诊工作旬报”制度。
5、对中重型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治疗抢救或留床观察。如需转院应有专车及医
护人员陪送。
6、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和推广使用口服补液盐。
7、腹泻病门诊每日应进行一次自查,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1-2次检
查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
㈤加强霍乱监测工作
1、监测点选择
2、监测内容包括:腹泻病人、重点人群、外环境(水体、其他)食品。
3、信息反馈
㈥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㈦人员培训
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㈠疫情报告
1、霍乱病例的核实确诊和疫情报告要统一归口管理。
2、发现霍乱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农村不迟于12小时、城市不迟于6小
时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卫生防疫站报告。
3、各县(区)县卫生防疫站,对基层报告的霍乱病例经调查、检测、核实确诊后,
随时向市级站报告。
4、流动人口中发现的霍乱病例如怀疑其感染地在其它地区,需及时向该地卫生防
疫站通报民政部,提醒加强监测并做好相应处理。对个别尚在治疗中的未愈病例发现离
开该地的需及时以电话通知户口所在地(含去向不明的)或转移地卫生防疫站,以便继续
做好隔离、治疗、消毒等工作。
5、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或从事霍乱防治工作的所有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授
意他人隐瞒、谎报霍乱疫情。
㈡霍乱病人的管理原则:“五早一就”
1、隔离消毒措施:
⑴隔离病床应与其他病区和房屋隔开,有单独出入的门户,远离地面水源,有专用
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药液的脚垫和洗
手消毒液或可供肥皂洗手用的水,离开隔离室时均应洗手。
⑵确诊与疑似病人要分室收治,至少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
途不要更换。
⑶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未消毒
㈢疫点和疫区的处理
1、疫点处理
⑴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处理疫点。即时间早、范围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⑵隔离传染源。(同上)
⑶疫点消毒和处理,对厕所和病人吐泻物污染的地面、衣物、病人使用的餐具等进
行严格消毒,疫点范围内进行药物灭蝇,改善环境卫生。
⑷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疫点内人群均为密切接触者,在疫点消毒处理的同时对疫点
内全部人员进行登记,询问5天内的腹泻史, 并采便送检和预防服药,预防用药应选用
流行菌株敏感的药物,服药时间为2天,外出人员应追回或追访。
在投药结束后对疫点内检菌阳性者每日粪检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即可解除疫点管理
。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之日在5 日内无新病例出现即可解除。在疫点管理期间,
点内所有人员在家留验服药,实施医学观察,大便排入疫点厕所内,便后盖土或消毒。
在特殊情况下可实施疫点封锁,从严管理。
2、疫区管理
⑴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使疫区群众了解情况,掌握防病知识,共同努力来控制流行
。
⑵饮水消毒和灭蝇。
⑶管好食品和集市贸易,禁止为婚丧等举办各种宴餐活动。
⑷疫情检索,动员群众一旦发生腹泻即去医院诊治,或医护人员巡诊主动发现病人
。
⑸疫区管理期间停止大型集会,停止临时性工地项目。
⑹疫区解除: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再观察5天, 如无新病例和带菌者出现,即可
解除疫点管理。
㈣暴发疫情的处理
应尽快查明原因,除采取疫点和疫区常规措施外,可针对暴发原因和涉及范围采取
以下措施。
1、饮用水加大消毒药用量。
2、受染食品禁止出售和食用。
3、停止集市贸易,对一时达不到卫生要求的食堂,饭店停业整顿。
4、受感染人群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5、实施短期检疫甚至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