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软件(0分)

  • 主题发起人 yuanjj76
  • 开始时间
Y

yuanjj76

Unregistered / Unconfirmed
GUEST, unregistred user!
托普软件(000583)IT行业上市公司,自今年5月20日因实施2001年度每10股转增9股派1
(含税)的分配方案,股价除权之后,走势一直保持着窄幅横盘整理之势,今年6·24行
情之后该股曾创出了阶段性的股价新高,但之后开始逐步回落,并于今年8月7日跌破了
年线、半年线和季线的三重支撑,趋势出现转淡的迹象。然而如果不是因为市场对于公
司基本面的质疑,托普软件的股价走势并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遭遇媒体质疑事件
起因于托普集团的一则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此举被部分
市场人士视为“托普作秀”,同时也引来了媒体的质疑。自今年7月开始,先后有《21世
纪经济报道》、《中华工商时报》、《国际金融报》、《经济观察报》等均对托普集团的
基本面———从业绩到投资行为,从主营业务到资本运作,都提出了质疑。面对越来越多
的质疑声,托普软件在今年8月20日发布了澄清公告,“最近国内一些媒体发表文章,对于
托普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招聘5000名软件人才,以及本公司所属子公司的业绩与企业变更、
核心技术产品等情况作了报道。本公司认为文章内容属文章作者个人行为,文责自负,本
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本公司所属子公司的经营业绩等在以往的本公司信息公告中进行了详
细披露,本公司子公司四川托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6月更名为四川托普通信有限
责任公司,公司更名时未及时公告,公司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是企业长期经营积累的结果”
。这是面对质疑,托普软件第一次以上市公司公告形式予以澄清说明。但由于公司公告
的解释不十分详细,引发了市场进一步的担心,而8月24日公司半年报的披露,则成为引
发股价下跌的导火索。上半年业绩确有下滑从公开披露的托普软件200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来看,在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的确有所下滑。报告期内,托普软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了28.3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42.14%,净利润则同比下降了33.06%。对此公司的解释
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销售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不过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
业务收入则因电脑、网络集成大幅增加而出现了上升。这似乎可以从一个方面来抵御此前
市场对于公司的质疑,但在公司半年报披露之后的本周,在周一、周二两天股价还保持企
稳的情况下,周三托普软件开始突然出现了天量下跌,并在周四进一步跌停,当天成交量
达到1765.48万股,换手率超过了13%。静待水落石出此前媒体的质疑,集中在:托普集团
主业不明,缺乏核心竞争力、投资项目失败。据媒体称,很多业内人士并不把托普当作软
件企业来看待,而此前托普公开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则被视为“托普作秀”,因为
“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总的人力成本一年在10万元左右,5000人就是5个亿!这5个亿不
是收入,而是利润。现在国内收入过5亿元的软件公司有几家,利润过5亿元的软件公司几
乎没有。”此外媒体还对托普在全国各地兴建软件园的作法颇有微词,认为托普的扩张速
度太快但却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收效,而公司下属的控股公司长征网络、自贡电脑的业绩真
实情况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而据《经济观察报》8月26日消息,目前国家审计总署近日已
经完成对托普的内部审计报告,这也意味着托普软件的基本面情况将在近期最终水落石出
,托普软件究竟真如媒体所言,是另一只蓝田股份,还是因为公司所作所为是被市场所误
解,真相将会很快就大白于天下。托普软件一直以来是市场的绩优个股,也是四川上市公
司中进行资产重组后绩效最好的,公司此前的市场形象良好。如果最终对公司的内部审计
报告证明托普无辜,该股股价将会有大反弹的机会,而一旦被证实公司确有问题,那我们
相信,目前该股的下跌还仅仅只是开始。
 
托普信用遭遇银行质疑
--------------------------------------------------------------------------------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备受外界质疑的托普软件再度雪上加霜,这一次的打击来自银行。一家银行的结论是,应尽量避免与其发生贷款业务,已发生的贷款业务也要足额抵押。
  在四川贷款超过十亿

  一份来自银行的调查报告表明,四川托普软件目前面临重大转折,随时有可能因项目失败而面临巨大风险。该银行的结论是,应尽量避免与其发生贷款业务,已发生的贷款业务也要足额抵押。
  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三。
  最直观的判断来自该公司2001年度与2000年度的财务数据对比: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由5亿增长到7亿,但主营业务利润从1.5亿降至1.1亿。
  如果说主营业务利润大幅下降,有系统集成业务行业本身竞争过于激烈的因素,那么,托普软件2001年出现1.8亿现金净增额的同时,负债由5.8亿增至9.8亿,负债增幅巨大,就有点说不过去。
  其次,该行认为,大股东托普集团拟投资6亿元上马笔记本电脑、手机、PDA项目,前景并不乐观。因为此类行业过度竞争,面对国内外重量级对手林立,目前托普不具比较优势。
  其三,托普集团举巨资投资软件园的前景让人生疑。托普集团在全国大力兴建软件园,其运作方式基本是先期注入二三百万元启动资金,获得当地政府支持,以此圈地数百亩,建软件园,继而用土地使用证书向外地银行贷款几千万。
  这些软件园总计27个,分布于全国27个城市。“对软件园的授信要多一分清醒才好,担保到位十分必要”。该行有关人士说。
  有迹象表明,托普集团上述两类业务已有转移至托普软件股份的迹象。
  比如说,该公司下属的四大子公司———托普科技、长征网络、托雅科技、自贡电脑———其控股公司已经发生变化,分别变为托普通信、托普电脑、托普国贸、东北软件园(鞍山)。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曾试图将西部软件园和东部软件园转至上市公司旗下,后来由于土地产权证尚未办妥,最终放弃。
  事实上,注意到托普软件信用问题的银行不只一家。
  中国建设银行已向托普软件提起诉讼,因为托普软件———当时叫川长征———曾为一家企业做过担保,担保额度为1985万美元,问题出现后,托普软件难辞其咎。
  据记者调查,托普软件单在四川一省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已达10亿元左右。其中,工商银行最多,占一半以上,其余则来自建行、农行以及中国银行。
  建行清算陈年旧账表明,该行对托普软件的信用评估已大不如前。
  “托普集团业务及直系、旁系企业非常庞杂,到底托普集团在诸银行有多少贷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银行界都无法统计。”一位银行界人士说。
  招聘5000人并非简单作秀
  如果连银行都看不清楚托普软件,更休论他人。
  同样让人看不清楚的,是所谓的“托普模式”:在市场观察人士看来,托普“只会资本运作,圈钱再烧钱”。
  2000年被称为中国软件业的元年,回过头看去,虽然早在1997年就建设了第一个软件园,但托普扩军软件园确实在该年才应运而起。
  托普为什么会选择四处兴建软件园策略呢?一是这种投资方式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二是出于战略调整。
  托普的核心业务包括系统集成及软件,其中软件业务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加上功能位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中间件。
  系统集成业务虽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业务技术壁垒低,国内强手如云,诸如东软、青鸟基本以系统集成为主,客户集中在金融、电信、教育、社保等行业,竞争白热化,业务推进往往要辅之以强大的政府公关力量。
  至于中间件业务,也不乐观。IBM这样的跨国巨头,是最令托普头痛的。IBM一直占有中间件业务的一半以上份额。
  以上种种,促成托普将宝押在拟建设的27个软件园身上。因为既然没有技术优势,就要以公关优势作弥补,而在各地投资建设软件园,既是投资行为,也是公关行为———地方政府自然会投桃报李。
  比如位于鞍山的东北软件园,就是托普的得意之作:该软件园2000年动工,计划2001年8月投入运营。1999年年报表明,事实上托普软件已经开始获得回报:该公司当年进账407万元,并获得鞍山体育场显示屏、市教育信息化(中小学电脑)接近2个亿的工程。
  其次,软件园的另一重职能是成为软件出口加工基地。所谓软件加工厂,是指为国外公司做中低端的软件加工。
  无锡开拓信息系统公司曾是一家以软件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该公司的合资伙伴在南京,是一家中日合资的软件公司。“我们因此拿到日方公司在本国拿到的订单。”开拓公司投资人之一孙旭东说,“日本公司做前端设计,把中后端的编程与测程业务放给我们做。”
  对于托普而言,这个模式———与国外公司结成伙伴———显然有吸引力,而国外大公司选择伙伴的兴奋点,并非你的技术,而是你的渠道。
  软件园就是这个操作平台。由此观之,软件园的启动,实为托普一石三鸟之策,这第三只“鸟”,便是IBM、日立、东芝。
  托普与东芝和日立合资成立华之樱公司,并进驻位于上海的托普东部软件园,按照预期,到2003年,华之樱将完成45亿日元的软件出口加工额。
  现在看来,近期托普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事件,绝非只图作秀那么简单,更准确地讲,是用工程师来填满这些软件园的时候了。
  理性战略的非理性操作
  在逻辑上,托普模式看起来无可厚非,但逻辑的基石并不可靠:假设信用坚硬如磐,银行继续支持放贷。
  很显然,从中国银行及建行近期举动看,这个假设太乐观了。
  尽管托普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尽管在2000年成功增发一举进账9.5亿,但托普软件没有动这个钱,而是主要以集团的名义来搞软件园。
  原因很简单,上市公司保留巨额现金存款,是托普集团信用的表征。
  加之软件园实为投中地方政府之所好,于是银行争相贷款。
  贷款一多,托普投资计划如潮涌起,手机、笔记本电脑、PDA纷纷上马,似乎软件园平台甫就,一切产品将无往而不利。
  在狂奔着搭建托普软件园平台之后,托普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赚钱能力———被放在一边,赢利能力每况愈下。
  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之举,不应当视为一次作秀,至少不是简单的作秀,而是冀望于软件园,重新恢复赢利能力。
  殊不料此举不仅没有获得认可,反而引起市场人士的广泛猜疑。
  银行界的质疑进一步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哪怕银行收紧继续贷款,对托普而言,也将是沉重打击。
  托普要想过关,眼下要亟待解决三个问题:稳住贷款银行;强化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迅速地将20多家软件园填满劳动力以及拿到巨量订单。
  而前两个问题依赖于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姑且不论巨量订单能否拿到,单这个5000人又从何而来?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对IT人才的需求是60万,缺口42万,而每年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只有5万,由于专业人员缺口太大,软件业员工的跳槽率在诸行业中最高。
  其次,5000人所需要的庞大的工资现金流,托普能吃得消吗?
  至于海外订单,很显然需要时间耐心等待。
  8月7日,托普发布公告,将公司全称由“四川托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四川托普软件投资有限公司”。
  这个步骤表明,托普有意请股民为它的风险投资以及平台投资买单。
  靠出租地皮为生的地主
  种种迹象表明,托普的资金并不宽松,无锡托普软件园则是一个最新样本。
  无锡托普软件园位于无锡新区,占地55亩。近两年来,该区工业用地地价已从2000年以前的10万元/亩,涨至目前的20万/亩左右。
  当下,无锡托普软件园一边准备在全国招兵买马,同时,又将软件园的大部分出租了出去,而记者从无锡新区软件园管委会得知,两年前,托普建设无锡托普软件时,承诺是自建自用,做软件工厂。
  8月20日,无锡天福园酒店新区分店开张,地点在无锡托普软件园北门,也就是软件园那座车间的一部分。事实上在天福园开张之前,还有数家公司已经进驻该园。
  无锡新区规划局有关人士认为,如此处理是逾轨之举:工业用地严禁用于商业服务。
  看起来,托普在无锡更像一个靠出租地皮为生的“地主”。


 
呵呵,无锡现在大搞基础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托普不过是添砖加瓦而已,
况且,无锡是经济城市(轻纺业的龙头),软件技术主要看大学园的规模和水平,
而无锡恰恰最缺这个,有两把刷子的都跑上海(无锡永中都跑了几批人了),
想想,上海的薪金至少是无锡的2倍以上,自然留不住人了,
因此,托普在无锡肯定是没戏,那就卖地吧

 
有道理,薪金是两倍,有什么道理不去上海?
 
接受答案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