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基本地形影像采用的是TM 20米分辨率的数据,覆盖全球,在美国、日本、欧州和其它国家的重点地区,采用的是QuickBird或Ikonos的0.6 - 2米的高精度数据(质量稍差,云量和成像角度都不是太好,毕竟是免费的),Google Earth的亮点不在软件技术本身,因为这样的Web 3D GI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国内的很多公司都可以近似实现;Google Earth的亮点在于他能把这么大面积(全球)的影像免费地发布,要知道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高精度的影像图还是暴利行业,包括TM、SPOT、Ikonos和QuickBird等,并且他还集成了一定精度的DEM地形数据,在纽约等城市还加入了楼房和街道三维,构成了一个免费的影像地图平台,就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来看,这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to shappy:对于一定的小区域来说,客户端矢量化的技术是可行的,效果也还比较好,但对于Google Earth 这样提供全球范围的影像图服务的产品来说,是不可能的。另外,Google Earth 利用的技术是在服务器端对影象图做空间索引,根据显示范围和视角高度,抽取不同的数据生成影象流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缩放的范围很大,那么服务器显示的图片范围也很大,但精度较差;客户端缩放的比例很大,看到的图精度就高,但范围就小,发送过来的图片流量也不大;也就是说,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数据传输量是控制在一定的比较小的范围内的,这样就可以让客户端保持很高的刷新速度。这需要对服务器端的影象数据库预先做一个索引处理。